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汽修商对号看人下“蒙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0:17 南京报业网

  【江苏商报报道】本报记者 吴剑秋报道汽车是易耗型消费品,从开始使用的那天起就会面临着各种毛病,因此很多人在买车时就开始考虑“后续成本”,汽车维修因此也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利行业。然而,“踏进维修店,你就有成为挨宰对象的可能”,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大大小小的维修店,十有八九存在通过坑蒙骗牟取高利润的行为,这个行业的暴利是个业内公开的秘密!”

  简单加工费用从100元上升到千元

  南京市消协有关负责人指出,零配件以次充好、夸大汽车毛病、乱收各种名目费用、零配件随口叫价无标准、维修技工水平参差不齐难辨识等5大问题。一个普通的保险杠,不少车行把原来标签刮掉,再贴上外国品牌,费用就可以从100元升到上千元;火花塞松动打不着火紧固即可,却偏偏说成发动机有毛病要大修。“这都是汽修行经常耍弄的伎俩”,有汽修商说,“车行的人一般都会故意试探一下车主的汽车知识,然后据此对号看人下‘蒙药’。”记者近日来到汽车修理服务比较集中的新庄一带采访时,看到在这些改装、维修和汽车音响等特色专门店中,没有在经营场所内悬挂有关资格证照的店铺不在少数,而一些悬挂有有关证照的店铺也存在着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在一家维修店内,记者注意到,大约40多平方米的维修档口所持有的只是“三类维修企业”的证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只能从事汽车的某些专项的简单维修工作,对于车辆的大修和全面维护是没有资格的。但该店员工却表示,如果记者的车需要做全保的话,可以找他们,而且价钱很便宜。一汽大众南京特约维修站技术总监王工表示,汽车修理是复杂而且责任很大的行业,专门的培训与资质很重要,这些违反规定的修理档口对交通安全危害很大,种种坑害车主利益的欺骗行为则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损坏的是整个修车行业的利益。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即使是规模庞大的各个品牌4S专营店,类似的欺骗行为也多少存在,只是隐蔽性和量上比较注意。

  硬性规定滞后管理落后

  由于汽车修理技术含量高、零部件复杂等原因,使刚刚开始接触汽车的中国消费者常常摸不着头脑。而作为特殊交易,其“产品”——修理结果是无形的,缺乏直观性,消费者几乎做不到对维修结果进行迅速准确的判断。“这是汽车修理行业黑幕丛生的技术根源。”国家高级汽车鉴定评估师王黎告诉记者,以四轮定位来说,结果的好坏,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驾驶中也难感觉到,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和厂家的出厂数据是否接近,车主又怎么可能把车送回厂家去呢?再者,某个零部件修理后又坏了,到底是使用本身造成的,还是修理质量不过关?消费者很难拿出证据来。此外记者了解到,国家对开办修理店的资质虽然有要求,但是并无硬性规定修理店内的工作人员要悬挂个人维修资质证,这就造成了不少维修店在获得经营资格后大量招入没有相关技术培训的伙计。同时,零部件以及工时收费普遍缺乏明码标价和标准缺失,也造成了随便要价的方便。

  新规定的出台只是开始

  上个月,国家新《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正式执行。新规定中不但对汽车维修配件价格、工时费收取标准和质量保证期等作了明确规定,还对维修经营者擅自改装机动车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规定明确指出,机动车维修将实行“竣工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和承诺的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机动车无法正常使用,而同时承修方在3天内不能证明车辆的病症来自非维修原因,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必须尽快无偿返修。规定还要求,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必须把原厂配件、副厂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明码标价。车主结账时一定要向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索要正规结算票据和结算清单,修理方如不提供,修车者有权拒绝支付费用。另外,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而消费者一旦发现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有使用假冒伪劣配件和承修已报废机动车的行为,可立即向当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举报。然而新规只是个开头罢了,“这些规定还是很有针对性的,开了个好头,但是规定能否顺利执行还是问题,除了‘竣工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这一条比较容易让消费者调动起来参与监管外,其他的似乎都还得依赖有关部门的突击检查和商家的自律,这样的话,执行漏洞就容易产生了。”王黎指出,作为每一维修个案的参与者,车主才应该是最主要和有效的监督力量。(4版《民生通道》)(编辑 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