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机智小鬼头甩掉日本兵 淡泊老八路忘情田园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9:56 南方都市报

  机智小鬼头甩掉日本兵 淡泊老八路忘情田园中

  原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书记王炎午辞世

  17岁被日军俘虏而后机智脱身;国民党反动派曾悬赏五万要他的人头

  记录生命 告别

  逝者:王炎午

  1925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市口子乡团山村。1941年11月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鲁艺宣传队,1943年10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任山东省安丘县青年救国会会长、团委书记,河南省预西专区学联主席、许昌团地委组织部长、信阳团地委副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州市团委青工部部长,广州市计委办公室主任,广州水泥厂党委副书记,广州市委工业部工交政治部办公室主任,广州市第二轻工局党委副书记,广州市柴油机厂党委书记,黄埔造船厂厂长、党委书记,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书记,广州市建设委员会顾问(正局级)。1983年离休。

  2005年8月15日下午6时30分王炎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81岁。

  广州萝岗区颐年园农圃走到最里头,有一小块菜地,菜地最里面种着青翠的通菜、番薯叶、菜心,香气浓郁的姜花,绿叶婆娑的芭蕉树和木瓜树。

  这些天来,姜花陆续盛开,野草也跟着茂盛起来。那位每天到菜地里忙活三四个小时的主人却永远去了。

  8月15日下午6时30分,这块菜地的主人,原广州市国土房地产管理局局长、书记王炎午辞世,享年81岁。

  “小鬼班”

  军帽太大怕风吹跑了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了培养革命文化工作干部,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办起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团体。1939年,鲁艺教导大队、山东纵队宣传队和战地服务团合并,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鲁艺宣传大队(当时简称“宣大”)。

  1941年,16岁的王炎午参加了“宣大”,他对此向往已久,因为“自己年幼长得矮小,去不了延安”。在日记中,王炎午记录了自己的“宣大”战斗生活。

  得知自己获批后,王炎午非常激动,面对“宣大”领导的询问,他只会回答“好,好,好”。他被编入了“小鬼班”。

  当天晚上,“小鬼”拿到了军衣、军大衣、拥军鞋和被子等。当时,王炎午个子矮小,要了最小号的军装穿上,但还是又宽又大,但用腰带一束,小八路形象就出来了。这时,队伍已经要出发了,要修改衣帽不容易。他向村民借了针线,把棉军帽一折,打了个结缝上,以防大风给刮跑了;被子也不带了上交,拿棉大衣当被子用。

  参加“小鬼班”的第五天,队伍开始夜行军了。王炎午最初还能适应,但过了四天,他脚上起血泡了,疼得非常厉害。为了不影响大队伍,王炎午用针穿破血泡,再用一根线在血泡里反复拉扯。血水流净后,继续前进。

  接命令

  打狗抗日狗肉“吃怕了”

  到达根据地后,“宣大”接到上级命令,要把根据地内的狗全部扫清,因为日军在“扫荡”的时候,我军行动常被狗叫暴露,而被鬼子发现。上级要求,五天内把全县的狗消灭。

  “小鬼班”负责四个村庄,他们白天向群众宣传“打狗”的规定和原因,晚上开始行动。按照规定,狗被打死后,剥皮煮熟用蒜凉拌作为部队的食物。这次“打狗”行动持续数天,王炎午每天都吃凉拌狗肉,“几乎吃怕了”。

  认干妈

  庄稼地里甩掉鬼子兵

  1942年秋季,日军再次“大扫荡”。这年,王炎午几乎被俘,这次死里逃生让他终身难忘。

  王炎午被分配到只有50多户人的常庄村,村里正流行着疟疾。他住在村民李大妈家中,李大妈有一个儿子。王炎午认了干妈和干弟弟。

  一天天刚亮,王炎午和弟弟到村庄南岗翻地。突然,他看到村子里的人惊慌地向外跑,接着许多山头上都竖起了日本旗,敌人扫荡开始了。

  王炎午让弟弟一直往北面山岗跑,他自己则回到村子把两个手榴弹和日记本带上。这时,鬼子已经进村了,王炎午看到北面山岗上也布满了日军,他只好在附近挖了一个坑,把手榴弹、日记本和仅有的四毛北海币(当时在根据地用的币制)埋在一个坑里。

  东西刚埋好,王炎午就被日军发现了。他和其他人被鬼子押着走了30多米后,突然不远处响起枪声。在鬼子分神的时候,王炎午纵身跳下一个山洼,死死躲着,动也不动。过了很久,鬼子押着其他人走远了。天黑了,王炎午还是觉得回村里不安全,只好找了一大捆地瓜秧子掩盖自己躺了下来。

  经过一整天的劳累,迷迷糊糊中,他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却发了高烧,浑身滚烫。正当他以为自己快没命的时候,村民发现了他并把他带回家。原来,王炎午患上了疟疾,在村民的悉心照顾下,他痊愈了。

  “我比鬼子聪明,只用二十多分钟就把鬼子甩掉了”,向子女们说起这段经历,王炎午自豪万分。

  屡建功

  王会长人头涨到五万

  为开辟山东安丘县的抗日工作,1943-1945年间,王炎午担任安丘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会长兼县工作团团长。他们访贫问苦,扎根串联,组织青壮年建立自卫队拿起枪保护家园,配合八路军与鬼子作战。据家人回忆,由于工作出色,王炎午受到了县委的表扬,获奖励马牌手枪一支。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曾悬赏五万元要王会长的人头。

  觅知音

  五十多年从未红过脸

  王炎午的妻子叫刘允绮,湖南人,是革命烈士后代。1950年,刘允绮和弟弟随新四军南下到了河南许昌。经组织介绍,22岁的湘妹子认识了25岁的山东汉。当时,王炎午担任许昌团地委组织部长。

  刘允绮对王炎午的第一印象不错,“小伙子老老实实,挺活跃,一点也没有领导的架子”,“那时候我认为,搞组织工作的,都是老实人”。此后两人交往如涓涓细流,心心相印。

  没多久,王炎午和刘允绮结婚了,“在单位的宿舍里,我们把两张床一并,买点糖果,挺简单的”,回忆当时,刘允绮老人眼里流露着幸福。

  结婚后,新郎官一如既往地忙碌,“常常要下乡工作,只有到周末才能见个面”,对此,刘允绮很是理解,“大家都是做革命工作,结婚前就已做好要过走南闯北的生活的心理准备了”,她一点也没有埋怨自己的丈夫。

  刘允绮说,夫妻俩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从来没有红过脸,“他很随和,脾气好,逢人都笑呵呵地打招呼”。两老还曾被评为广州东山区“五好家庭”。

  1952年,为响应党中央决定加强城市工作的号召,服从组织临时调动,王炎午携妻带女南下广州。那时,大女儿刚满9个月。

  来到广州后,王炎午担任市团委青工部部长,刘允绮任团市委机要秘书,夫妻俩工作都非常忙。刚到广州的几个月里,没有找到保姆,大女儿便一直托人照看,“今天放在楼下的看门处,明天放在邻居那里”。

  刘允绮记得,每次谈到孩子,王炎午都会内疚地感叹,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了,早上出去孩子没起床,晚上回来孩子已经睡着了。

  担重任

  一生两次喝醉酒

  1954年,王炎午担任全国生产水泥四大厂之一的广州水泥厂党委书记。他经常下车间跟班劳动,修水泥窑,长年累月,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王炎午的右耳震聋了,一直都没有治愈。

  1969年,全国处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王炎午走马上任广州市柴油机厂党委书记。当时他身体不好,有胃病,医生说如果不注意,会变成胃癌。但他顶着压力,排除困难,不仅超额完成国家的生产计划,还亲自组织工人和技术人员研究制造了全国第一台万吨船用的柴油机。

  王炎午一生有两次喝醉酒,第一次是在获悉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后,兴奋之余喝下几杯“老白干”,醉了。第二次就是在“第一台万吨船用柴油机”制造成功之后,在庆祝会上,他也喝醉了。

  1973年王炎午调任黄埔造船厂(当时是中央六机部直属厂)党政第一把手后,他领导全厂工人和干部生产和制造海军用的各类船只及潜水艇,不但为海军南海舰队提高了战斗力,同时也为支持朝鲜和越南海军的建设作出贡献。

  1977年,王炎午久病成疾倒下了,在市人民医院住院半个月。但由于工作需要,他还是带病到北京参加“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这次会议上,有4个人在人民大会堂里因劳累过度倒下了,王炎午是其中之一。家里还接到了从北京发来的病危通知书。最后,4人中的3人抢救无效去世了,王炎午被抢救过来了。

  1978年,王炎午任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他经常到基层了解情况,发现群众住房困难,会想方设法解决。但对于送礼上门的人,则会当场把相关的文件拿出来,逐条讲给对方听。对于别人送的礼物,王炎午一概拒绝,他曾对家里人说:“爸爸不在的时候,别人送来的东西绝对不能收。”

  为严父

  支持女儿搞集体婚礼

  在子女们眼中,王炎午一生严谨朴实,讲原则,对外人热心,但对自己人却非常严格,“他最不愿意的就是麻烦别人”,大女婿说。

  对于父亲的执着,子女们当时一直不是很理解,“不过这么多年,都习惯了”。

  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因为工作上的事和父亲赌过气。女儿们说,当时只要父亲说一句话,她们就能分到想去的单位,但都被拒绝了。对于大女儿,王炎午说了两句,“服从组织分配”,“眼睛不好,不符合要求就不应该去”。为此,父女俩赌了一个月的气。1978年,小女儿高中毕业,那时已经不需要上山下乡了,“但爸爸就是要求我下乡锻炼”,跟父亲赌气一年后,她1979年还是下乡了。

  后来,大女儿要结婚了,当时提倡参加集体婚礼。她到街道办理登记时,工作人员说,“你报名参加吧,你爸一定会同意的”。在父亲的支持下,大女儿参加了“文革”后广州市第一场集体婚礼。

  在王炎午任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期间,儿子刚刚结婚,他瞒着父亲找到局里的干部,希望分套房子。王炎午发现了这件事后,不但把儿子痛骂了一顿,还要求手下的干部把曾收到的礼物如数退还。他给儿子撂下一句话,“不要带坏我的干部”。

  告老后

  种菜洗衣缝被自己来

  1983年,王炎午58岁,他服从组织安排离休,担任广州市建委顾问,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顾问。当时很多60多岁的干部都不愿意退休,为此,他还被其他干部埋怨“带坏了头”。

  退休后,王炎午坚持每天阅读报纸杂志,关心国家大事。在老人房间里,各类杂志报刊如《红枫》、《秋光》等分门别类地放着;柜子里整齐地摆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七本党章、党员手册、工作手册……

  今年7月,王炎午一家人到从化旅游,在餐馆吃早餐时,他突然把灯给关了,家人都难以理解,他说,“现在广州用电紧张,连市长都响应节电号召,我们也应该做出实际行动,能省多少就省多少”。

  多年来,王炎午坚持自己洗衣、缝被、煮饭;后来又添了一个嗜好——种菜。

  5年前,搬到颐年园后,王炎午开垦出一块菜地,每天都要到地里拨弄一番,一天两次,一忙就是三四个小时,风雨不改。收成的蔬菜,够两老食用外,还能送些给邻居;每逢周末,孩子们过来探望,饱餐一顿后,还能带着大把青菜回市区。

  8月11日夜里两点,王炎午说他感到有点喘不上气来的感觉。第二天,老人一大早就起床了。和往常一样,自己动手做了一顿美味的饺子早餐。

  吃过早餐,王炎午到小区医务室检查,医生发现他肺部有问题,建议他去医院。下午两点,老人随女儿来到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8月15日下午6时30分,王炎午走了,很突然。“前些天还看见老王散步很精神,说话也很大声啊,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家人和邻居都不敢相信。

  亲人寄语

  夫人刘允绮:生平的启示,后代的追思。

  子女们:爸爸,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妈妈的。

  孙子们: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A38-A39版采写:本报记者 肖小冰 实习生 冼文欣

  图片:当事人家属提供

  图:

  1959年2月,朱德元帅视察广州市水泥厂,一旁是时任厂党委书记的王炎午。

  1975年1月,华罗庚教授到黄埔造船厂作报告,左一是时任厂一把手的王炎午。

  1950年3月,王炎午和刘允绮在许昌合影留念。两年后两人结婚。

  今年8月初,王炎午和妻子刘允绮一同参加广州市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老战士座谈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