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初中恩师送我上大学》反响强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15:35 扬子晚报

  从南京六合送孤儿骆仁林到扬州上大学,将贫困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汤岫霖老师经本报报道(详见9月2日A8版)后,在社会上尤其在汤老师的家乡引起强烈反响。这两天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甚至当面找记者谈自己感受的读者络绎不绝。不少人流着泪对记者说,现在像汤老师这样的人太少了,这样的好老师也太应该报道了!

  一位自称看了报道后“想了很多,一夜未合眼”的家长找到记者说,真没想到,在自

己周围竟还有这样的老师。尽管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贫困生,但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人因贫辍学,真为“有幸”成为汤老师学生的那些“苦孩子”高兴!扬州一位从事中学教学多年的老教师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汤岫霖这样的好老师早该报道了!汤老师的事迹让他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记者在汤老师的家乡马集镇大圣乡采访,当地群众提到汤老师,很少有不知道、不夸赞的:这个人不简单,是个大好人哪!马集镇的一位大妈说,去年汤老师遭到车祸,被一辆货车撞晕过去了,本来不少人是看热闹的,但不知道谁说了句“是汤老师!”大家不由自主地有的拦住肇事司机,有的报警,有的拦车送她去医院。这时醒过来的汤老师却对吓傻了的司机说,不要担心,没什么大事,不要去大医院,去乡镇卫生院就行了!那个驾驶员当场就哭了。最后在医院,有的钱还是汤老师自己交的,她说,开车的农民也不容易,再说,他也不是故意的。

  昨日,汤岫霖老师所在的学校六合马集中学的陈宗朝校长特意给记者打来电话,陈校长语气有些歉疚地说,按说学校早该将汤老师的事情向媒体反映反映了,但汤老师这个人太纯朴、太低调了,对于她的热心助人,这么多年来,大家好像已经“习惯”了。陈校长说,心地特别善良的汤老师好像天生对“苦孩子”有一种亲近感。除了骆仁林,她帮助过的贫困生随口就能说出来。大圣乡夏李村的王玉九同学是个孤儿,和姐姐姐夫生活在一起,姐夫精神不太正常,经常打他的姐姐,还差一点闹出人命。眼看小玉九书读不下去了,是汤老师帮他交学费,还联系有关部门解决小王姐夫的精神问题。每到农忙,汤老师“身先士卒”,发动师生“志愿者”帮王玉九家割稻、插秧、干农活,这以后小王的书越读越“安心”。大圣乡树陶村的张玉凤,姐妹3人,母亲被人用大锹劈死,父亲因此精神失常,离家出走,姐妹3人外加奶奶靠“打光棍”的大伯生活。在快“撑不住”的节骨眼上,又是汤老师伸出援助之手,解决3个姐妹的学费问题和吃饭问题,直到毕业。毕业后汤老师还帮姐妹们在南京城里找了工作,现在姐妹几个一看见汤老师就要掉眼泪。

  陈宗朝告诉记者,之所以要给记者打这个电话,是有自己考虑的。自己曾经是汤老师的学生,后成为同事,现在又成了她的领导,无论从学生、同事和领导的位置看,汤老师都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好人。陈宗朝说,二十几年前自己是汤老师的学生,家里也很穷,汤老师都是将讲义、资料免费发给他,鼓励他认真学习,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在自己的记忆里,汤老师就是一个对学生学习上如严父般严格、生活上像慈母一样关心的“严父”和“慈母”的“结合体”。和她成为同事后,又感受她业务上的严谨、一丝不苟和对同事的爱心,和对贫困生一样,对困难同事,她也是慷慨解囊,20年前,教师的地位远不像现在,农村男教师找对象很成“问题”,家境较为宽裕的汤老师出钱、出力帮男老师“张罗”对象,现在学校好几对都是她“一手操办”的。最近几年,成了她的领导,她也从不因为自己是老师就摆“老资格”;更不因为学生当了领导就“套近乎”,人品上相当过硬。多年来,汤老师获得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妇女干部、行知德育奖等各种荣誉59个,各种证书装了好几抽屉。镇、区人大代表没有断过,每次选人大代表和党代表,她都是全票当选。汤老师一直把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作为她的座右铭: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汤岫霖老师最客观的写照。本报记者 陈咏 本报通讯员 刘怀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