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字号 夕阳下的金字招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10:37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老字号夕阳下的金字招牌?(组图)
“老字号”们主要靠原来的历史声誉打品牌战。

老字号夕阳下的金字招牌?(组图)
“中华老字号”这块牌子,西安只争取到不足五块。

  文/图记者王丽 于京玄实习生尹菲李明

  特别提示

  记者近日获悉,一个多月前评选出的全国“中华老字号”,西安不足五家。西安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梦回唐朝”的文化经济复兴之旅中,却实实在在地面临这样的尴尬现实。记者寻访西安老字号两个多月,不禁发出如此疑问———

  马文学老汉所终生企盼的生活,是永远守着自己的腊牛羊肉手艺,直到愉快地去另外一个世界。

  所以,这位70岁的回族老人每天早上9点都要准时出现在桥梓口一爿摊位前,没有声嘶力竭地招揽生意,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顾客。

  然而,与老人的坚持相对的是,西安的老字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6月初,全国商联发出了老字号要重新评定的通知,并将最新的评定标准进行一个月的公示。现在,申请老字号的企业基本都拿到了“中华老字号”的牌匾。然而,记者从全国商联老字号工作委员会获悉,在全国几十个参与审评的城市中,西安只有不到五家老字号获得了这个称号,而获评最多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则有数十家“中华老字号”。此外,山东、浙江等地也有众多老字号审评到了这个称号。

  作为国内评定老字号的最权威机构,全国商联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一位张姓工作人员说:“西安作为一个历史名城,这样的老字号数量之少让我们多少有些吃惊。”

  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本报记者寻访了承载着古城西安民生、历史和文化的“中华老字号”老店。

  于是,消失的、残存的、鼎盛的……一起进入我们的视野。

  记忆:梦里花落知多少

  藻露堂第十代传人宋毅说:“老西安人都知道,是藻露堂成全了五味什字。”

  原来,五味什字之所以得名,源于宋毅的先祖———一位名叫宋林元的湖北荆州药农。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宋林元以一根中药挑担,不仅因为中药的甘、辛、酸、苦、咸命名了五味什字,也在这里扎下了其后享誉华夏的“藻露堂”的最初根基。这比创建于1669年的“同仁堂”早了47年。

  在其后数百年中,藻露堂以祖传“培坤丸”等药品,和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等药店并称中国六大古药店(此外还有:广州敬修堂、杭州胡庆余堂、重庆桐君阁)。然后,三大改造、文革……2002年,因为市政建设需要打通朱雀大街,位于五味什字与大保吉巷十字路口的藻露堂面临拆迁。

  这一拆迁,经历了沧桑风雨三百年的藻露堂老宅彻底从古城消失了。而在此一年前,古城冒出了无数个藻露堂药店。宋毅说,上世纪50年代改造过的藻露堂隶属现在的西安中药集团,该集团将其核心层的56个零售店统一改名为“藻露堂中药连锁店”,主营中药。

  “作为嫡系传人,我创建了‘西安藻露堂国药研究所’,为的是把我们宋家的祖传秘方发扬光大。”在这个传人眼里,虽然西安到处都是藻露堂,但真正有着藻露堂精髓的只有自己一家。

  据了解,藻露堂目前固定资产约600万元,而其他五大古药店则在几十亿元之多,显然,相比之下,藻露堂早已不是昔日兴隆情形。但比起古城里其他一些老字号,今天的藻露堂又不得不说是幸运的。记者寻访一个多月老字号,“八姐妹饭庄”、“大同园浴池”、“朝阳旅社”、“大芳照相馆”……名实俱在的并不多。由于拆迁改造和自身经营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些老字号早已销声匿迹。

  落伍:历史将对现实失语

  7月中旬的一天,记者走进钟楼照相馆不大的门面内,几经询问,才发现“中华老字号”的牌子被放置在店内一个不显眼的位置。说起该店的历史,包括两位经理在内的职员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时间太久,老员工也大多不在,他们最多只能说出近十年的店史。

  据了解,原来包括钟楼饭店所在地的整个钟楼西南角的900多平方米,都属于鼎盛时期的钟楼照相馆所有。当时,该店还拥有全市先进的120黑白风景相机和高空摄影等装备。“在我们刚来的那段时间还是有一定市场的”,马经理回忆说。

  到上个世纪90年代,西安的各种“影楼”纷纷开门迎客。日益白热化的同业竞争中,钟楼照相馆的店面缩小了,员工也减员到只有20多人。采访时,记者从该店一楼到二楼拾级而上,墙壁上悬挂的明显带有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风格的黑白和彩色照片,似乎在向记者展示着曾经的辉煌。

  “毕竟这个行业是越新越好,老字号的牌子对我们的用处不太明显”。放起了“老字号”的牌子,对于自身定位,他们说自己也有些不知方向。“我们应该还是有顾客群的吧,那些搞写真、摄影的,针对的是年轻人,而我们的口碑在中老年人中还不错,价格也低,逢年过节照全家福的还比较多。”说起将来的打算,两位经理有些底气不足:“要靠我们的经营保持这牌子,有点不大现实吧?还要靠上面的政策和资助。”

  钟楼照相馆内,一楼冲洗照片,简单又略显杂乱的布置和其他街边摄影小店几乎并无二致;二楼昏暗的室内光线和局促的空间,除了记忆这家老字号的悠久历史之外,似乎还隐藏有一些别的东西。

  而就在与其几乎隔街相望的地方,一家主打时尚男女牌、频频亮相于媒体广告中的现代影楼窗明几净的橱窗内,美丽的活人模特秀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望。一句话忽然映入脑海:失去了年轻人的市场,也就失去了明天。

  阵痛:盛名之后的纷争

  “老字号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产权不清,在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底下有各种名目的官司。”采访省商联会时,冯俊德、颜百顺两位工作人员神色严峻地告诉记者。

  藻露堂,这个古城曾经最红火的老字号如今就陷在了这样的泥淖之中。

  15年前,原国内贸易部首次评选“中华老字号”。西安中药集团的张总说,集团上报了各种相关资料,缴纳了相关费用,但牌匾和证书却被宋毅的“藻露堂”领走。到2000年4月,全国中药经济研究会给西安中药集团西城公司补发了与原铜牌号(第0867号)一致的“中华老字号”牌匾和证书。

  而在宋毅的藻露堂里,同样挂着一块编号第0867号的“中华老字号”牌匾,不同的是,这一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颁发。

  此外,1998年,西安中药集团西城公司率先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药品零售类“藻露堂”商标。对此,宋毅说自己当时便提出,这是不正当竞争和恶意抢注行为。而西药集团则认为自己的行为合情合法。

  真真假假,两家互相对外宣称自己“被侵权”。只是,当记者再次向双方探询个中缘由时,双方似乎都有隐衷,谁也不愿多说。而宋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只是反复说明,藻露堂作为宋家祖先传下来的无形遗产,归宋家所有名正言顺。

  “‘藻露堂’之争算是比较大的,是传人和国有单位之间的争论,好像谁都有道理。其实,就算是一家人,也有争到法庭上的。”冯俊德说,本地老字号中“老孙家”官司就曾打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屏幕,而某著名肉夹馍就曾出现亲兄弟都说自己正宗,各立门户还不算,最后对簿公堂。

  这个说法在老字号“辇止坡老童家”后人童勃处得到了证实。他告诉记者:“老字号没有没打过官司没起过纠纷的。”他指着自家所在的北广济街说,一条街国营传人就有五家“老童家”,加上其他的两家,仅北院门地区就有七家。“这能没有纠纷吗?”

  颜百顺告诉记者,老字号之所以能成为不折不扣的金字招牌,全在一个包含了品牌特质的精神上,如果没有了一直流传的精气神,老字号的馍会变味,老字号的药也会失效。“不管是兄弟争牌号、姐妹争商标,还是公私打官司,千万不能丢了最重要的老字号内容,牌子重要,内容更重要。”

  传承:家族之路能走多远?

  和藻露堂、老孙家等大店相比,位于桥梓口的马文学腊牛羊肉店无论是店面,还是声名,相形之下就小了很多。但对于70岁的马老汉来说,40℃高温天气也不能妨碍他开门卖肉。老汉说,“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让祖传手艺流传下去。”

  1952年,17岁的马文学到西北工程管理总局运输公司工作。在当时的环境下,马家祖传的腊牛羊肉生意暂停。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搞活,43岁的他打算离职回家专心挑起祖辈留下的绝活,但由于是车队技术骨干,领导好说歹说不让走人。

  “我等不到退休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当时真正担心的是自家几代手艺失传。当年的他,最终用这短短七个字说服了领导。

  此后,他自己买了三轮车,开始在街边支摊卖肉,最后有了不小的几处门面房。

  老人说,而今几个儿子都在做祖传的腊牛羊肉,惟一一个闺女现在也从做服装生意转到了祖传手艺上。“儿孙自有儿孙福,能上学就上学,不行了就拿自家刀把子,接手老字号。”老人反复提及,自家百年历史的手艺一定会流传下去,因为儿孙们都答应过他。

  记者专访马文学老汉时看到,在悬挂着“马文学腊牛羊肉”的招牌下,是露天的简易肉架和简陋桌椅。老汉说,那些誉满古城的腊牛羊肉都是自己在家里亲手做出来的。

  事实上,记者多家走访发现,本地老字号无论大小,前店后坊的家族生产经营模式,也几乎始终如一流传下来,即使上个世纪50年代的工商业改造、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和90年代至今的企业深化改革,也未能完全改变其以血缘关系为载体的继承方式。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树民教授在谈及这一点时说,家族传承在保持老字号特质方面有优势,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内部体制改革、产品创新和服务意识方面,老字号就显得有些乏力,而家族内部也常因利益纷争导致老字号分崩离析。

  “从目前国内发展较好的老字号情况看,像同仁堂等都是经过了企业改制,在家族基础上进行现代企业建设,才逐步做大做强的。”他说。

  发展:生命曲线伸向何处?

  省商业联合会工作人员冯俊德和颜百顺告诉记者,我省“幸存”的40余家老字号中,勉强维持现状的约有70%,品牌效益好的有20%,面临亏损的则有10%。

  官司缠身,纠纷不断,老字号盛名之后的不断纷争是其发展中的一个共同难题。

  对此,西安泓瑞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阿丽分析说,历史演变造成了原先公私合营的老字号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混乱,家族的代际分解则导致了亲族内部的利益纷争,从而出现了因为转制出现的所有权纠纷,因为拆迁出现的房屋产权纠纷,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出现的各种形式侵权等类型官司。

  “老字号涉及的问题看上去纷繁复杂,但从根本上能够理清。”王律师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的相关条文,在老字号各种纠纷的解决中都可援用,“现行法律体系尽管还存在漏洞,但基本可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王律师说,目前老字号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太过淡薄,一般问题不出现,企业就不会主动想到要运用法律武器,而即使遭遇侵权,也常因为异地取证困难等原因,不少企业会放弃索取赔偿的机会,“所以我们提倡老字号要内外兼修。”在国家已经制定了可利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老字号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增强和利用这些法律武器,在公平、合法、诚信中求发展。

  考虑到老字号多是地域性知名品牌,王律师认为,本地政府完全可以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法案、条例或规定,对本区域内老字号品牌进行保护,“4月中旬,杭州老字号企业协会公布了《关于保护和发展杭州老字号的法律提案》,已经开始了这个尝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

  全国商联会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一位张姓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早已有了设立专门的全国性老字号法规的想法,并已经提交相关部门。

  另一方面,“老字号”的英文翻译为“Time-honeredbrand”,要受到时间尊重,已经“历旧”的老字号们面临的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觅新”。

  采访中,马文学用了时下最流行的“与时俱进”来表达这种“觅新”的意思。“人们的口味都在变化,肉不能太腻,所以祖传的调味品也要有些小变化,味道要适合现代人。”老人说自己不但实践“变化”,也积极和同行进行探讨。

  宋毅则说,自己的藻露堂已经在积极地争取批文批号,以进行原有祖传秘方基础上的新药研发与销售,而建立美容美体连锁也已纳入了其发展蓝图。

  对此,西大经管学院李树民教授认为,“老字号”的这种“觅新”一定要在保持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调整管理体制,改善环境与服务,才能保持住自己的信誉,才有发展壮大可言。李教授说,现代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使一些靠手工技艺取胜的老字号失去了优势;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丰富多彩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使一些老字号的特色产品黯然失色;加上洋资洋货大量涌入,如此一来,老字号的处境的确应该引起社会各界重视。“政策支持也很重要。4月份,沈阳出台‘老字号’引导条件和政策以及专项发展基金;5月份,北京市启动了‘老字号年轻化工程’,保护‘老字号’第一次被明确写入修编后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反,老字号作为西安的一种旅游资源,现在还没有充分发挥优势。代表了一地文明的老字号,如果发展好了,不仅能很好地体现城市文化和精神,也是西安这种旅游城市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