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城对接 盟约下的新闽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5:07 海峡都市报

  N蝈蝈

  8月16日,和往常一样,一大早起床,南安石井镇前坂村党总支书记张双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阅泉厦两地的报纸。

  2005年,厦泉漳城市联盟的元年,张双江对于泉州和厦门新闻的关注热情,难分伯仲

,甚至连带着关心起了漳州新闻。

  厦漳跨海大桥今年“9·8”就要签约投资了,建成后厦漳两地只需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已经动工了,2009年建成通车后,打造厦泉半小时经济区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厦门制造业转战漳州,如最大转移项目灿坤;泉企销售市场投奔厦门,如中国石材业四大巨头之一——康利石材;就连厦门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漳泉两地资源。

  对这一系列令闽南人心潮澎湃的合作项目和变化,张双江都了如指掌。而在闽南,像张这样的“两地通”、“三地通”已经越来越多,三城联盟,不但开始改变着闽南的经济结构,也正在悄悄改变着闽南人的思维习惯。

  事实上,2004年7月30日,闽南金三角厦漳泉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三方正式签订《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那一刻,闽南金三角就已经开始脱胎换骨了。

  作为一个前沿媒体,今年年初,本报就以敏锐的嗅觉,开始从交通、旅游、地产、商贸、文化等各个方面,从市民的角度对三城联盟未来的各种可能进行论证和畅想。

  8月8日,《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一周年之际,本着一份责任,本报正式启动三城穿越采风活动,由报社记者和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漳州师院、泉州师院、仰恩大学等三地高校的6名学生记者组成“穿越闽南金三角——三城联盟采风团”,试图通过我们的视野,记录三城联盟元年民间中的联盟现状。

  整整18天,3000多公里路,100多名采访对象,我们见证了三地在经济、项目、基层下的合作与融合,见证了边界居民特殊的生活状态。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厦泉漳构建的“三城联盟”,将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实现经济的整体腾飞。最终,将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以及和海峡东岸台湾的对接,描上灿烂的一笔。

  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笔和镜头,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

  经济对接——

  大闽南区域合作提速

  厦门制造业转战漳州

  漳州角美龙池开发区,3年前1平方米1000多元的房价,如今翻了一番;3年前的农间小道,如今成了康庄大道;3年前的农田,如今成了一栋栋厂房;3年前下地种田的农民,如今有的当起了工人,有的做起了生意……

  这一切的改变,始于一个项目的带动。

  这,正是厦漳产业转移的最大项目——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是漳州市近几年坚持“承接厦门经济结构调整工业转移”战略的最大手笔。

  开发区内,延续近2公里的厂房,一望无际的黄色,正昭示着这个“黄色巨无霸”的雄厚实力。

  2002年,全国500强企业之一、有“小家电王国”之称的厦门灿坤实业有限公司宣称,为了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欲将生产基地从厦门整体搬迁到漳州,把漳州灿坤电器建为全球最大的小家电生产基地。

  漳州方面对此当然是“拍手称快”,敞开大门主动迎接,开出一系列优惠政策:160万平方米土地使用费全免,厂房由政府建设,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租给灿坤。而漳州方面每年将因此得到1万至2万个就业岗位。

  5月,漳州市政府与灿坤集团签订投资合作备忘录,总投资1.2亿美元。为让灿坤集团早日在漳州安家落户,备忘录签订以来,漳州市各部门通力协作,仅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征地、规划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随后立马动工建设。灿坤工业园计划用地160万平方米,长达3公里,其中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整个建设工程分两期完成。目前,一期已建成1.9公里,交付使用的厂房共计55万平方米,漳州市政府总投资6亿多元人民币。

  灿坤果然不负漳州厚望,2003年初,投入生产以来,就创造了当年产值17亿元人民币的好成绩;2004年,其产值达到42亿元人民币;今年,灿坤已吸纳2.4万名员工,其中龙海籍有8000多人,漳州籍则有过半以上,产值将冲刺55亿元人民币,税收将达1.8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7年,产值将达7亿美元,员工3万多人。

  “这个‘黄色巨无霸’入驻后,就成了漳州角美的发动机。”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经济发展局黄天寿局长如是说,以项目带动开发,正是开发区的发展之路!

  “同时,该项目带来了巨大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推动了周边的经济繁荣,以及鸿渐工业园、金山工业园、白礁工业园等3个工业园区的建设,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确定落户角美龙池开发区,它还带动了周边中下游企业及其配套设施的发展,如包装、树脂、房地产业等。”显然,龙池开发区副总经理郑清松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统计,角美外来企业中,包括外资以及外地民营企业,有70%都是从厦门过来的。“这些企业在角美落户,促进了角美经济的发展。同时角美的发展也促成厦门总部经济的形成,可谓互惠互利。”黄天寿介绍说。

  “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泉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发展与宏观体制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经济师游孙权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说,和漳州、泉州相比,厦门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本着节约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企业,自然愿意把制造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往有着丰富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漳州等地搬迁,这是行政命令阻止不了的经济规律。

  泉企销售市场投奔厦门

  如果说厦门制造业转战漳州,看中的是便利的交通和漳州物美价廉的土地;那么,泉州企业把销售市场设立在厦门,则看中的是厦门港得天独厚的进出口优势。

  这主要体现在:厦门港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对台口岸,也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现已被国家确立为沿海主枢纽港和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第7位、世界集装箱百强港第26位。今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350万标箱,在世界集装箱前30港中的地位会再前移3~5位,甚至有可能进入前20位。

  正是依托该优势,和水头成熟的石材市场,以及全国的影响力,中国石材业四大巨头之一——康利石材有限责任公司把分厂选在泉州水头。“两者互相结合,企业发展空间很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该厂进出口全部通过厦门港,该厂特地在厦门设立分公司,主要负责外贸、接单,此外还设有仓储区,作为货物存放点,同时也做一些荒料贸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厦门设有分点的泉州企业,还有不少。而对于还未设立分点的,如土生土长的福建省东升石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公司提货员不得不每天往返于泉厦之间,也正考虑在厦门成立业务销售处。

  为何泉州企业“青睐”厦门港进出口呢?

  康利集团有关负责人打个形象的比方,通过厦门港从土耳其运输原料的费用甚至比从湖南南山到水头更便宜。因为从湖南南山到水头,走的是公路或者铁路,运费贵,运输每立方石料最低也要千元;而前者通过海上运输,成本最贵不超过500元;加上泉州目前并没有像厦门这样的商贸大港,企业们只好纷纷把目光瞄准厦门。

  东升公司王总也认为:一个是厦门港吞吐量够大,能够满足公司对石料进口的需求;另一个是考虑到厦门是闽南地区最主要的金融中心,已经成为福建对外经济交流的窗口城市,信息交流方便,客户集中。

  就在前不久,泉州又传出消息称:继七匹狼在厦门注册成立销售公司后,恒安集团又决定把其销售和研发总部迁至厦门,预计该项目今年“9·8”正式签约。“这个拥有20多亿元固定资产企业的加盟,说明厦门几年来着力构筑的总部经济带,不仅对戴尔这样的跨国企业,也对其周边的民企精英产生了深深的吸引力。”此间有人士这样评价道。

  厦门物流公司

  的闽南生意

  “我们的业务量,90%来源于泉州,产品覆盖服装、鞋、石材、包袋等多个产业。”厦门瀛海事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蔡远游说得不无自豪。

  他是泉州人,在厦门开物流公司。公司的业务员,要经常穿梭在厦泉两地。公司只有60多名员工,但业务涉及物流服务、集装箱运输、货运代理、物流设备贸易、进出口代理等。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蔡远游坦言,当初正是看准了三方面条件,才在厦门搞起物流的。其一,是借助厦门特区以及厦门港的优势;其二,泉州民营企业多,进出口量大,物流及相关服务市场需求也大;其三,他班科出身,加上他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在闽南有人缘地缘优势。

  “港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厦门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展港口物流一直是厦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措施。”厦门市物流协会有关负责人说得在理。

  据物流协会估算,厦门港的60%~70%货源来自厦门周边的闽南金三角地带,而厦门港获得“全国最大的石材贸易基地和世界性石材物流交易中心”此项殊荣,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包揽全国七成石材进出口业务的“石材之乡”——泉州水头的产业带动。反之,厦门港航运的拓展和吞吐量的递增,也带动了水头石材业的发展。

  据物流专家测算,一个标准集装箱的港口包干费,即港口企业直接收益部分,为800~1200元,而由此带来的拖轮、引航、口岸以及港口配套服务,包括修箱、堆存、船舶代理、航运、金融结算、拖车运输等业务,其经济效益则是港口直接收益的6倍,也就是4800~7200元。分析显示,一个标准集装箱重标箱在厦门港装卸,给厦门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在6000元左右。去年,厦门港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87万标箱,扣除部分空箱,按最保守的170万重标箱估算,集装箱为厦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是104亿元。

  “厦门港对厦门经济的贡献大,对闽南地区的经济辐射强。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港口腹地狭窄,全市经济总量有限,将是严重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厦门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厦门市交通委员会物流与行业协调处副处长、厦门市物流协会副秘书长李霹雳不无担忧。

  据统计,厦门港货物吞吐量2005年第一季度增幅明显低于全国主要口岸的平均增幅。对此,李霹雳说,腹地是港口的生命。厦门港在巩固闽南货源的基础上,还应该扩展周边省份的货源,这样才能真正把厦门港做强做大,更好地辐射周边地区。

  融合进程中的新格局

  区域经济合作先行

  泉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发展与宏观体制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经济师游孙权分析说,就对外经贸而言,厦泉漳早已超越地域竞争,形成非常紧密的联系和良好的分工协作,这是长期以来市场自发形成的结果。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呈现出来的城市竞争格局,如今正在让位于区域协作与竞争。闽南金三角只有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形成城市走廊产业的调整、分工与协作,才能提高三市的综合竞争力。”对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源与城乡规划系副主任骆培聪副教授也有自己的见解。

  “在闽南三角洲城市群功能和产业布局上,厦门可以是上海,是经济物流中心;泉州可以是江苏,是左翼,是加工厂;漳州可以是浙江,是右翼,是后花园。”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曾担任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的郑训忠教授也认为,三城互补性是很强的,厦门的金融、商业、物流比较发达,外资经济占有很大的比重。泉州是福建省GDP老大,民营企业遍地开花。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是著名的花果之乡,发展现代农业的前途广阔。泉州和漳州十分需要厦门的优势,来完成产业升级。而离开泉州的工业和漳州的农业之后,厦门就成了无本之源。

  市场推动“新闽南”

  “事实证明,行政区隔阻挡不了市场规律下的经济融合,反而,经济对接能带动区域间更好地合作。”厦门规划局有关人士分析说,闽南三城是福建省发展的核心区域,从上世纪80年代“闽南金三角”的口号被叫响,到慢慢被人遗忘,到如今又再次被提及,说明了联盟是三地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实践证明,城市联系得越紧密,城市发展速度越快。

  漳州角美和厦门对接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角美被人们称作“承接厦门工业发展的后花园”,是“漳州市对接厦门的‘桥头堡’”。两地除了在经济上对接外,近日,来自规划部门的消息表明,目前,角美的发展已被厦门市政府纳入其城市规划,而角美也主动在规划上对接闽南金三角,在年初“角美城市总体规划暨空间发展概念规划评审会”上,特地请来了厦门和泉州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最终确定了角美镇的城市主导功能定位为区域制造业基地及重大基础设施服务基地,以主动承接厦门的辐射,引进外来资本,形成制造业基地;同时在垃圾回收处理、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与厦门实现共建共享。

  另据统计,目前厦门市商品住宅有1/3购买者为泉州人,大量泉州商贸公司在厦门注册,泉州85%的出口贸易通过厦门口岸实现。此外,近年来泉州市已有20家生产服务企业转移到漳州,总投资额近5亿元。

  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厦泉漳三个城市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合作平台。以厦泉漳为主体的闽南城市群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面向台湾海峡,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镇的拓展,并逐步连为一体,相互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潜能和广阔的空间。

  利己也要利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才芳菲。”游孙权表示,三城联盟最终要分工协作,互利共赢,而不是做强做大哪一方,不利于另两方的发展。

  如在厦漳产业转移中,记者也了解到漳州人民有这样的担忧:厦门是否会把污染型企业搬迁到漳州的情况?是否会对漳州的良好生态造成环境污染?

  以漳州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招商引资为例,黄天寿介绍说:1996年,开发区开始承接厦门产业转移,那时是“来者不拒”,一些电镀等小加工点入驻;2000年以后,角美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随后对入驻企业“抬高门槛”,对高污染、高危险、掠夺性的项目坚决说“NO”。目前初步形成的家电电子、食品、材料等三个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承接厦门产业转移形成的,治理后无污染或者少污染。

  而记者在8月18日举行的“华安县——思明区山海协作暨华安县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上也了解到,在对接上,华安也有所选择,这次签约22个项目都是环保项目。用县长蒋一婷的话说是:“经济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而其实,在自然环境面前,人类都是命运共同体。”游孙权如是说,我们都知道,漳州和厦门同出一个湾,共饮一江水,如果厦门把污染型企业搬迁到漳州,对厦门也没有什么好处,共同的生命之源九龙江如果被污染了,两地百姓同时遭殃。

  最近有消息表示,厦漳两地要共同治理污水,这应该是个双赢的举措。

  三赢而不是单干

  从目前来看,三城联盟的背景下,似乎厦漳联系得更近走得更近,而泉州,则被厦门有关人士称为“游离”于联盟之外。

  就在今年8月29日举行的泉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泉州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新的联盟,要考虑自身在闽南金三角所处的区位和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所处的区位,更要加强区域经济概念,淡化行政区域。

  “现在厦门和漳州正在进行优势整合,它可以解决厦门腹地狭窄的问题、两市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港口资源整合的问题等,泉州如果不重视区域经济的站位,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员表示,泉州整个城市经济水平比较低,发挥的聚集辐射能力还比较弱,港口特别是集装箱优势发挥还很难,因此要加强与厦、漳的城市联盟和区域合作,形成区域竞争力。

  目前,三市都欲凭借丰富的港口资源,以港兴市。厦门港是国家的主枢纽港和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厦门市的发展战略就是以港立市、建设现代化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泉州也提出以港兴市,立志建成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漳州市则提出建设生态工贸港口城市。

  对此,游孙权认为,共同发展港口并不完全是竞争关系,关键是做好功能分工,定位清晰,如厦门可借助现有的优势,发展国际班轮航线,国际集装箱码头,定位在商贸港;而泉州湄洲湾南岸港区主要定位为工业港,规划建设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和多功能国际中转贸易港。泉州作为与福州、厦门并列的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在三城联盟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完全有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厦门和漳州同出一个厦门湾,已规划共同开发厦门湾组合港,它们还可以在九龙江下游形成带状城镇群,调整成为优势互补的城市区,对外提高竞争力。”郑训忠教授表示。

  项目对接——

  撑起新闽南的骨架

  项目名称:厦漳跨海大桥

  总投资:20多亿元

  目前进度:有望于今年“9·8”签约投资协议,并于明年动工兴建。

  项目解读:大桥为国家一级公路、总长12.3公里,四车道,北起厦门海沧开发区,跨九龙江,经海门岛至厦门湾南岸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这不仅仅是厦门湾的陆地相连,还标志着厦漳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表明厦门、漳州两市政府合作的决心以及双方开放的心态。该项目打造的无障碍半小时通道,可以使漳州实施自己的市中心沿九龙江东移计划,与龙海市连片发展,形成城市带,进而直接与厦门对接;而对厦门来说,跨海大桥可解决厦门南出口通道。今后,厦门朝广东方向的交通可节约60公里以上;而漳州九龙江南岸的地方诸如漳州港、龙海市东部等地去厦门及福州方向,可节约100公里以上。

  项目名称:漳州市长泰县枋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

  总投资:约6.27亿元

  目前进度:目前,项目意见书已完成,争取年底上报国家审批,随后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2007年动工。

  项目解读:这是区域协作的一个典范,是在漳州撑起未来厦门的“第二生命线”。项目由位于漳州枋洋的上存调节水库、溪口水闸、溪口至坂头林场许庄的引水隧洞组成。应用溪口水闸挡水,经溪口至许庄引水隧洞,自流引水至厦门坂头水库,再由坂头水库输往厦门市区。建成后,每年将向厦门供水1.89亿立方米,保证厦门200多万人的喝水问题;同时增强了漳州当地的防洪能力、下游的灌溉能力、经济收入,还能带动周边发电、旅游等项目的发展。

  项目名称:厦门湾组合港建设

  总投资:待定

  目前进度:2004年8月,由厦门、漳州两市政府共同推动,招商局集团和厦门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厦门湾南岸漳州开发区第四区港口筹备处”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厦门湾组合港”建设进入启动阶段。今年将进一步加强港政合作,继续推进《厦门湾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报批工作。

  项目解读:厦门湾组合港包括厦门湾北岸的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和东部港区,南岸的漳州港区和后石港区。按照规划,至2010年,全湾将建成各类生产性泊位117个,其中深水泊位56个,综合货物通过能力达1亿吨,集装箱深水泊位24个,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000万标箱;远期最终形成综合货物通过能力2.6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600万标箱。随着环厦门湾港口整合成为新的厦门港,将增强厦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厦门湾南岸产业发展,实现两地的双赢发展。

  项目名称:泉州斗尾港经济区建设

  总投资:上百亿元

  目前进度:2000年《斗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大纲)》出炉。目前,斗尾港的开发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30吨原油码头项目、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泉州船厂修船项目等重点项目已经开始动工建设。

  项目解读:斗尾港开发近期以工业港为主,形成以临海工业服务的对外开放港,远期发展成为具有深水中转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规划为四大片区:港口发展区、临港工业区、惠东工业区、生活服务区。福建省政府已将斗尾港区作为本省修造船基地和石化工业的龙头地区纳入发展计划,泉州市也将其确定为四大经济区域之首,是未来大泉州北翼重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承载着泉州走向海洋的梦想,泉州重工业将从造船工业开始书写。

  项目名称: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工程

  总投资:该项目是由福建炼化、沙特阿美海外公司(简称阿美海外)和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埃克森美孚)三方按50%、25%、25%的股份比例投资兴建的合资项目。投资总额保密。

  目前进度:2005年7月8日,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工程开工仪式在福建泉州举行,标志着这一世界级、一体化的炼油化工项目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项目解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石化产业息息相关。通过石化这个产业,将使厦漳泉形成一个产业联盟。今后,在泉港和泉厦漳泉的企业之间,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泉港负责供应原料,厦漳泉与石化有关的企业则负责消化,最后形成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厦漳泉之间的区域关联度会极度加强,城市联盟带来的好处是:下游企业极大地节省原材料成本,区域竞争力、区域经济活力得到加强。

  项目名称:泉州晋江大桥

  总投资:8.8亿元

  目前进度:目前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

  项目解读:晋江大桥为泉州目前的特大桥工程,起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路,跨过晋江,止于晋江市仙石村,全长2827米,桥宽36米,属一级公路特大桥兼有城市桥梁的功能。泉州晋江大桥将成为泉州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不仅仅连接东海与晋江两地,而且是“泉州东进”的一个号角,泉州正式走向泉州湾时代。

  项目名称:翔安隧道

  总投资:约39.5亿元

  目前进度:经过近8年的前期准备,这条隧道于今年4月30日开始正式动工,计划于2009年建成通车。

  项目解读:翔安隧道是厦门本世纪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长约9公里,其中海底隧道5.95公里,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米,自厦门岛五通,止于厦门市翔安区西滨,以海底钻爆法暗挖隧道方式穿越厦门东侧海域。建成后,翔安区至厦门本岛的时间由1个多小时缩短到10分钟,同时也大大缩短厦门与泉州、福州之间的绕行距离。它是我国大陆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同时也是第一条由国内专家自行设计的海底隧道。

  项目名称:翔安大道

  总投资:5.56亿元

  目前进度:一期工程已全线贯通

  项目解读:这条双向八车道的大道被称为“全省最宽阔的道路”,全长约13.1公里,其起点为西滨立交,经过翔安区新店、马巷二镇,终点为仑头立交,与福厦高速公路相接,基本上贯穿了翔安区。

  项目名称:沿海大通道

  总投资:概算总投资三四十亿元

  目前进度:截至7月30日,沿海大通道全线累计开工建设247.64公里,完成路基212.8公里,完成路面190.35公里,完成建安投资27.15亿元,分别完成计划的91.5%、78.6%、70.3%、79%,年底有望全线贯通。明年春节前后,同时完成沿海大通道的全部绿化工程。

  项目解读:泉州沿海大通道贯穿泉州市东南沿海,是一条集交通、经济建设、防洪防潮、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沿海大通道。起点为国道324线泉州与莆田交界处,经泉港、惠安、丰泽、晋江、石狮、南安六县(市、区),终点为泉州与厦门交界处的前坂,全长270多公里。它是泉州辖区目前第三条南北大通道,它以“一线串珠”的形式,贯串了泉州沿海6个县(市、区)的34个重点乡镇。

  政府对接——三城联盟下的“小联盟”

  基层政府结对子

  如果说,之前三城联盟仅仅停留在市县一级的政府层面上,那么8月19日漳州华安县乡镇(开发区)与厦门思明区街道办事处“结对子”可谓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层牵手了。这也是“三城联盟”进展的最新动态。

  华安县委副书记卢民松和厦门思明区副区长陈李升两位“媒人”都说了,谈三城联盟,更重要的是建立基层感情,这不,华安县的10个乡镇(开发区)正好和思明区10个街道办事处喜结10对良缘。

  如华安县高安镇和思明区梧村街道这一对,早在去年底,就已私订了“终身”,高安修建高龙公路,“亲家”一口气就先帮忙了10万元。梧村街道的许书记面对双方“家长”,诚恳表态:“定亲之后,要多到婆家走走看看,从招商引资、项目对接上多做文章!”高安镇黄书记也乐呵呵地说:“能娶到好‘媳妇’,是我们的好福气,一定好好珍惜,互惠互利!”

  如果说高安和梧村是“老情人”相好,那华安县丰山镇和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则是“一见钟情”,两地都有旅游特色,而鼓浪屿更是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丰山一开口就表示要好好学习其经验。

  ……

  看到“孩子们”找到各自的归属,两位“亲家”都欣慰地笑了。卢副书记告诉记者,他一直提醒“儿子”平时要主动到“亲家”走动,一方面多联络“夫妻”感情;另一方面学习厦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信息技术,争取早日把华安经济带上去!陈副区长也表示,厦门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现在务必把眼光投向岛外发展,今天攀上“亲家”,是大家的缘分,最终,大家要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边界四镇的“小联盟”

  除了乡镇和办事处“结对子”外,在三城交界处,还有四个镇就以“四方协议”的形式,在联盟大背景下,基层牵手,搞起了区域小联盟。

  那是今年1月10日,泉州安溪龙门镇政府、大坪乡人民政府、漳州长泰县枋洋镇政府和厦门同安区莲花镇政府负责人在莲花镇共同签订了“四方协议”,这标志着四乡镇决心共同构筑区域发展联盟。

  龙门镇、大坪乡、枋洋镇、莲花镇是闽南金三角挨得最近的三地四乡镇,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人民世代友好往来,本着睦邻友好、共同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原则,“四方”就控制茶叶“农残”、森林防火、维护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经贸往来、旅游开发合作等事宜达成共识,签订“四方协议书”,结成区域“小联盟”。

  “四方协议”确定将发展“安全、优质、卫生”的绿色食品茶叶为目标,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水胺硫磷等等,四方涉农部门将加强技术信息交流合作,联手打击茶叶农残,促进茶产业发展。在边界林区内,积极开展联防工作,加强巡逻互通信息,严防山林和滥伐林木。采取措施有效制止并杜绝野外用火和破坏森林的行为。社会稳定方面,在边界区域,按照国务院的划分界线,在不发生纠纷的前提下,按有关规定、规划,组织当地村民搞好生产开发。另外,“四方”还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农特产品交易等方面全面加强沟通协作,大力开展“四方”经贸活动,实现共同发展和“四方”共赢。

  城市联盟的细胞对话

  基层牵手,让人不禁对厦泉漳城市联盟产生了更深的认识——三城共同发展已进入了更为纵深、细致的基层对话时代。

  如果说2004年7月30日,厦门、泉州、漳州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形成的《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是联盟区域发展的灵魂的话,那么,三城之间的诸如厦漳跨海、福厦铁路(泉州-厦门段)、沿海大通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应该被看作联盟的骨架,直接搭建起三城关联的框架。而三地往来密切的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可以看作遍部全身的血管筋脉,那么,华安和思明之间在山海协作背景下的合作细分、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直接对话,应该可以形容为联盟的细胞对话——让各基层之间的组织和企业,能充分地交流信息、协作互利发展,从而达到区域发展的共同目的,这本是城市联盟的宗旨。

  去年以来,厦门漳州两个城市积极地展开城市对话,两市领导率团互访,在厦漳港口建设发展、厦门第二水源建设等重大项目上,取得了积极而有效的共识。在该背景下,两市下辖县(市、区)也积极互动,华安县和思明区在1年时间里先后4次举办项目推荐、招商对话,长泰县和湖里区也于上半年进行了类似合作。而今,对话合作已经开始进入更深一层,作为各自辖区的基层行政组织,他们之间的小区域合作,虽然和大项目相比显得“分量不重”,但却是城市联盟中最为重要的造血环节之一。

  宏观的联盟构架,需要通过这些举措落到实处,骆培聪副教授认为,以山海协作形式出现的对话,是城市联盟的重要部分,“因为厦门沿海和漳州山区特色不同,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05年,被称作城市联盟建设元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厦漳之间细胞对话的出现,更希望此类对话能在闽南金三角更多地‘克隆’,这样势必加速城市联盟的发育和成长。”骆副教授表示。

  行政区限期待打破

  “基层牵手无疑是‘三城联盟’的一大福音,但是我们仍然看到由行政区划限制给‘联盟’带来的诸多困难。”郑训忠教授表示,这仍然是“三城联盟”的最大障碍。

  以厦门寻找第二水源为例,“要不是受到两地行政区划的限制,把厦门的第二水源选择在漳州,也不用经过40多年的‘酝酿’。”漳州市长泰县发展计划局副局长姚美福表示。

  原来,把厦门的第二水源选在漳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水利部就有人提出,省水利厅也曾做过工程规划;70年代,有关部门组织做了地质勘察;进入90年代,随着厦门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供水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据悉,当时,厦门提出了三个解决未来用水问题的方案。其一是海水淡化,但考虑成本太高,基本被淘汰;其二是从漳州长泰龙津溪引水;其三是建设同安莲花水库、大嶝水库。后两者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单从建水库条件看,二方案要远优于三方案。前者只需淹没土地1000余亩、移民1000余人,库容为1.13亿立方米,每年将向厦门供水1.89亿立方米;而后者建成后的两水库库容不到7000万立方米,淹没的土地有三四千亩,移民四五千人;从资金投入看,前者总投资约6.27亿元,而后者也相差不大,因为前者较长的管道铺设(包括打通隧道)费用和后者安置移民的费用基本持平。

  据知情人士透露,两者相持不下主要就是“区划观念在作祟”,因为有不少厦门人“担心把这么一个大项目投在漳州,好处被漳州占走”。而漳州多少也担心“会被厦门吃掉”。

  最终,经过多方协商,厦漳两地才达成共识。

  又如厦漳跨海大桥建设,早在1999年就有人提出,到这两年又重新被提起,中间搁浅了几年正说明了“两地彼此观望的态度”。

  “这些项目成功与否,取决于两市政府合作的决心以及双方开放的心态。”郑训忠教授评价说,之前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合作项目走走停停,双方各有保留,我担心你占我便宜,你担心被我吃掉。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大家看到了彼此的优势和不足,沟通多了,对话多了,区域协作也多了。

  “三城联盟,就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突破行政区划引起的交流限制和阻力,靠区域协作形成优势互补,达到资源优化组合,也只有这样,1+1+1>3才能真正实现。”骆副教授分析说,“最终,厦泉漳三城联盟将实现以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联系密切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通过构建城市对话、沟通、合作和协调的多层次平台,逐步实现区域的城乡规划统一实施、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享共建、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城市和区域共同发展。联盟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目标,联盟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几个城市群,同时加快三城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的整体对接。

  民生对接——正在消失的城市边界

  “两地通”张双江

  8月16日,采风车一路南下,直奔泉州南大门——南安。确切地说,是南安的水头和石井,它们和厦门东大门——翔安新区毗邻。

  随着路灯颜色发生了变化,采风团抵达到一个特殊地带。车轮下,是宽敞的水石莲浏线上,它连接了泉州南安的水头、石井和厦门的莲河、浏五店四地,去年竣工投入使用,正式实现了厦门东大门和泉州南大门对接。

  “路通了,可谓一举两得。”前来迎接的石井镇前坂村的党总支书记张双江乐呵呵地说,它解决了这几年来,两地为边界划分的争执,最后争执不下的土地,就建成了这条路;同时,路建成了,当地人到厦门岛内也方便多了,最慢只要40分钟!

  张书记抄着一口有点特别的闽南话,前一句听可能像厦门腔,后一句可能又像泉州腔了。见到记者有些疑惑的眼神,张书记倒有些不好意思:“呵呵,让你们见笑了,可能是受到两地的影响吧!”

  原来,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泉厦交界处的四个村子——莲河、霞浯、西福、前坂都同属于泉州南安管辖。上世纪70年代,莲河和霞浯被划归厦门,即现在的厦门翔安区。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关系,四个村子在风俗习惯、语言方面都很相似,融合了厦泉两地特点。比如说,他们不像泉州人要做普度,而是在中秋节搞大型的民间活动,意在祭拜先人。两地的这些融合,不自觉地,就体现在张书记每天的日常行为中。

  张双江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报,他们家订了泉厦两地的报纸,看完泉州新闻后,他一定不忘关心厦门新闻。见到记者来,他还以“专业”的角度,乐滋滋地和记者探讨“做新闻”,哪边的报纸做得好,新闻做得靓?哪边又有哪些不足,要怎么改进更贴近百姓。泉州要建晋江大桥了,厦门要建翔安隧道了,哪里又出台什么新政策了……两地的实事动态他了如指掌,难怪村里人开玩笑说他是“两地通”,大家遇上事关两地的问题,也都喜欢找他出主意。

  张家的双城生活

  白天,张双江要么到村办公楼上班,要么到厂里打点生意。中午饭后,他必做的另一件事就是给在厦门读书的儿子打电话。

  他们家特地安了两部固定电话,一部接厦门线,一个接泉州线,打电话就看具体情况。而手机嘛,因为常穿梭在两地之间,自然也要备两部。他统计过,村里平均每个人拥有1.5个手机,1.5部固定电话。

  因为手机一不小心就没有信号,或者漫游,张书记和边界的居民对“三城联盟”的期待,就正如一家电话超市打出的广告语一样,希望尽快实现通讯的一体化,“创造没有距离的世界”!

  电话在他们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和儿子的交流多靠这。

  1998年,“靠生意有了点钱”的张双江,在厦门繁华地段买了一套房子,办了个厦门户口。他这样做,其实是想让孩子到厦门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一年,儿子从石井厚德中心小学转学到厦门故宫小学,随后,又就读于厦门十六中,现在,儿子正在厦门六中上高二,由他的外婆照顾生活起居,张书记夫妻,则还在村里忙着他们的生意。

  张计算过,在前坂2200多人中,像他这样,在厦门买房办户口,并把孩子送到厦门读书的有40来户。这个数据,和邻村的比起来,还算是很少的了。

  每逢周末,张书记要么两口子去厦门,要么儿子回到前坂家。“这来回的车还算方便,倒是开始的时候容易蒙人!”张书记的眉头皱了,说起个“头疼事”。

  原来,边界处,一个车站却有两个站名,厦门车称此为“莲河”,泉州车称此为“前坂”。“第一次我们从厦门回来,一直等前坂的车,就是等不到,后来发现,应该坐莲河的车!”张双江提高了声调,“其实就是同一个地方嘛!建议应该统一一下!”

  正说着,记者眼前晃过一幕这样有趣的情景:在边界处同时出发的两辆车,车牌为闽D的向左驶向了厦门,闽C的则向右驶向了泉州;而另外两班回程的车子,则从两个地方,驶回同一个车站。

  当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给张书记们带来了不少好处。晚上看电视,就是张书记最为得意的时候。“在这里,不需要安装天线,就可以同时收到厦门和泉州的所有频道。”张书记说,他们家的电视,能收到100多个频道呢,其中还不乏台湾台,真是“集百家之长”啊!

  山这边和山那边的茶农们

  8月17日,得知记者是来采访“三城联盟”的,漳州长泰枋洋镇副镇长陈纯淼就乐了,开口就聊起了他们和泉州安溪龙门镇政府、大坪乡人民政府、厦门同安区莲花镇政府负责人在莲花镇共同签订的“四方协议”。

  “因为相互都是邻居,大家常常串门。”陈副镇长举例说,交流中,镇里一大的收获,是向北面邻居安溪学习了不少先进的茶叶技术。

  枋洋镇和安溪仅隔一座山,来回半个多小时。然而,就在同一座山上种出的茶叶,安溪茶农发了财,而枋洋农民却过着穷日子。

  这几年来,枋洋镇的茶农老林苦苦思考着致富之路。就在去年冬季,在镇里组织下,他和几十名茶农一起,到安溪“取经”。

  “哎哟,一看真是不得了,安溪产的铁观音一斤低的一两百,高的上千元,而我们种的黄旦、毛蟹一斤低则五六块,最高不过二三十块,差距真大啊!”老林一边说,一边直摇头。

  随后,他们一行人在安溪茶叶学校短期培训了几天,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参观,在种茶、制茶、管理等方面有了稍微清晰的轮廓。他还了解到,安溪的茶叶营销也很值得学习,他们有自己的市场营销队伍,在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开拓了国内外市场,还实施了“安溪铁观音”注册商标。

  “出去一趟,大开了眼界,一山之外,就是大世界啊!”老林点起一支烟,说得更来劲了。回来后,他从安溪那买了一些茶苗,开始“种大钱”。他了解到,种植一二十亩品质好的铁观音,从购买苗起到见效需约2万元资金,贴上家中所有储蓄和儿子的“赞助”,他勉强凑够了资本。

  去年2月27日镇上还专门成立了枋洋茶叶协会,老林也兴高采烈地报名成了会员。协会不仅每年茶叶种植期间,就组织茶农出外“取经”,鼓励茶农学习种植、加工、管理技术,还邀请安溪茶叶专家前来授课,针对种植中的问题,专家深入田间“手把手”指导。

  这些日子,老林就像个刚入学的学生,对未知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以往茶叶收成了,他要么直接卖给安溪前来收购的贩子,要么就用自家简易的加工机械粗加工,然后低价卖出。“自己的产品,打别人的品牌,那滋味,唉,不舒服!”老林说,我们累死累活,赚的钱要比别人转手一番低了好几倍。”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种的也是铁观音呢!”老林充满自信地说,好茶要有好技术,高起点还要高标准。通过去安溪学习后,他深感技术和管理的重要性。虽然目前他还不具备自己精加工铁观音的能力,还得把茶叶带去安溪加工,但从长远来看,他打算以后自己投资个大型茶叶加工厂,把枋洋茶品牌打出去。

  像老林这样,慢慢起步的茶农,枋洋镇随处可见。陈纯淼副镇长高兴地告诉记者,茶叶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镇茶叶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现有茶叶加工点150多家,其中今年新增57个注册茶叶商标3个。而前几年,镇上种的茶叶像黄旦、毛蟹占了七八成,比较优质的铁观音等仅占5%,现在,铁观音等优质茶叶的比重已增加到6500亩,比重增加到54%。2004年茶叶创产值3600多万元,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

  诗意田园海门岛

  从长泰一路南下,8月23日,采风团来到九龙江入海口的一个小岛——海门岛。备受关注的厦漳跨海大桥,就要从这个岛经过。

  海门岛进出只有一条路,一班船。采风车停靠在龙海市浮宫镇上后,采风团搭船上岸。船上,65岁的邮递员高老伯热情地表示,愿意充当采风团的“导游”:“海门岛我最熟了,我几乎每天都要把岛跑一遍!”

  每天早上七点,高老伯便早早等候在码头边上等待开船,十分钟后,到达浮宫镇。从镇上邮局整理出村里人订阅的报纸还有信件,再马上等船回来。“因为只有一条船,所以常常一等就要将近半个多钟头。”他比划着说,“我们这虽然最安全,但也是最不方便!一旦大风大雨封港的时候,我们可真是与世隔绝了。”

  原本,海门岛是入海口的两个紧挨着的岛屿,像是九龙江进入大海的两扇闸门,后来通过人工填海,连在一起,就是今天的模样了。现在,岛上有海平和海山两个村。由于和外界没有陆上交通,所以海岛上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淳朴的农渔生活。

  这的确是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海上明珠”,走在岛间小路,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绿色。牛羊们行走在绿地上,正悠闲吃草,不时地,羊儿冲行人“咩咩”打招呼,而牛儿则一声激昂长鸣以示热情;不远处,一只只白鹭,时而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舞姿,时而乖巧地栖息在牛背上,悠然自得……

  一幅幅和谐的自然美景和岛外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说它是世外桃源一点不过:岛上除了海产外,很少种植瓜果蔬菜,多数农副产品全部靠“进口”,据岛上人计算,全岛6000多人每天要吃掉4头猪;岛上没有自来水,居民都是自发打井直接抽取地下水来用。他们曾经考虑从漳州直接铺设地下管道把自来水引过来,但是由于长度原因,投资太大,不得不放弃;就连岛上唯一的娱乐场所——旱冰场,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板还是粗糙的水泥地,倒是附近新增设的10台电脑联网成的网吧透露出一丝现代气息。

  邮递员高老伯的愿望

  虽交通不便,但海门岛上的居民日子都还过得不错,依靠捕鱼和海产养殖,多数村民都建起了整齐划一的“小洋楼”。岛上村民还非常淳朴热情。这不,才第一次见面,高老伯就拉着我们到他家做客。

  这是一幢二层楼高的房子,盖了三年了。老伯的三个兄弟和岛上大部分男丁一样,靠打鱼为生,打捞的鱼多数销往厦门,其中一些交易是在海上直接完成的。他们家旁边,就是岛内唯一的菜市场,“每天热闹得跟赶集一样”。

  这不,黄大婶正挑着一篮的海产在吆喝叫卖呢!怕记者听不清楚漳州口音的闽南话,又不会说普通话的黄大婶急忙找来高老伯做翻译。“虾一斤5块钱!买几斤吧?”看到比市价便宜几倍的价格,大家都很心动,但是因为不方便携带,只好作罢。大伙儿都走远了,大婶的吆喝声却还在继续,听到第三遍,大家终于听懂了,她在说:“很便宜,很好的虾啊,就买一点吧!”

  行走在小岛上,看到的多是步行的人们,“我们的岛上没有一部汽车”,高老伯对他们的环境说得颇为自豪,今年刚刚把水泥路修好,算是“绿色交通”,岛上人的交通大部分靠步行,还有少部分靠自行车和摩托车,所以牛叫的声音都比摩托来得响。

  正是相中这块自然秀丽和淳朴民风的宝地,1999年开始,有不少香港等地的老板,打算来此开发旅游资源,但是因为交通不便,只好作罢。而这样的机会,海门岛已经先后失去了3个。

  高老伯说起这些不无遗憾。“现在,海门岛的时机终于来了!”得知厦漳跨海大桥即将投建,届时海门岛将和厦门海沧开发区与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连成一线,尽管和广大村民一样,高老伯或许并不知道这对海门岛的发展真正意味着什么,但是于他自身,“能更方便出入岛,就是我最盼望的事情”。

  龙池的新生活图景

  “角美——厦漳一体化的中心新城区”,穿过大幅的房地产广告标语,8月22日,采风团抵达厦漳的接合部、漳州角美和厦门海沧的交界处。

  如果说漳州长泰被称为“厦门休闲旅游的后花园”,角美则被称为“承接厦门工业发展的后花园”,在龙池开发区内,有厦漳产业转移的最大项目——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在这一大项目的带动下,周边的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三年前,这里是一片水洼,一片农田”,开发区一家食杂店的陈大伯感慨地对采风团说,“我们以前都靠种田为生啊!”而今,除了一片黄色的灿坤厂房外,整齐的居民生活区、公园已经取代了往日的田间洼地,许多角美人一改当年的农民生活,要么进工厂当工人,要么开起了自家的小店,过起了安逸舒适的新生活。“开店比以前种地轻松多了!”陈老伯笑得一脸灿烂,“偶尔还可以去厦门兜兜风,看看夜景”。

  天气渐暗,原本安静的街道开始渐渐喧嚣起来,而一些下午关门的店面,开始陆续开门迎客了。迎面走来的都是一些身着黄色工作服的“灿坤”员工。下班了,属于他们的小镇夜生活拉开了帷幕。原本一直以为小镇上的人们应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而这里却跟着灿坤员工上下班的时间在摆动——员工都是两班倒,只有早上和晚上七八点以后才会有客上门。

  不一会儿,原本冷清的小街热闹起来,两边已经排满了密密麻麻的摊点。不少村民就直接在路边地上铺上一层塑料布,然后弯着腰,摆上新鲜的龙眼、芭乐、西瓜……开始叫卖。

  小周,灿坤的员工,这会儿刚下班,记者与她在路边的烧烤店相遇时,她正在解决晚餐,顺便在此等途经的单位班车回去厦门住所。

  小周是漳州人,从前在厦门工作。自从灿坤搬到家乡来之后,去年2月份跳槽到这,做“总务”岗位。除了看重大公司的发展前景外,更喜欢这种“在家门口打工”的感觉。

  尽管如此,她还是把住所选在厦门,她和同学在厦门租了房子,房租1000元每月。有时候,乘着海风,一个人在厦门环岛路上闲逛,以消除一天的疲惫;有时候,报名参加一个“心理学”培训班,多结识一些“层次高的人群”,给自己充充电……这是她周末最惬意的生活。尽管在厦门的生活消费要花去她一半的工资,但她却乐此不疲,因为“看重的是厦门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深造机会”;而角美,倒是个赚钱的好地方,两者优势互补,再完美不过。

  她每天6:30起床,匆忙洗漱后,7点,和同事一起,从厦门准时搭乘单位的接送车,半个小时后,到达角美,8点开始上班。

  “那场面非常壮观,二三十辆接送车,排成长队浩浩荡荡。到厂后,一群群统一着黄色厂服的人流像一条条长龙,前往各个车间。”小周说,像她这样在厦门生活的同事有一千多人,在厦门买房租房住的都有。

  正说着,浩浩荡荡的车队长龙从灿坤厂房驶出。小周匆忙“扒”上几口拌面,和记者说道别,并给记者留下了厦漳两个手机号码。临上车前,她还不忘交代说,“我上班用漳州卡,下班用厦门卡。嘿!找我,可得记得打对号码哦!”

  见证对接——我们一直在路上

  8月8日——“穿越闽南金三角”三城采风活动正式启动,首站“千亿油城”

  本报与厦泉漳三城六高校学生记者联合行动,首站直奔泉州泉港区“千亿油城”。采风团对正在构建中的“福建炼油一体化合资项目”与沿海大通道进行了实地考察与采访。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福炼一体化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提高泉港区的炼油能力,带动周边石化中下游企业的发展;而沿海大通道建成后,将实现交通、旅游、国防战备、防洪防潮、经济发展等五大功能。

  8月9日——惠安斗尾港、被誉为闽南三地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港口

  采风团考察了泉州斗尾港经济区建设的30吨原油码头项目、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泉州船厂修船项目等重点项目。和厦门港的商港用途相比,斗尾港则工业用途更为凸显。目前,福建省政府已将斗尾港区作为本省修造船基地和石化工业的龙头地区纳入发展计划,泉州市也将其确定为四大经济区域之首,是未来大泉州北翼重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8月10日——惠安崇武古城

  采风团见证了三城“无障碍旅游”前后的可喜变化:三地导游可以带团在三地旅游景点“自由出入”;同时,递增了当地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并带动了周边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惠安县旅游局正打算以此为契机,加快崇武整体旅游开发的步伐:把崇武“三湾”纳入一体整体规划!而厦门市旅游局局长郭恒明则拍手称快说:“区域性合作协议就像是从山海之恋到手足之情。”

  8月11日——洛阳古桥、晋江大桥、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一新一古两座桥,让采风团见证了泉州从古到今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风团了解到,在华南是首屈一指的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亚洲重要湿地之一,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红树林、珍稀鸟类、中华白海豚和中华鲟等。

  8月12日——福建省海洋野生动物闽南救护中心

  该救护中心是闽南地区唯一一个海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抢救闽南地区各种海洋野生动物25只,是三地间在生态环境领域开展合作的最好证明。

  8月15日——泉州南大门,“石材之乡”南安水头镇、中国石材城

  采风团亲眼见证水头石材业和厦门港口密切的经济往来。中国石材城依托厦门便利的港口运输条件,承担了全国58%的石材进出口业务,而水头石材进出口则为厦门带来了过亿的关税。目前,中国石材城已基本形成了以南安水头为中心,辐射半径100公里的石材产业集群,而城市联盟的建立,最终将有利于促进水头和厦门两地分工合作,推动两地的经济发展。

  8月16日——泉厦交界之南安石井镇

  当地人说的闽南话与别处不同,融合了厦泉两地特点;这里一个车站有两个站名;路灯也是两种颜色;手机一不小心就成漫游,所以村民一般装有厦泉两部电话;还有不少村民在厦门买房,把孩子送到厦门读书;在“三城联盟”大气候下,他们有很多期待,其中之一就是“实现通讯一体化,不用加区号,不用漫游”。

  8月17日——漳州长泰枋洋

  这里是未来厦门的“第二水源”所在地——枋洋镇上洋村,了解村民的生活状态及对未来的期待。这项长泰县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目前项目意见书已完成,争取2007年动工。施工一年半以后,就可向厦门供水,同时,它还增强了当地的防洪灌溉能力,带动了经济发展,可谓区域协作的一个典范。

  8月18日——漳州长泰马洋溪

  正开发的马洋溪生态旅游区,集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全国首个“生态建设实验示范园区”、福建第一漂等于一体,吸引了大量厦门、泉州老板的投资。

  8月19日——漳州华安

  采风团参加“华安县——思明区山海协作暨华安县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见证了“山海协作”及两地乡镇(开发区)与街道办事处基层结对,这标志着“三城联盟”进入细胞对话时代。

  8月22日——漳州角美

  角美引进的外来企业70%来自厦门,因此被称为“承接厦门工业发展的后花园”、“漳州市对接厦门的‘桥头堡’”。两地除了在经济上对接外,来自规划部门的消息表明,目前,角美的发展已被厦门市政府纳入其城市规划,而角美也主动在规划上对接闽南三角,将主动承接厦门的辐射,引进外来资本,形成制造业基地;同时在垃圾回收处理、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上与厦门实现共建共享。

  8月23日——漳州九龙江入海口小岛——海门岛

  采风团走访了岛上居民,了解他们对未来厦漳跨海大桥的期待。据悉,大桥总长12.3公里,北起厦门海沧,经海门岛至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有望于今年98签约投资协议,并于明年动工兴建;采风团还走访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考察了厦漳“握手”的另一个重大项目——厦门湾组合港开发,这标志着厦门湾南北两岸合作终于“起锚开航”了!

  8月24日——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的施工现场、翔安大道

  这是我国大陆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及国内自行设计的海底隧道。建成后,翔安区至厦门本岛的时间将缩短到10分钟,同时缩短厦门与泉州、福州之间的绕行距离。翔安隧道和翔安大道一起构建了大厦门东部经济区的交通动脉,为加快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8月25日——抵达此行终点、闽南出海“龙头”——厦门港

  采风团走访了厦门港、了解厦门港口建设及其厦门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厦门港已被国家确立为沿海主枢纽港和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第7位、世界集装箱百强港第26位,其60%~70%货源来自厦门周边的闽南金三角地带。正是依托港口优势,厦门成为闽南商贸物流中心,对闽南地区有较大的经济辐射作用。

  8月26日——回程

  采风团抵达此行起点——泉州,并对此行的100多名采访对象进行电话回访。“这真正体现了强势媒体的价值!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主流媒体,不仅要报道当前的情况,更应关注未来的发展。”专家们对本报此行高度评价令来自闽南三地高校的学生记者们倍感自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