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6:4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荣成西霞口村村民的别墅式住宅

  二十或三十年前,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的500公里海岸线上,一边是蔚蓝色的大海上日夜涌动的波浪,一边是像波浪一样绵延不尽的褐色屋脊高耸的海草屋。

  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当年的景象了。胶东半岛过去是个穷地方,一般人家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地瓜是胶东主要的食物。穷得没办法,当一百多年前,清政府锁关的东北对汉族人开放时,大量的胶东人漂洋过海闯关东。现在的胶东富裕了,外出打工的很少,相反,许多其它地方的人涌到胶东来打工。过去胶东殷实人家,才用得起上万斤的海草搭建屋脊高达四米的海草房;现在,富裕的村子已经看不到海草房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漂亮洋气的别墅,别墅里住者普通人家。

  西霞口村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村子在风景秀丽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角下,与韩国隔海相望。过去想必也是很穷的,80年代以后,这里成立对韩贸易的最前沿。村子投资兴建了龙眼港,现在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组建了运输船队。俨然是荣成的小新加坡,靠港口和航运发了大财。全村500户人家,1300人,全部告别了海草屋,住宅实现了别墅化、公寓化;实现了水、电、有线电视、直拨电话、宽带网络和硬化道路六配套;甚至实行了免费供应粮食的制度。

  西霞口村实行企业化管理,1987年成立的西霞口集团管理着旗下的28家企业,5300职工。

  古老胶东渔村在西霞口消失了,我们庆幸之余又有些许遗憾。要知道,历经百年风雨,屋脊高耸的海草屋,慢慢地转过身去,超脱了平俗的现实,进入了审美的领域。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找到海草屋,用斑驳的色彩绘制百年的沧桑;摄影家来了,捕捉变幻莫测的光和影在百年老屋上的幽玄。

  海草房像文人的水墨画,古朴稚拙又浓淡相宜,充满了笔墨趣味;又像老照片,斑驳陆离、柔软温馨,有一点点淡淡的乡愁。千百年来,胶东人凿山取石,捞取海草;厚石以砌墙,海草以苫顶,创制了形貌独特的海草房,形成了胶东渔村的独特风貌。海草房的屋脊最引人注目,它高耸成两面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高度为普通砖瓦房的两倍,外形圆润,色呈黄褐。这种结构和形态可以更好地抵御一年四季海风的吹袭,由于坡度大,雨水滞留时间短,房子防漏能力强,据说这种海草苫制的屋顶,保用40年不漏雨。稍加修缮,海草房可以使用一两百年。海草房冬暖夏凉,海草含盐量大,防虫蛀、防霉烂,还阻燃。

  海草房种种的好处,也留不住它蹒跚的渐行渐远的脚步。

  秋日的一个宁静的午后,我们来到荣成保留海草房较多的陈冯庄。

  村口遇见一位50岁年纪的男人,看见我们背着挎着大大小小的相机,问:“来看老房子的?”

  “嗯。这座房子多久了?”

  “我也说不清。反正我小时候就有了。老人说房子的石头是从石岛坐船运过来的。”

  “那边的呢?”

  “那是七几年建的。墙不是石头的,是红砖的。”

  另一家的门口挺热闹,一位50多岁的妇女,和不知道姑娘还是媳妇的两位年轻人,门口停着辆摩托车。

  “你们一家住这里?”

  “不”,50多岁的妇人答道,“孩子们来看我,他们住楼房里。”

  “住在这里的都是老人吗?”

  “大部分是。年轻人都到烟台、威海工作了,村里净剩老年人了。他们也不爱住海草房。”

  “您爱住吗?”

  “我爱住。凉季暖,热季凉。”

  而另一位在门口搓高粱的老妇人却怨怨地说,不爱住海草房,住在这儿是因为没有钱。

  村子的无花果树硕果累累了,热情好客的胶东人摘果子塞到我们手里。掰开翠绿的果皮,粉红色的浆果让人垂涎欲滴。

  傍晚温暖的阳光照在屋前屋后的园子里,茄子、大葱和还没有包心的大白菜在身后拖下长长的影子。一位穿黄衫的妇人在浇园子里的白菜。

  “您的白菜长得不错呀!”我搭讪道。

  “嗯。你来做什么?”

  “看房子。”

  “你是淄博人?”

  “不是。北京人。”

  “那房子是你的?”

  “嗯。卖了?卖给淄博人了。”

  “卖多少钱?”

  “九千块。”

  “那你们住哪儿?”

  “那边的楼里。”

  “淄博人买老房子干嘛?”

  “退休了到乡下住。”

  听说有40多户淄博人到陈冯庄租或买海草房住,他们喜欢这里的什么?或许睡在海草的屋顶下,能听见隐约的涛声?

  听说由于近海养殖业的发展等原因,盖房子的海草越来越稀缺了。现在海草房维修,往往不得不扒废弃的老房子顶上的海草。虽然荣成市汤书记说要保留一块让海草自然生长的海域,可爱也罢,怨也罢,海草屋给我们的是一个背影,承载着蜗居其中的苦恼、身在其外的想像慢慢地走进黄昏,成为传说。

  我们离开的时候,陈冯庄的黄昏来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17日 第四版)

  村民田秀玉家的漂亮新宅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田秀玉在厨房忙碌着说:“俺们村家家都这样。”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新楼房向海草房逼近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现在住在海草屋的以老人居多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磨石对缝,百年老屋依然矗立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70年代的海草屋已改用了砖墙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住进楼房的大嫂将海草房卖给了淄博人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飘逝的海草房转世投胎成了现世的高档别墅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陈冯庄的黄昏来了

荣成:海草屋的黄昏(组图)
海草房墙上的拴马桩是过去胶东富裕人家的标志

  作者:本报记者 赵永琦 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