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了和平的纪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06: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王尧

  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天安门,阅尽世事沧桑、人间巨变,今天又见证神圣一刻。风卷红旗似火,晴空万里如洗,在青松、翠柏、红地毯映衬下,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圣洁、庄严,这是2005年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首都各界上万人在这里隆重集会,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标语牌格外醒目,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面向人民英雄纪念碑,肃然而立,身后是由大中小学生、机关干部、解放军指战员等组成的10个整齐方阵。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上午9时,在激越的国歌声中,敬献花篮仪式开始。60响象征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礼炮在天安门广场鸣响,把人们的思绪带回60年前。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

  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代价,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余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当主持人宣布:向为中国抗日战争奋勇献身的烈士们默哀,现场一片肃静,唯有迎风飘扬的红旗猎猎作响,仿佛向英灵致意。

  “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老战士、老同志,海内外爱国人士、抗日将领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敬意!”广场上,由抗战老战士和老同志、海内外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以及国际友人代表组成的方阵,排在10个方阵的最前面。60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已是华发满头,胸前的军功章叙说着他们不平凡的经历,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军乐团奏起舒缓的《献花曲》,18名礼兵抬起纪念碑前的9个花篮,呈V字队形缓缓正步登上纪念碑第一基座,6000羽和平鸽腾空而起,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上空,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捎向远方,人们仰望蓝天,目送这和平的象征;阳光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熠熠生辉。

  驻足在花篮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神色凝重;缓缓绕行纪念碑一周,他们用深情的目光瞻仰着纪念碑,表达出对人民英雄无限的怀念和敬仰。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存,纪念碑基座上10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生动地概括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参加仪式的首都各界代表也依次登上纪念碑基座,向人民英雄致敬。“太行山下,游击队员正穿过茂密的青纱帐,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母亲送儿上战场……”浮雕“抗日敌后游击战”唤起了许多老战士对那如火如荼的抗战岁月的回忆,他们面对栩栩如生的图案,相互致意,感慨万千。

  中央民族大学东乡族学生冯思明瞻仰纪念碑后思绪万千:“最近看了许多抗战题材的书籍和电影,对先辈们浴血奋战抗击侵略者的那段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今天来到纪念碑前向英雄致意,又一次受到深深的震撼。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源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学生章平说:“对于我们这些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这段历史似乎有些遥远,我们今天举行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追溯历史,记住历史,记住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才能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下纪念碑基座。海军某部参谋长贾延青神情坚毅、语气坚定:“前辈们打江山太不容易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记住,革命先烈们出生入死,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会全力以赴。”

  目睹此情此景,正在天安门广场采访的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油谷弘洋心潮起伏:“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复杂。看到这么盛大的场面,尤其是看到这么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怀念牺牲的先辈,给我很大的震撼。其实,绝大多数的日本人民对日本军队所做的一切都十分愤慨,因为我们也深受其害。出于政治目的而为战争辩解的只是少部分人。”

  穿越60年的历史烟云,重温昔日刀光剑影、烽火硝烟,是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唯有经历过战争,才知道和平的可贵。人民大会堂前,正在等待进入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会场的原八路军115师老战士李欣深情地说:“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日子,而当年我的许多战友却没能活着看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如今,中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告慰英灵。我们在这里纪念抗战胜利,纪念英勇献身的烈士,正是为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最热爱和平的。”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4日 第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