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随梁启超吊唁孙中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14:38 今晚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14日启超与廷伟两人往中山行馆吊唁。廷伟出门时带着两枝左轮手枪和几把飞镖。沿路无事,但到了行馆,当时守门的是北大的一些学生,硬不许启超进去。启超发怒,觉得这是很失面子的事。双方争执越来越激烈。廷伟当时怒极丧失理智,差点出手伤人。幸好行馆里面几位高层人物赶出来调解,并让两人进去。廷伟多年后回忆起此事,仍心有余悸。这批青年血气方刚,盛气凌人,人再多就拳脚也不是廷伟对手,但如果真误伤了人,后果不堪设想。其实梁启超与固执的康有为不同,与孙中山等革命派人不但

见过多次面,有过共识,后来也多有往还。廷伟更熟其中联系渠道。启超之所以与孙中山论战,初出于师命难违,也出自家风的从一而忠的传统。当然他本身也不愿看到暴力革命带来的破坏及中国从此战乱。在救中国的大方向上和感情上虽不道合,但有志同的一面。守门人幼稚的绝对化,将他们看作敌人,如何不急,如何不恼!我父亲曾问梁启超:“你和孙中山都是为了救中国,但你为什么憎他们用革命的手法?我倒觉得革命似乎见效快哩!”启超道:“你不懂事……中国从此乱了,你还是不要从政为好。”

  从最初培养我父从政(国士才),到后来时势的发展和我父思想渐趋激进(除与孙中山的革命党有联系外与南开周恩来等办的觉悟社都有接触),启超看到廷伟从政的危险。为保住一脉香火(我父廷伟是独子),断然叫廷伟不要从政了。这种转变完全出自对逝去的伯父的责任心和对廷伟的爱心。而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思忠)他倒没加以这种干涉。也正是受启超的这叮嘱,1925年北京税务学堂招考,廷伟未告知启超便去应考。该学堂是英国人办,为海关培养高级人才。由于毕业后终生录用,生活有保障,在当时旧中国报考当然踊跃。据闻取录率是千分之一。当我父亲廷伟以优异成绩考取,启超大惊,立即奖励300大洋。1928年10月启超病重,其间廷伟常去探望,启超自知不久人世,将若干物件(其中包括他写《饮冰室文集》的笔和一部书稿等等)交付廷伟。1929年1月19日启超逝世,廷伟极其伤心。离校至北京广惠为启超守灵,灵宫前挂着廷伟的挽联:“愧非国士才终负先生知己感”。同年年底,廷伟从税务学堂毕业,到灵堂行大礼拜别启超灵位,从此离开北京和天津。

  启超经历官场后有一段话:“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在旧中国暴力横行,从政是危险事。我父遵从叮嘱,拒绝一切政党或海外之邀聘。他甚至为了“清静”请调往无人愿去的云南蒙自海关,在云南爬了不少山。至于赖以糊口的海关,总署曾要提升他当总税务司,他拒绝了。后来不知怎的他的档案上有“超等一级税务员”的职位。在海关,他“公私分明”“洁身自好的君子之道”是出了名的。业余从事各种趣兴研究,包括甲骨文,各门科学(包括剑谱、棋谱),编字典等等。晚年调至中国畜产进出口公司广东分公司任业务经理。

  廷伟初是启超书童,继是护卫兼秘书。启超思想的很多真谛,他是得其要的。可惜过去长期被社会忽略过去了。就如这两封信,能够真正完全读解的人,可能很难找了。我过去长期专注科技工作,发觉启超的很多思想及启超的这两封信是特别的文化遗产,时已太迟,愿拾回点滴,以作抛砖引玉。望人类思想的精华能更多被人们忆起、研究和探讨,这样智慧和思想文明才会有新的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