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敖抵北京 低眉露“温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0: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李敖抵北京低眉露“温情”(组图)
李敖在众记者的“长枪短炮”下。《北京娱乐信报》供图

李敖抵北京低眉露“温情”(组图)
李敖给了女儿李文一个大红包。《京华时报》供图

  核心提示

  阔别大陆56年后,昨天上午,台湾著名学者李敖乘飞机从桃园机场出发离开台北,途经香港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后,于昨天下午5时10分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正式展开访问北京、上海及香港三地,为期12天的“神州文化之旅”。

  在机场,李敖开了一个简短的记者会,并。记者刘彦广、谢绮珊

  妻女先飞香港“分散风险”

  据了解,昨天上午,已是70岁高龄的李敖穿着浅色西装步入台北桃园机场,显得相当兴奋,他说此次大陆之行是“时空交会、云龙契合”。

  昨天,与李敖同行的幼子李戡首度出现在媒体面前,而同赴“神州文化之旅”的李敖妻子王小屯及女儿李谌已在前几天先飞赴香港,据说这是为了“分散风险”。

  李敖虽然56年来没有离开过台湾,但在通关这一环上,依然坚持不选择礼遇通关,而是与其他人一起排队通关。在登机前,对于近期媒体调侃他不敢坐飞机一事,他特别澄清说,他这么勇敢的人,怎么会被写成不敢坐飞机,他现在要去搭飞机来证明他的勇敢。

  昨天下午,北京的天气凉爽宜人,来自全国的40多家媒体70多名记者早早来到机场。下午5时10分左右,李敖抵达北京机场,并在机场召开简短的记者会。李敖身穿米黄色西装,外披黑色风衣,领带的底色仍是“招牌红”。

  据悉,李敖夫人王小屯及女儿李谌已于中午先期抵京。李敖的两个姐姐,也将分别从上海和昆明到北京,和李敖见面。

  回大陆不以金刚怒目示人

  李敖手捧鲜花,面带笑容步入国际贵宾厅接受媒体的采访,现场记者很多,气氛热烈,不禁让李敖“出了一身汗”。李敖在记者见面会上依然保持着幽默的风格,向众多记者直呼:“各位北京人”,全场大笑。

  李敖接着说:“原来我设想不会在70岁时回来,可能是在80~90岁以后。我记得很清楚,在56年以前,我一个人上了北京的火车到天津,搭船去上海,在火车上往窗外一看,沿途都是战火,我是在那个心情下离开北京的,56年以后,我终于回来了,并且还活着回来了。”他笑了起来。

  有记者问:原来您曾经说过不愿意再回到北京,因为您觉得北京珍藏着您很多童年的记忆,这次您为什么回来?

  李敖坦诚回答:“我告诉你,我那次说错了,现在我回来了。”

  记者问:“您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李敖说:“很多地方我都想去。”

  李敖的幽默也带动了记者,人群中一位女记者大声用北京话问候他:“您吃了吗?你到北京最想吃什么?”

  李敖想了一下,大声回答:“想吃豆汁。”

  有关三场演讲内容,李敖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在讲话中不透露一丝一毫。

  李敖说,他有好多面相。今天他回到大陆,不再是金刚怒目,而是菩萨低眉,让大家看看他的菩萨相。他的女儿李文也希望大家通过听他的演讲感受他温情的一面。

  记者会后,李敖驱车前往钓鱼台国宾馆。当晚除欢迎晚宴外,没有安排其他活动。今天是李敖大陆参观活动的第一天,上午他将登天安门、游故宫,看人民大会堂。

  准备名笔赠给小学同窗

  昨天,在新鲜胡同小学负责接待的东城区教委负责人对记者透露,按照教委接到的通知,今天李敖将首先来到新鲜胡同小学,看看留下童年美好记忆、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母校,在母校与同学叙旧。

  此次李敖将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母校。而新鲜胡同小学将把小学的旧貌、新貌照片一并送给他作纪念。此外,李敖还将到北京四中寻访故迹。

  李敖的老同学说,他是一个非常恋旧的人,至今他到北京最想见的人也是小学时期的老师和同窗。李敖的小学同学、原中央交响乐团首席双簧管演奏家章棣和也能清晰回忆起李敖当年的“糗事”,他说,李敖儿时聪明非常,但有一个好玩的绰号,叫“老太太”,因为当年他的脸显得特别尖,嘴唇愈加显得薄,活像一个老太太。

  据悉,李敖访问大陆,带来了百多公斤重的著作。他还备好了其他礼物,将要送给小学同学的是万宝龙名笔,送给父亲母校北京大学的礼物则是父亲的北大文凭。

  李敖给女儿美元大红包

  李文希望有时间带爸爸去做足疗

  本报讯

  昨晚,李敖到女儿李文在北京的家里做客,送给女儿一个美元大红包。李敖说,李文成长的时候,他没有好好照顾李文,现在只能以红包聊表心意。

  李文1964年出生在美国,两岁时回到台湾,此时李敖已经被软禁,父女俩很难谋面,一直到12岁,李文和父亲交流的唯一方式是通过书信,这些信的精华部分,后来被编成书出版。在序言中,李敖写到,“李文在12岁以前,跟我住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一个星期。”

  昨天一整天,李文一直关注着电视上关于父亲的消息。下午4时,新闻中出现了李敖登机的画面,李文马上跑到电视机前,将音量开大了两格。“居然没穿红夹克!”看到电视里爸爸穿着西装,李文失望地说,但她马上又兴奋起来,指着电视说:“他戴着我送他的领带!”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李文说,这条领带是4年前自己在纽约买的,红色底纹,图案是一排排摆在书架上书。爸爸有那么多领带,戴这条可能是专门为了看她选择的。

  “爸爸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李文说,如果有一些私人时间,她很想带父亲去做足疗,让父亲好好休息一下,不想他太累。

  9月22日恰巧是李文的生日,马上41岁的她还没有和父亲一起过过生日。李文开玩笑说,最希望收到的生日礼物是美元,因为打官司确实需要很多开销。

  李文有洁癖沙发上铺纸巾

  昨晚9时50分,李敖来到李文家。6年不见父亲的李文到楼下迎接,一见面就给了父亲一个拥抱。有洁癖的李文在门口给父亲脱鞋、穿鞋套,而沙发上都已铺上纸巾。

  李敖伸手从外套内的口袋中掏出一个叠起来的牛皮信封递给女儿。李文接过来笑着说:“这是美元的形状。”李敖微笑着没有说话。有记者问红包里包了多少钱,李敖默不作声。李敖说,李文成长的时候,他没有好好照顾李文,只能以红包聊表心意。李敖大约呆了10分钟,临别时,李文祝福父亲离开时有一个美好的回忆。(《京华时报》供稿)

  北大学子网上

  打擂争抢门票

  本报讯

  (记者刘彦广、谢绮珊)作为学者李敖“神州文化之旅”重要内容之一的21日的北大演讲,让众多师生十分关注。门票在该校大热。欲睹奇人风采的师生或以百分之一的几率中签入场,或以网络竞问形式博取一席资格。

  北大表示,和连战的政治人物身份有别,北大以学者身份接待李敖,所以这次李敖北大演讲会的学生票额占总票额的比重比连战时要高很多,但即便如此,李敖北大演讲会门票仍十分紧张,许多院系每年级只分到一张入场票。

  从9月18日中午12时至19日下午6时,北大学生论坛上掀起一场“我对李敖有话说”的竞问活动。北大学生可提出自己最关心的李敖话题,然后由网友票选支持率最高的20名学生获得直接入场的门票一张。目前有望胜出的问题涵盖广泛。其中既有请李敖谈论“如何看待日本的遮羞布”的问题,也有对“娱乐节目‘超级女声’的评价”。另外,有明确表示不喜欢李敖的女生提出,对其“女人只要漂亮就好”,“我对每个女人都是百分之百,因为我有很多百分之百”等言论难以接受,想请教李敖对感情的真实态度。

  在北京的李文则对记者说,父亲来北京最不希望有什么“红地毯”之类的接待。李文表示,在大陆,很多人只知道李敖的犀利幽默,却不知道他也有温情的一面。希望这次能从他的演讲中感受到他的温情。“他在台湾住了56年,他了解台湾民众。通过他的演讲,希望能向大陆传达台湾民众的心声。”

  李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女儿心中的满分作家

  记者:您2岁回到台湾对父亲印象如何?

  李文:我回到台湾时,大多时候我们只能通过电话交流。偶尔可以见面,我会摸摸他的手背,他会削一个苹果或者剥桔子给我吃。

  记者:一个经常放在李敖名字前面的形容词是风流,作为女儿,您能理解父亲吗?

  李文:爸爸确实是爱美女的,这是他很真实的一面,没必要隐藏。我认为这是他的特点,他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

  记者:在您眼里,李敖是个优秀的男人么?您会选择这样的人做丈夫么?

  李文:肯定不会,因为我们的性格太相像了,一定会天天吵架。

  记者:您自己也是一个作家,作为一个作家,您给他打多少分?

  李文:我的作家跟他不一样,我中文更多是口述的书。他应该是伟大的作家了,他很博学,应该是10分了。

  记者: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形容您的父亲,您会怎么形容呢?

  李文:“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因为爸爸的偶像是胡适,我就把这句话送给爸爸。

  李敖诗歌摘录

  “我将归来开放”

  因为我从来是那样

  所以你以为我永远是那样

  可是这一回你错了

  我改变得令你难以想象

  坏的终能变得好

  弱的总会变得壮

  谁能想到丑陋的一个蛹

  却会变成翩翩的蝴蝶模样?

  像一朵入夜的荷花

  像一只归巢的宿鸟

  或像一个隐居的老哲人

  我消逝了我所有锋芒与光亮

  漆黑的隧道终会凿穿

  千仞的高岗必被爬上

  当百花凋谢的日子

  我将归来开放!

  我将归来开放(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