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血战7昼夜击毙15鬼子 新会基背村有一段光荣抗战史,村民筹资兴建公园纪念先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0:39 南方日报

  文/图 本报记者 兴乐 雨鑫

  60多年前,抗日烽火燃遍五邑大地,侨乡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60年后,社会各界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缅怀辉煌壮丽的五邑抗日史,连续几个月来,五邑各地官方的座谈会、文艺晚会等纪念活动不断举行。此时,一位来自新会区双水镇基背村,名叫余蒂稳的老人找到记者,希望我们去看看基背村已年过八旬的抗日勇士,听听基背

村的抗战故事,而且就在3个月前,他们还自行筹资兴建了一座抗日纪念公园……

  新会银洲湖畔,有着一望无际的沙田区,其中从鲤鱼冲、十字冲至沙口咀一带水田属基背村所有,“鱼米之乡”闻名四近;解放前,为保卫耕作安全,他们成立了武装护沙队,然而他们的富庶在日寇肆虐五邑大地的时候反而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在战场不断败退、急于补给物资的日寇认定,基背村藏有大量军火和粮食,于是,1945年,距离日本无条件投降还有一个多月,一场长达7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惊

  约40名鬼子登陆

  1945年7月8日下午4时,台风过后的乡村一片宁静,基背村村后,村民们正将被风刮倒的大榕树拉起来。

  “日本仔来啦”,鱼冲村兄弟余冀、余钜汗流浃背地跑来给他们报信,不少村民一下子被吓住了!不祥的预感笼罩着人群:谁料天灾过后人祸至!顷刻间,大部分妇孺老少随即被安排疏散逃难,乡长和乡里执事父老下令:凡是自卫队员及持有枪支者不得走,准备战斗!队伍分东西南北四路镇守村子的四面,由余镜波统一指挥。

  就是在这天下午,驻江会地区日军中渠师团由本大队派出先头部队约40人,从三江出发经水路乘汽艇在鲤鱼冲五帅庙登陆,直指基背村;当时已接近黄昏,先头部队在汉奸配合下转到竹咀村。

  准

  两枪击毙指挥官

  瞄准!借着太阳余辉,守卫在村北主战防线的余乐文、余钜两人将枪对准对面竹咀村的大榕树,他们惊喜地发现,大榕树上,日军指挥官正在向这边瞭望,却全然不觉他们的存在;“砰”的一声,两人同时开枪,指挥官应声从树上落下。

  指挥官被打死了!日寇立即放军鸽报信,随后,驻古井的日军派了两艘长船,满载鬼子及重炮由东面海域直驶至基背冲口,企图登陆之际,被乡东楼自卫队员一轮火力英勇阻击,船上日军死伤不少,登陆不成,于是绕道窜到五帅庙。

  险

  巷战中边打边退

  7月9日早上,日寇在预料中大举进犯,占据了祝斗村并埋伏下来,这恰好被看守村西北围墙防线的余礼约、余乐文等20余人发现,双方激战了一个小时,数名日寇被击毙,自卫队员余龙祚第一个不幸牺牲,余武护、余乐宏、余母拆、余本、余牛迎等人被打伤;然而缺乏军事知识的这些自卫队员随后便被日军一冲而散,鬼子冲进来了!双方不得不进行残酷的巷战。

  巷战一开始,自卫队员利用建筑、禾草作遮掩,有攻有守,然而由于弹药不足,只好边打边退。“我和余岳文、余天三人退守在西线的见龙里闸门楼,突然发现一个敌兵从中巷窜来,就一起开火干掉了他。”86岁的余能回忆道,“幸好哑巴晋跑来报信,用手示意大批敌军快涌过来了。”此时3个自卫队员意识到寡不敌众,当即撤离,随后,果真便有大批鬼子涌到,“好险啊!”余能是成功退到外围的大部分自卫队员中的一员。

  救

  几十自卫队员被围

  7月9日,抗战第二天,机枪手余冀带领机枪班队员,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与日军巷战周旋,但因敌人炮火强大,最后退守在村中心的黄坭楼,黄坭楼和镇北楼同时有几十名自卫队员被重重包围。为了营救几十名兄弟,退出外围的自卫队员连夜组织在村后葵围反攻入村,但对占据着龙母庙的日寇无从发动进攻,自卫队员一死二伤,考虑到几处军事要点被日寇占据,只好被迫后退。

  “7月11日,当时乡的办事人余玉书跑到双水天厅圩(伪政府所在)请救兵,县府派来了黄景云联防大队,加上我乡的自卫队员,准备由南关里葵围冲入;西边则是谭鹏大队,由林武祺小队长带队在楼墩一带布防,虚张声势,牵制敌人;东边由我自卫队员冲入,救援黄坭楼及镇北楼被围人员”,“那时候准备里应外合冲出重围,但日寇炮火强大,两路援兵无法冲入,屡攻不入被迫撤退”,余蒂稳老人说,跑去请救兵的余玉书正是他的父亲,当时十来岁的他已经懂事,大家商谈如何救出这些人,不可以撤走,走了什么都没了,保不住村里的物资,村民将一无所有。

  惨

  7人被捆绑溺死

  黄坭楼,这座坚固的碉堡式三层水泥建筑物身上,60年前的枪炮痕迹仍清晰可见。1928年,为防盗窃、马贼,基背村从事建筑业的旅港商人余和享兴建了它;如今,成为双水镇中小学德育基地的它,虽向后倾斜20多度仍屹立不倒,而发生在它身上的惨烈故事,又让前来参观者为之唏嘘不已。

  7天7夜了!7月13日,守卫着镇北楼的7名自卫队员已到了弹绝粮尽之际。“误会啊,下来开门就没事啦”,“日军只是经过此地,只要开门保证无事”,当时叫开门的是余矛和的姨丈,余信以为真,就开楼门下来,结果,日寇兽性大发,将他用10号铁线捆绑,加上石头抛进河里溺死。后来,这7名自卫队员有4人同遭此不幸,3人在混乱中逃脱幸免一死!

  同日,日寇想尽办法要攻破黄坭楼。先调用重炮轰,黄坭楼屹立不动。攻不入,日军便锯断水喉,让楼里的人没有水饮,进而用煤油灯点燃柴草火攻,楼内的自卫队员从楼顶射击,日军不敢靠近加柴草;随后,日寇在密集火力的掩护下,有几个鬼子窜到楼门口凿墙,企图用炸药爆破整个大楼,并已凿破一个小洞。这时,余冀趁机从小洞把枪口对准敌人,一轮机枪扫射就干掉两个鬼子,另一个正想上前的鬼子则被打中手腕而不敢上来救应。

  7月14日,日寇又使出和解计。“你们派人下来,叫乡长回来和平解决”,楼内不敢开门,从楼上吊下3人一试,结果又是被日军用铁线捆绑,加上石头抛进河里溺死。黄坭楼里,连续多日的战斗几乎弹尽粮绝,只好吃楼主储藏在内的冬瓜充饥:必须找机会突围!

  “撤出外围的自卫队员配合联防大队两支救援兵力,进行反攻入村之际,日寇必定要调集兵力应付,从而放松对黄坭楼的包围”,余冀当机立断决定趁机撤退,于是他们把三楼后边的窗口铁枝撬弯,余冀一个人手持机枪开门突围作断后掩护,队员们一个个爬绳滑下涉水撤离,队员余子我因渡海气力不足溺水牺牲,而成功脱险的队员后来发觉,握住竹篾编的爬绳的手掌被刮得血肉模糊!

  暴

  共有33人被杀害

  据村里战后统计,在战斗中牺牲的有15人,负伤的6人,被杀害的乡亲(包括邻村)有18人,被烧掉及拆掉的民房、庙宇、祠堂等20多间。自卫队员苦战7昼夜,击毙15名鬼子。而日寇攻占后便大肆抢掠奸淫,捉猪捉鸡,许多当时年纪尚小的孩童清晰记得,他们和大人一起被迫帮日寇把物资运上船,当时正当禾熟收割之际,全部被日寇搜刮一空,全村人无家可归,村子的生产资料一无所有!

  祭

  村民建纪念公园

  60年了,当年与日寇一战的勇士如今健在的屈指可数,他们十几位都还生活在基背村里,最小的余武护也已82岁了。多年前,一本名为《银洲湖畔的抗日枪声》的书旧事重提,才勾起亲历抗战的基背村老人的记忆,才有人去整理收集这份属于这个乡村的抗战历史。

  为了纪念当年那场保卫家园的战斗,基背村的村民自己筹资,兴建了一座抗日纪念公园,在一年多的筹款和策划中,基背村委会、各村民小组以及村民的捐款共人民币7万元,加上香港余氏宗亲会等赞助港币3万元,总共10万余元。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一个集纪念、文化、教育、老人娱乐于一体的抗日纪念公园终于在今年5月建成。

  “保家卫国斜楼鉴日月,抗敌歼倭正气壮山河”,这就是刻在双水基背村抗日纪念公园大门上的对联。自纪念公园建成后,来这里悼念先烈的人们络绎不绝,每月平均都有数千人,他们当中有在校学生、当地村民,从老人到小孩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基背村抗日纪念公园成了当地抗战教育的“活教科书”。

  记者手记

  还原历史直面血腥

  如果不是数年前《银洲湖畔的抗日枪声》一书的编写,重提旧事,唤起亲历过抗战的基背村老人的记忆,那么当这些仍健在的老人悄然终老后,可供追忆的就只有《新会县志》中的寥寥数语,一份属于双水基背、属于新会乃至五邑的抗战记忆就此残缺,而像这样的缺失将无从抢救!

  五邑地区还有多少乡村有着这样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如果没有热心长者的倡导和奔走呼告,会有多少参加过抗日战斗的健在老人最终带着遗憾在乡野中离去?该由谁来记录这些独一无二的英雄故事?谁来告诉孩子们,这一个个血腥故事的背后,隐含的是必须代代传承的道理;也只有这些祖辈们的经历,才能带给他们以后可能直面这种血腥时的勇气!我们尽最大努力地还原历史、还原细节,目的不是向人展示血腥的屠杀场面,而是给后代以启示和激励,那些勇士心中的记忆有时也令他们自己战栗,作为幸存者,他们却承担着言传身教这一关乎民族存亡的义务。

  在基背,这些老人以兄弟相称,他们在描述那些深印脑海的情景时,却没有吝惜任何令人不堪回首的血腥字眼;作为记录者,我们不打算也无从回避这些血腥的字眼,这绝不同于现代人玩CS时掩护队友而牺牲时得到的喝彩声,他们直面的是一个乡村的、一个国家的、一个时代的屈辱史,他们用鲜血换取了尊严!

  我们需要用文学的语言,艺术化地表达抗战题材,但不敢排斥任何一个真实而血腥的抗战故事——因为我们需要它!

  图:

  被困的自卫队员就是从三楼的这个窗口逃离。

  伤痕累累的黄坭楼,二楼的阳台顶布满枪眼,三楼则被钢炮打缺。

  沧海桑田,老人们还能清楚辨认出当年鬼子进村的方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