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防盗铁门挡不住暖心邻里温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09:4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记者 周祚

  本报前不久曾报道了广州某男子苦寻其大学好友多年不得,一日,其偶在居所外发现老同学,寒暄后竟发现两人已经做了4年的邻居,却一直无缘见面。这则新闻读来颇令都市人唏嘘!更令人感慨的是,像这样楼上楼下为邻多年,却互不相识的现象已是社区中的普遍现象。

  当近日本报与市文明办提出“睦邻日”的倡议时,市民反响非常热烈,“邻居”一词唤起不少人的美好回忆。社会学家认为,好邻居之间要互助、宽容、无害、尊重、融洽。“睦邻日”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邻里关系,社区居民需要的又是怎么样的邻居呢?

  中秋佳节倍思“邻”

  中秋佳节,家住越秀北的何姨感触颇深。数年前何姨和丈夫居住在单位分的宿舍,两户人家共用一个走廊,邻居需要穿过她家才能到达自己家。“那时候,你家有个好吃的,都会端到邻居家一起尝尝,尤其是中秋佳节,大家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热闹融洽的场面想起都心暖。”搬到新居后,虽然住的环境漂亮舒适了,但何姨却感到很失落,经常怀念起往昔的邻里邻外的喧闹。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家里盐或油没有了,先到邻居家借一点。“千金买宅、万金买邻”形象地描述了老百姓过去对和谐朴素的邻里关系的看重。何姨说,“广州人的邻里关系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很好,这之后就一年比一年差了”。

  《周礼》记载,“五家为邻,四邻为里”,邻里关系作为乡土社会的地缘关系,是社会结构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如今,如果被问道“你认识你的邻居吗”,许多人会答不上来。住进单元房的现代人,远离了“七十二家房客”的拥挤,远离了“谁占了谁家的走廊,谁家的煤池过了界”引发的战事,也远离了满院飘着饭香、你来我往的日子。

  邻里关系转淡有客观原因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现代社会的人还这样认为吗?网上正在进行的一项关于邻里关系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人对此存有异议。他们跟邻居的交往多止于点头微笑;遇到困难时,近75%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亲戚朋友;绝大多数人认为,和10年前相比,现在的邻里关系更加疏远和现实了。

  社会诚信的缺失反映到社区中,就是邻里相处缺乏信任。有一对邻居,本来关系好得让人羡慕:两家的窗台是挨着的,于是你家有什么好吃,这边叫一声,递过窗台,那边接过去共同分享。后来,兴起了装防盗网,一家的防盗网稍微过了一点,结果两家因此交恶。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小时候放学回家,父母还没有回来,开不了门,就到邻居家边写作业边等父母下班。过年过节,小孩子从这一家欢快地串到那一家,吃完一家又吃另外一家。而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美丽童话。记者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出差了,当她回来时,孩子告诉她,自己在邻居家吃了两天的饭。她问孩子:“怎么可以随便到别人家里吃饭?”孩子反问:“你们大人怎么不信任人呢?”

  广州黄埔区委宣传部部长何世光说,导致邻里关系发生变化主要有四点原因:城市住房的变化,住房的市场化改变了以往同一单位职工共住一楼或住同一社区的格局,客观造成了邻居间的不熟悉;社会人际交往圈子的变化,过去人际交往圈子基本上除了单位同事就是街坊邻居,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成分多元化,人际交往扩大,邻里关系也就逐渐疏远了;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隐私和家庭空间,不希望别人打扰自己的私生活;流动人口的增多,也是邻里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

  守望相助躲过灾祸临头

  上世纪90年代初,脱先生在家做饭,突然看到对面邻居家冒出了浓烟。他立刻冲过去,敲门未应,他一脚踹开紧闭的房门,发现是电视机起火冒烟,而家中的小朋友已吓呆了。脱先生立刻采取灭火措施,并抱起孩子离开房间,一场灾祸被及时地避免了。去年某天,花都某新型小区中的一户人家发生煤气大爆炸,后果十分严重。该户人家长期不在家,出事前一个星期,该户人家里的煤气泄漏警报就不停地响。左邻右舍都听到了,就是不把它当一回事,最后酿成一起惨剧。这样两个不同时期的故事让人深省:守望互助的邻里关系避免了一起灾难,而“只扫自家门前雪”的邻里关系导致数户家破人亡。

  过去家家都可以打开门,邻居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如今在鸽笼般的公寓楼里,永远只有铁门对铁门。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搬离了旧居的老市民对自己原来的西关大屋、旧街小巷念念不忘,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回去看看左邻右舍或打电话与老邻居唠叨两句,他们留恋的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那种亲密的关系。

  网络:邻里和睦新平台

  与老一辈人相比,早已接受了新型居家理念的年轻人是如何看待“邻居”和处理邻里关系的呢?在采访中,许多年轻人反问记者,在一个外卖盛行,小区管家可以将你需要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新型社区,我们需要认识邻居吗?

  在中信实业银行上班的李小姐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她居住在广州大道南某新型社区,去年过年前,小区的社区网上贴出了一个帖子,一翁姓业主告诉大家,他将于某日入住新居,请见到帖子的小区其他业主前去参加他的入伙酒。李小姐当天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按了该户人家的门铃。门开后,她发现,已经有10多个业主到了,连翁先生在内,全部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大家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有一位居住在丽江花园的网友在BBS上说,“以往的邻居关系已经过时了。现在的社区动辄数万人口,我们不可能天天到邻居家串门,我们也不喜欢有人天天来串门。我们需要户外接触时,会在网上发帖子,约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出外打球、吃饭、打牌和聊天。这就是新的邻里关系。”

  像翁先生一样,城市的新生代重新诠释了“邻居”。现在的邻里关系已经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也就是说,表面上的寒暄也许少了,但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却科学有效起来。新邻里关系注重的是大家和睦相处却互相尊重隐私。

  在法国,每年5月25日被定为“邻里联欢节”,这一天,全法有300万人在自己居住楼房的门厅或院子里和左邻右舍一起欢庆这个节日。在广州,许多市民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邻里关系,“睦邻卡”、“大食会”、“家庭聚会”、“邻里救助站”在许多社区纷纷产生并起到很好的效果。当我们发出设立“睦邻日”的倡议时,希望的是借由这样一个平台,使人与人找到一个交流的机会。“家和万事兴”,一个邻里和睦的社区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