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要“去科举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9:33 红网-三湘都市报

  方虹

  《南方都市报》发表了智效民先生的文章《科举百年祭:不要为科举制度招魂》。文章驳斥了一些人为科举考试翻案的做法,指出科举制度“在中国也根本不会开出现代文明之花,结出现代社会之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弄清历史真相,反思历史教训”。

  笔者非常赞同智先生的观点,在废除科举制度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确实应该更理性地认识科举制度的功与过,反思历史教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科举化”。

  现代教育制度,强调的是教学内容与样式的多元化,已经与科举下完全以诗赋或经义为学习和考试的内容方式格格不入。但荒谬的是,科举制度中荒唐的一面却似乎时时纠缠着今人。

  在陕西,该省今年文理科两位状元头戴官帽、身披状元袍,坐上了骆驼拉的锦车,由“宫廷侍女”引导,一路吹打着喜庆的乐曲,在西安曲江杏园的五子登科石前许愿,祭拜文曲星文昌帝君像;在广东,明珠德庆孔庙举行了广东首个“状元礼”,但见罗伞罗帐处处,六艺齐舞翩翩,在“老先生”的引导下,在身穿“状元服”者的率领下,众学子向儒学先师孔子像朝拜、上香、献锦帛;在吉林,文庙博物馆孔庙前举行了吉林市高考状元表彰奖励仪式,吉林市相关教育官员参加,仪式隆重,场面热闹非凡……

  这些仪式隆重热烈,甚至有官员严肃出场,当然不是在演戏。看着“状元”们在各地隆重登台,仰慕者云集,其中透露的信息,不是颇耐人寻味么?这不是确切地证明了,科举的幽灵仍然在死死地纠缠着今天的教育吗?

  科举制度有两大特征,一是“一考定终身”的选拔制度,二是一切以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只要稍加比较就可发现,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继承”了科举的这两大特征。例如,今天的高考制度虽然一直在推行改革,但是目前的高考仍然主要是以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仍然是“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模式;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什么独立思考,什么创造思维都是多余的,最佳的选择就是丢掉独立性,以书本为最高原则的应试教育就成为必然选择。正是这两点决定了高考在本质上没有超越科举制度。

  可怕的是,没有超越科举制度的高考模式还在向高考的前期和后期蔓延。在研究生考试中,就出现了“考试科举化,教学放羊化”的现象;在中小学,由于高考指挥棒对中小学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方向标作用,应试教育对中小学生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余秋雨先生在《十万进士》中分析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所遇到的最大悖论就是,“本来是为了显示公平,给全社会尽可能多的人递送鼓励性诱惑,结果九州大地全都成了科举赛场”。今天的神州大地不也成了一个巨大的“高考考场”?在科举化的应试教育体系的驱赶下,无数孩子走上了考试决定命运的独木桥。

  科举制度被废除已经一百年了,今日在教育上,我们应该破除对考试的迷信了!痛下决心“去科举化”,为了我们的孩子,也为了我们的未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