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明末羊城著名歌伎张乔墓现身白云山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0:30 金羊网-新快报

  与名伎柳如是齐名;“百花冢”失而复得,修缮后拟对市民开放

  新快报讯(记者 陈琦钿 实习生 辜美绒)很多广州市民都应该听说过白云山的“百花冢”。但你知道吗,它便是明末与柳如是齐名的羊城著名歌伎张乔(二乔)之墓。300多年后的今天,墓冢早已湮灭,仅剩两方奇石,但仍于今年6月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一度计划将“百花冢”移址保护。昨日记者从市文化局文物处

获悉:“百花冢”不宜迁移,将实行原地保护,修缮后拟对市民开放。

  烟花巷里洁身自爱的才女“百花冢”位于白云山麓梅花坳,即地处沙河梅花园的省军区第四招待所内。其墓主张乔(1615~1633),又名张丽人,原籍江苏,生于广州,后随母沦落为“歌伎”,自命“二乔”。17岁的张乔,色艺已远近闻名,她既工诗善画,尤善画兰竹,又写得一手娟秀的毛笔字,故身价不凡,贵介名流都喜来捧场。不过,尽管身陷烟花巷,但张乔洁身自爱,不趋炎附势,不奉承权贵。明末,广州名士陈子壮重结南园诗社,集羊城名流12人。张乔经常参与诗社活动,为这些忧国忧民的诗人弹琴伴唱,作画助兴,亦写有不少诗,多为吟风弄月之作。19岁那年,张乔病重不治,香销玉殒。记者了解到,其真迹传世极稀,目前仅发现的惟一一张张乔手迹《南园诸子送黎美周北上诗卷》珍藏于广州艺博院内。

  “百花冢”曾一度“消失”据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朱万章介绍:张乔病逝后,其友彭孟阳等将她葬于白云山麓梅花坳,当时不少名人为其赋诗、植花,环墓栽下红梅、紫薇、木棉、含笑等名花近百种共762株,朝霞暮霭,芳香四溢,“百花冢”由此得名。据了解,乾隆四十年(1775),布政使钱塘姚成烈曾重修墓道,立碣表记。到了光绪十六年(1890),“百花冢”得到重新整修,并又立一碑,镌刻墓表。但上世纪50年代,省文史馆曾派人到白云山,遍寻不见,原本建议重修该墓的文史专家叶恭绰等,最后因找不到遗址而作罢。直到1984年,白云区龙洞小学郭纪勇老师在梅花园调查时,才无意中发现了“消失”多年的“百花冢”。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300多年的风雨洗礼,墓已毁,现存1座高约3米的花岗岩妆台石,顶部正面刻有遒劲有力的隶书大字“百花冢”,背面刻“隐心”两字。据张乔遗留的诗集《莲香集》中的插图可知,墓前原立有石碑,上刻“深丽人墓”四字,还有墓志铭等,今墓与碑已荡然无存。

  “百花冢”原址保护修缮该如何保护“百花冢”?主管部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计划将其“迁移保护”。但记者昨日了解到,此举遭到了市文化局的否定。文化局在对“关于迁移“百花冢”问题的复函中明确提到———“‘百花冢’不适宜进行迁移保护。它是我市登记保护的文物,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为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市文化局还建议白云山管理局对“百花冢”实施修缮,要在条件适当的时候,与有关部门协商,将其对公众开放。(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