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主城区隧道群全国第一,鼓楼隧道大修后恢复通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7:31 南京报业网

  【东方卫报报道】 私家车周刊记者 王冠南京鼓楼隧道从中央路傅厚岗到中山路学府路口,洞穿鼓楼地下,全长1150米,净空高4.5米,每小时通车2000多辆,除公交车外,南北方向经行鼓楼的车辆基本沉入地下,对化解鼓楼地区交通压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当时施工条件所限,隧道渗漏严重,顶部、侧墙水迹斑斑,立面灰黑,路面坑洼,影响通车,也与鼓楼城市中心形象不协调。经历了10年的超负荷辛劳,再加上当初“出生”时存在先天缺陷,病入膏肓的鼓楼隧道从今年3月19日开始住院“治疗”。在经过5个多月的“整容

手术”后,大修后的鼓楼隧道已在本月11日竣工通车,容貌也能与玄武湖隧道媲美。

  大修后明显亮堂

  没有了机器的轰鸣,沥青摊铺机蹲在北洞口静静等待。记者昨天踏进鼓楼隧道大修工程的现场,一眼望过去,10余位工人正在东侧洞内紧张地工作。南京城建隧桥公司总经理、鼓楼大修工程的指挥长王霆告诉记者,现在工人正在为摊铺沥青做最后的准备。与此前的阴暗潮湿不同,大修后的鼓楼隧道亮堂很多,初步显示出尊贵身份。隧道内,侧墙已被卡索板所覆盖,而隧道口两侧墙面也“披”上了干净光滑的花岗岩。

  防渗漏经暴雨考验

  通过专家的“会诊”,此前鼓楼隧道的渗水漏水,症结就是“出生”时防水、防渗工程没有做到位。因此,防水堵漏是此次维修的重要内容。在隧道拱顶原有的混凝土上,有很多裂缝和渗漏点。维修时,工程人员像打针一样,在渗水的地方注入轻水环氧等防渗材料,堵住裂缝和渗漏点。此外,工程人员又在隧道拱顶安装了排水管,把拱顶渗漏出来的水直接引到排水沟中。而在拱顶的混凝土下面,还安装了一层防水板。在防水板下面,新做了一层25厘米厚的衬砌砼。对于新隧道能否彻底治渗的咨询,王霆指挥长透露说,在上周末的暴风雨下,鼓楼隧道经受住了考验。建设方仔细地查找了一遍,没有发现一个渗点。

  大修后的隧道更人性

  脱胎换骨的鼓楼隧道,不仅在防漏、防渗方面重点加强,对隧道增亮也是其目标之一。拱顶上新装的两排照明灯把通道照得透明,一排是白色的荧光灯,另一排是放出黄色光芒的筒灯。让人奇怪的是,黄光筒灯只在出入口的两头100米的地方有,在隧道中部没有安装。王霆指挥长称,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为开车人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开车人进入隧道,会因为光线反差过大而不适应,甚至产生短暂的眼前一黑。在洞口设计了亮度很大的筒灯,主要是让内外光线缩小差距,让司机很舒服地进入隧道。“而这样人性化的设计在大修工程中还有很多。”另外记者从市建委获悉,大修完工后的鼓楼隧道将能和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媲美。

  【核心资料】

  隧道三穿明城墙

  工程上有个说法,修隧道至少比建高架多花上一倍的钱。那么,南京为什么要修如此规模的隧道群呢?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局综合处了解到,建隧道迈过南京城建的一道“槛”。这道“槛”就是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明城墙。明城墙是南京人的“宝贝”,但客观上影响了整体交通格局,给修建快速通道带来困难。“很难想像在明城墙上架个高架是什么样,也不会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认可。”市规划局综合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富贵山隧道、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都穿越了明城墙,南京的天际线得到了保护。据了解,明城墙不准再破墙开路,也不能架高架,“只能建隧道从城墙脚下穿”。

  玄武湖周边形成10公里隧道群

  鼓楼隧道大修步入尾声、九华山隧道竣工在即,加上已经发挥作用的玄武湖隧道、龙蟠路隧道、富贵山隧道,由5大隧道组成、总长约10公里的城市隧道群已经基本建成。南京城建方面负责人昨天称,主城区如此高密度的隧道群当属全国第一。

  5大隧道月底全通车

  在这5大城市隧道群中,目前正在“服役”的是火车站门前的龙蟠路隧道、城东紫金山脉的富贵山隧道和玄武湖东西向隧道。在鼓楼隧道大修即将完成之时,市民最关心的当属本月底即将通车的九华山隧道。九华山隧道由山体隧道、湖底隧道、南北引道组成,全长约2.8公里。目前,隧道已经全部贯通成形,湖底段的装饰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建设方介绍称,九华山隧道预计在本月底竣工通车。

  隧道缓解4成交通压力

  “如果没有鼓楼隧道,鼓楼广场的交通绝不会像现在这样通畅。”南京市交通规划所的钱总工程师认为,鼓楼隧道的存在确实缓解了鼓楼地区的交通压力,占鼓楼广场交通量35%左右的南北向直行交通压力通过隧道得到了缓解。其他隧道也缓解了4成甚至以上的城市交通压力。昨天,一位出租司机告诉记者,鼓楼隧道分流了南北向直行交通后,北京东路、北京西路以及中山北路上的车流压力都有所缓解。(编辑 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