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政府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启示 须以史为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0:2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6日电最新一期的《求是》刊载文章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和两国人民友好的大局出发,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积极推动双边友好往来。发展中日关系,不能也无法回避历史问题。正确对待历史,才能把历史的重负化为前进的动力。

  文章说,今天,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以得出以下启

示:

  首先,中日之间要建立相互信赖和健康发展的双边关系,必须以史为鉴,消除分歧、增进共识。

  文章指出,从1972年两国正式建交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中日邦交的稳定发展期。奠定这种密切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妥善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无疑发挥了最为基础性的作用。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整整60周年了,但遗憾的是,两国围绕这场战争历史的认识却仍然存在严重对立。历史问题并没有成为历史,相反却成为影响今天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妥善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是推进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是双方能否建立起真正互信关系的关键。

  其次,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拥有宽广的胸襟、敢于斗争的气魄和善于斗争的艺术。

  文章表示,对于日本侵华历史问题,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以宽广的胸襟,主张向前看,不算历史旧账。作为战胜国和受害者的中国政府对待战败国和加害者的日本的宽广胸襟,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前所述,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中日间没有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就曾对日本的战争责任与战争赔偿问题发表过原则性的讲话。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更是明确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宽宏大量才换来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和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文章指出,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掀起的全面否定侵华历史的逆流,中国政府一直保持着高度警觉,并以敢于斗争的超凡气魄震慑了极少数主张为侵华历史“翻案”的顽固分子。可以设想,如果不是周恩来总理在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中坚持原则,据理力争,日本朝野关于侵华历史的认识很可能仍然停留在田中角荣所说的“添了麻烦”的水平上。当田中首相在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说出这句话之后,周恩来总理立即对“添了麻烦”这一态度暧昧的提法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斥,其言辞之激烈,远远超出了日方的预料。正是在经过了激烈的交锋之后,日方才最终将“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写进了《中日联合声明》。这是战后日本政府第一次在双边声明中对侵华战争的历史责任做出如此明确的表述,这也成为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的关键。

  文章强调,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除了需要宽广的胸襟、敢于斗争的气魄,更需要着眼战略、善于谋略,讲究斗争的艺术。早在《中日联合声明》签署前夕,毛泽东会见田中首相时,就风趣地阐述了中日建立反霸合作的必要性:你们到北京这么一来,全世界都战战兢兢。主要是一个苏联,一个美国。美国好一点,但也有一点不那么舒服。可以几十年、百把年达不成协议,也可以在几天之内解决问题。现在彼此都有这个需要。

  第三,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还必须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

  文章指出,今年4月5日,日本文部省公然审查通过了震动周边的新历史教科书。虽然日方声称对送审的教科书进行了124处修改,但据报道:“‘慰安妇’一词已在教科书中消失,日本对韩国和中国进行加害的历史和有关战后赔偿问题的记述也被进行了大幅度简化”。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日本“争常”的冲刺之年。在如此特殊而关键的历史时刻,日方公然做出如此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非常之举,其政治姿态的强硬固然需要人们注意,但由此反映出的日本社会右倾化的趋势更值得人们警惕。

  文章说,要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政府必须充分尊重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绝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日本应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使侵华历史还其本来面目;要用真正的历史教育日本国民,教育亚洲人民,告诉世界人民,尤其要教育引导好青年一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牢记侵略战争给包括本国人民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珍爱和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文章分析指出,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了我们的立场:“中国政府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改变。我们将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加强两国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印进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