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保庆:“做事得凭良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1:28 信息时报
张保庆:“做事得凭良心”(图)
张保庆:

  “我在教育部呆了二十六七年了,做事情我们都得凭良心。”———地方政府乱收费张保庆忧心教育问题

  “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手段),我们也不愿得罪人,我们是迫不得已。”———对八省市采取惩罚性措施后所言

  “我觉得这句话我听了很伤心,就是我们在喊空话、作秀、落实不下去。我最怕讲这个,因为这个(助学贷款)讲得不能再讲了。”———闻听教育部作秀后所言

  在9月1日的通气会上,张保庆将教育领域的一些严重问题的责任归咎于地方政府、高校和银行的不作为,而没有谈教育部自己。

  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坦言:“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采取的措施。”言外之意,作为主管中国教育的权威部门教育部,已经无力协调地方和有关高校。

  新闻发布会突然“转向”

  “政策真落实了,今天的发布会就不用开了。”8月29日,还是在教育部大楼,还是在这个新闻发布厅,张保庆作此表态。

  在这次发布会上,首先由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发言,提出了问题,更摆出了成绩,鼓励了地方和有关部门,说了不到15分钟。

  一位与会者告诉记者,在这15分钟里,一切和平时的普通发布会没有不同。

  然而现场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紧接着,一个个“训斥”连珠炮似地打向地方政府、高校和银行。“训斥”是由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发出的。“目前仍有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动作,至今全国仍有400多所高校没启动国家助学贷款。”

  “有的省委领导的脑子里也根本没有品学兼优的概念。”他这样批评。

  即便不算上在其后回答记者提问时的严词表态,这样的“敲打”张保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远远超过发布会的“正规内容”。

  “个性”部长的“人性”发言

  在张保庆看来,目前高教领域最切实际的,是能保证每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当前情况下实现教育均衡的最好手段,也是最大的公平。在这个背景下,下狠心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成为教育部解决地方对中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的突破口。

  兴之所至,或是意犹未尽,在评论完助学贷款问题后,张保庆继续把矛头指向地方政府,称“中小学乱收费是地方政府逼的”;接着训斥了高校,认为高校乱收费主要责任在高校本身;最后痛斥了银行助学贷款中严重的嫌贫爱富现象。在这位个性部长浓重的河南口音中,与会者闻到了浓重的“硝烟味”。

  “这是一位很有个性的部长。”中央电视台一位当时在场的编导对记者说,“不带官腔,没有官话。”

  除了对教育问题的忧虑,张保庆的发言也有让记者难过的时候,“有一到两次,他提到,反正我也要退了”,“他还说,‘我在教育部呆了二十六七年了,做事情我们都得凭良心。’”

  一位与张保庆相识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今年61岁的张出身贫寒,他本人上大学就是靠国家资助才得完成,因此他天然地对帮助贫困生带有感情。

  在教育系统,张保庆还有一段“名人名言”:“家庭贫困学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可先找自己所上的高中学校;高中解决不了,可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解决不了,可借路费到高校报到;高校再解决不了,可以给我写信!”

  “要带感情做这个事情。”在发布会上,张保庆确实动了感情,“我们高校一天到晚到在做思想工作、德育工作,如果这个学生家里有困难,就没人管,学都上不下去,那还有什么思想工作可做呢?”

  张保庆这番动情甚至动怒的言论在短时间内就起到了极大的威慑力。“招招见血”鞭抽高校不作为

  李金华和潘岳为代表的中央部门官员在各自领域通过努力形成所谓的“风暴”,那么张保庆的严词能否刮起另一场“风暴”呢?

  在发布会上,张保庆说起有人评论教育部是计划经济最后的一个堡垒,他讽刺地笑了两声说,去年一位网友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们光讲空话,是在作秀。“我觉得这句话我听了很伤心,就是我们在喊空话、作秀、落实不下去。我最怕讲这个,因为这个(助学贷款)讲得不能再讲了。”

  张保庆承认说:“教育太软了,教育没有什么手段。”

  新闻发布会后,有评论说,由于教育不能在短期内带来直接利益,所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少强势政治支撑,不可能有大动作。

  但是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张保庆表示自己还留了一手。“我给大家透个底,现在还有一手,我们会采取一些措施了。对这些老不听招呼、老不管国家政策的地方怎么办。我们最近和财政部商量来商量去,这件事没有理由搞不好,非要下决心搞!”

  3天后,针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不力,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惩罚性措施:如调减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的招生计划,暂停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硕士、博士点审批等。

  兰州大学负责学贷工作的学生处处长刘宏告诉记者,这些措施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可谓“招招见血”,“鞭子抽到了最疼的地方,非常致命”。《瞭望东方周刊》供稿(来源:信息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