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河之旅:历史贡献与现实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10:06 兰州晨报

  “大河之旅”系列报道 论剑:历史贡献与现实困境

  论剑主持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论剑地点:兰州市兰州港污染篇进入甘肃黄河变“黄”李栓科:我们上一场论剑是在青海境内的贵德举行的,主题是黄河源头的保护问题。今天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黄河上游地区的环境、水质问题。首先我想请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蓝永超先生谈谈黄河到达甘肃境内,它的水质有什么变化,
我相信网友们都很有兴趣。蓝永超:黄河从青海流入甘肃以后,它的水质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众所周知,青海土地非常辽阔,但是它的人口相对比较少,只有500多万人口,仅仅比兰州市多两百万左右。所以说,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比较轻,因此,黄河在青海境内,基本上还是保持它的原始状态,水质比较好,也很清澈。进入甘肃以后,严格说是从青藏高原进入了黄土高原,由于雨水所造成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涌入黄河,因此黄河的水一下子变得浑浊起来。其次由于兰州是黄河干流上的第一座非常大的工业城市,它的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废水大量涌入黄河,造成了黄河的严重的污染。因此,黄河进入兰州以后,水质的变化基本上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造成的。但主要的我认为,还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虽然是暴雨所造成的,但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在山坡上开垦,原来都是草地、森林的山坡现在好多都开垦成农田了,地表覆盖受到破坏以后,一遇到降水强度比较大的暴雨,就会造成滑坡、泥石流,大量的泥沙就进入了黄河。至于工业污染,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是我的观点。历史原因不容忽视李栓科:实际上,我们很多网友们都知道,兰州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在某些方面的污染,还不仅仅是一个县,或者是一市能解决的,有很多历史的原因,兰州市对我们新中国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比方说兰州的重工业,不仅仅是从甘肃来说,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重工业对黄河方面造成的污染,实际上不仅仅是甘肃面对的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国家,尤其是对于中央财政来讲必须面对的问题,关于这方面,我想请我们兰州晨报的张国华总编辑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张国华:我们身后是黄河第一桥,也可能历史上是巧合吧,今天是9月10号,一百年前的9月11号,甘肃洋务总局和德国泰莱商行正式签订了修建黄河铁桥合同,就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黄河铁桥。在今天兰州的黄河岸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来讨论黄河的问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针对国有企业对黄河的污染,这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一五期间,兰炼兰化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大型骨干企业,50多年来,它对甘肃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兰炼、兰化主业合并组建为中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后,兰州石化分公司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炼油能力达1250万吨/年。2004年,该企业实际炼油800多万吨,销售收入超过250亿元。这样一个企业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黄河的污染问题。因早期资金有限,我们的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可能对黄河的污染相对严重一些,后来我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地方和中央的共同努力下,对黄河的治理力度越来越大。2000年省政府出台了黄河治理方案,这个方案在黄河沿岸的几个省区尚属首次,改方案先后投入资金7亿多元,总共治理了黄河的164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建对于黄河的治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兰化投资了污水治理项目,目前,兰炼兰化的总体污染指数已开始下降。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不要把重污染的项目引进西部,甘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点,政府部门在引进项目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迫切的心情,只要有利于经济指数的项目,就可能会把环保的问题考虑得少一点,而加以引进,这样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新的破坏。我想,越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越应该有一个长远发展的眼光,在引进项目的时候,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更应该考虑环保效益,否则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治理篇《读者》与读者林的意义李栓科:因为我们知道环境治理,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仅仅需要有政府的法制制约,经济、财政的一些补偿,而且也需要全民的各方面的意识的提高。在这方面,我们著名的《读者》杂志社做了很多非常有益的工作。他们在黄河源头,在长江上游等地,建了三片大型的保护区。在这里我们想请彭社长介绍一下。彭长城:2000年,《读者》杂志在中国青基会和共青团中央等国家八部委的号召下,在我们千万读者群中号召大家捐款共同保护母亲河,开始了建设保护黄河生态林的“读者林”工程。这个工程我们杂志已经连续干了4年,我们拿出了很多版面,用于报道和宣传保护母亲河的一些措施。同时号召大家捐款,通过用自己的行动,从自身做起,真正把母亲河保护起来,为什么要在黄河的上游保护母亲河,因为从资料来看,黄河一年的泥沙含量大约上游甘肃是5亿吨,陕西是8亿吨。陕甘两省占到黄河泥沙的80%,这种情况下,在黄河上游建设生态保护林,对绿化整个黄河流域,让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人都受益,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自从开展以来,就受到了我们读者的热烈的响应。这几年来,大概有一百多万人次参加了这项活动。截至9月9日,共募集资金420多万元。虽然这对于整个黄河流域来讲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毕竟通过这种保护,唤起了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一种爱护母亲河的意识,同时更增强了一种公民的意识,更体现了一本杂志本身的社会责任。媒体的力量非常重要李栓科:我想这就是媒体的力量,实实在在的说,一个媒体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是通过媒体的人的不懈努力,可以一点一滴改变社会上一些人的行为,或者是促进社会的发展。谈到媒体对于环境保护,宣传方面的作用,比方说我们媒体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对于自然行为的报道,的确可以引导一个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请兰州大学的李惠民教授介绍一下媒体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李惠民: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环保意识的构建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比如说对于淮河污染治理的问题,由于长期持续的关注,最终有了解决的办法。关于太湖流域的治理污染,还有像圆明园这样很具体的问题,都通过媒体的报道,而最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环境保护这样一种意识和行为的成长,大众传播媒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它确实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就黄河的环保问题,黄河的治理问题,我从总体上感觉到,我们媒介的报道有些偏差。因为很多人长期以来对于黄河从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宣传要多一些,这些年来主要集中在黄河断流这样的事情上。很多报纸都在报道、转载、说明这个问题。实际上污染问题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几年我们通过媒介的报道来看,好象觉得淮河已经成了中国第一污染河流,实际上黄河的污染情况从1992年一直排在淮河的前面。对黄河的保护宣传的还不够,没有引起人们真正的警觉、警示、重视。所以我觉得,媒介报道主题的选择,应该造成很大的声势,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要的是行动李栓科:张总,为什么每发生一次沙尘暴,全国的媒体舆论,还有民众反应那么强烈,是不是跟我们的媒体的报道有关系?张国华:我觉得,沙尘暴这几年还是在减弱。是周期性的加强也好,周期性的减弱也好,我觉得,如果完全把它归为人类活动破坏造成的话,是不是过高的夸大了这一点。实际上,地球的运动,环境的变化,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一种自然规律。就像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任何人的力量恐怕难以做到。我曾经看到过一张卫星拍摄的河西走廊的照片,我看到这个照片之后,我就觉得两个字,不要说是人是渺小的,在那个图上,河西走廊已经快消失了,河西走廊快被整个沙漠包围了,黄色一片,像海浪一样,你说人的力量有多大,人怎么样能够阻挡它,我没有这个自信。整个城市几乎看不见了,整个村庄几乎看不见了,只是很渺小的一块,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自然的力量的同时,我们也确实要发挥人类的东西。正因为自然的力量这么强大,所以才需要每一个人,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地去做,哪怕增加一点绿色,都是现在应该去做的事情。我们的沙尘暴并不可怕,主要是咱们现在要采取行动。下转A9版(来源:兰州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