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逃跑爸爸 重压下暂时选择放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11:37 新闻晨报

  联体婴儿的小腿蹬得比以前更有劲了;好心人为联体婴儿的父母捐赠了生活费,无偿提供了一套临时住房。按理说,联体婴儿的爸妈应该可以在上海安心住下来,好好商量孩子的事情。可就在这个时候,孩子的父亲胡再纪却不听劝阻,8月30日下午从上海乘5时30分的车独自一人回到了台州玉环农村。

  他为什么一走了之呢?这个逃避的举动是否就说明了他的选择———放弃?

  9月1日,晨报记者再次来到胡再纪的老家———玉环县清港镇扫帚山村。这个“逃跑爸爸”坐在老房子的石头门槛上,当着乡亲们的面,一句直率得让人难以接受的话脱口而出———“最好孩子死在了手术台上。”

  逃避,他只想让生活回到从前

  9月1日,海边县城玉环又刮起台风,扫帚山村山雨欲来,铅灰色的乌云压得低低的。傍晚时分,胡再纪骑着摩托车从楚门镇上的家具厂下班回来。老婆不在,他只好到76岁的老娘这里来吃晚饭。

  回到老家,胡再纪似乎轻松自如了很多,他不像记者在上海“红房子”医院里见到的那样,坐立不安,甩着手走来走去,而是径直走到老房子的石头门槛边,挨着老娘坐下来。“我就想不通,老婆为啥不回来?在上海,就像关在鸟笼一样,难过死了。”

  8月31日半夜回到村里,第二天稍事休息,胡再纪就去上班了,“还是上班好,一天一会儿就过去了,不像在上海,我啥也做不了,时间过得特别慢。”对着木头、工友和老娘,显然比对着老婆、丈母娘和媒体自在多了。经过这么多天的折腾,他总算回到了以前的日子:忙活了一天后下班回家,看7点钟的《新闻联播》,然后到村口遛遛,听听散坐在小卖部门口的人说些什么闲话,瞅瞅麻将桌上谁又输了多少,然后看会儿电视连续剧就洗脚睡觉。

  “胆子怎么样?”记者听得一愣。

  “走的时候,孩子说是做了一个胆的检查,结果怎么样?”胡再纪说。

  “这个不太清楚,不过腿脚比以前有力了。”记者拿出一叠有联体婴儿报道的晨报递给他。

  胡再纪并没有仔细看,胡乱地翻了几下,“不想看,看了心酸。”不过,当翻到联体婴儿蹬腿次数增加的那则消息时,胡再纪还是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这两天(孩子)吃什么?我听说,整天打营养液也不大好的。”

  这时候,胡再纪老娘家的院子里进来了十来个乡亲,不少还是抱着孩子的妇女,其中一个才6个月,胖胖的小脸上眼睛又黑又亮。胡再纪看了看,垂着头说:“我回来越想越觉得没希望,就是救活了一个,跟他们的孩子还是不能比。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这点钱,是不是不吃不用,都要给了她?我是不是一辈子要背债养她?”

  “这种孩子养着没啥盼头的,花钱又多,不要说我现在不敢生第二个,到时候有没有能力养第二个也难说。”

  害怕,让他不敢见孩子第二次

  “我老婆啥时候回来?”胡再纪问。他似乎始终也无法体会母亲离不开孩子的心态,有趣的是,这种分歧也体现在围观村民身上。院子里的男人们,好几个和胡再纪一个想法———既然孩子有医院照顾,自己又看不见,留在上海不是多花钱么?自家老公都回来了,女人怎么可以一个人在外面呢?而几个年轻的妇女反驳道:“孩子刚刚生下来,妈妈怎么舍得走呢?”

  回到老家的第二天上午,胡再纪给妻子打过一个电话,但没有人接。当记者告诉她,陈艳芬去医院的那天只看见了孩子的上半身,下半身被包裹起来看不见时,胡再纪说:“还是不看见好,看见下面对我老婆的刺激太大。”胡再纪是全家唯一见过孩子“全貌”的人,“当时护士还把孩子的屁股也翻过来给我看。”不过,这一看,与其说留给他的是初为人父的喜悦,不如说是乍见“怪胎”的震惊,这一眼的印象一直深深地刻在他脑子里,害怕得以至于拒绝去看第二次。

  “老婆不叫我,我就不去上海了。”胡再纪打定了主意,“不过(孩子)动手术时当然要去的。”

  然后,冷不丁地,胡再纪说了一句直率得让人难以接受的话:“最好孩子死在了手术台上。”

  记者离开的时候,村里一户人家正在放烟花,胡再纪嘟囔了一句“有人结婚啊?要是我孩子大了,不晓得有没有人肯娶她?”

  爸爸为何逃跑———晨报记者与资深心理医生对话

  “眼不见为净”是一种自我保护

  王裕如:资深心理医生、上海知音心理咨询培训中心主任

  晨报记者:联体婴儿的爸爸不管不顾地自己走人了,你觉得他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王裕如:可以理解,这是压力之下的一种逃避。孩子他想生的,但生下来了,他吓一跳,一想到这可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个终身的责任,或者说是一个终身的累赘,他毫无准备,也没有什么办法,本能地就会逃避。中国有句老话“眼不见为净”,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晨报记者:孩子的妈妈似乎并不因为孩子的怪异而害怕,而父亲似乎很害怕,有些排斥,多次说“不想看见”,“看见了心里难过”之类的话。在对孩子的接受度和情感上,男性和女性是否存在着天然的区别?

  王裕如:是的。孩子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是真正的骨血,再怎么样妈妈也会陪到底。而对男性来说,“父亲”、“血脉”更多的是认识上的、意念上的观念。

  晨报记者:丈夫一走了之,这对妻子的心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裕如:毫无疑问,一个人面对人生的灾难,没有人可以分担、分享,她肯定很沮丧。可是,中国的农村女性往往习惯这样,就算心里再气愤,再难受,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漠然。

  晨报记者:爸爸甩手走了,妈妈应该怎么面对孩子的选择问题呢?

  王裕如:顺其自然,接受现实。选择是应该在事情发生之前做的,孩子一旦生出来,父母其实就已经被这个事件反过来所控制了。

  晨报记者:这对来自农村的夫妻正处在矛盾无助中,似乎没有清晰的判断和决定能力。王老师,假设他们现在问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回答?

  王裕如:我没有办法告诉他们做还是不做(手术),现在只能听医生的了。根据医学的说法,再作出决定。

  晨报记者:昨天在玉环老家,孩子的爸爸说:“孩子最好死在手术台上”,这样麻烦就彻底消失了。你怎么看待他这种选择?

  王裕如:听起来残酷,但这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也只有回到村里,才敢说出这番话,

  晨报记者:即使孩子手术成功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乡亲们说,联体婴儿的父母都挺老实内向的,和村里人接触也不多。而我们从采访也感觉到,夫妻间的交流也不多。爸爸又是这么一个压力之下甩手不管的性子,这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会有什么影响?

  王裕如:如果孩子健康,情况会好点;如果身体残疾,必然会对她的成长有负面作用。在农村,残疾的孩子更是难以得到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谢岚台州玉环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