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谐:奏响时代新乐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10:09 乌鲁木齐晚报

  2月19日,2005年春节刚过,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课题。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自治区成立50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更是50年来一切发展进步的基本保证。

  (一)

  新疆拥有4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以上。50年来,新疆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牞写下了“民族和睦一家亲”的壮丽诗篇。

  2005年4月2日晚,当一位汉族女大学生遭歹徒抢劫时,维吾尔族民工艾尼·居买尔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大喊:“放手!她是我妹妹。”为了保护素不相识的汉族妹妹,艾尼·居买尔被歹徒捅伤······

  这件家喻户晓的事情,反映了新疆今天血浓于水、血肉相连的民族关系。而这种民族关系的形成,又来自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在新疆长期贯彻落实的伟大实践。

  1980年,时任南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乌拉太也夫提出:汉族和少数民族无论在生产、生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上,都要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后来发展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从1983年起,自治区连续23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地播入新疆各族人民心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基层蓬勃开展,各族干部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蔚成风气,新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和谐新疆的基本元素。50年来,各族新疆儿女都在自觉地为此添砖加瓦。

  历史记住了吴登云医生。当一名柯尔克孜族两岁幼儿被火烧伤,50%的皮肤被烧焦、生命处于垂危状态时,是他从自己的两条腿上割下13块大大小小的皮肤,移植到幼儿身上。

  历史记住了王蔚总工程师。为了和田各族人民的幸福,这位水利专家艰苦奋斗了一生,无私奉献了一生。他生前魂牵梦绕的乌鲁瓦提工程——国家斥巨资历时十年修建的集蓄水、发电、防洪、养鱼、生态保护及旅游等功能于一身的水利枢纽工程,正在为和田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记住了白克日·卡依尔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工人。为了抢救落水的汉族儿童,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他心中,汉族同胞永远是自己的“吐汗吾干木”(亲兄弟)。

  历史记住了阿布旦这位普通的哈萨克族牧民。在阿勒泰遭遇3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上百名汉族矿工被困的危急时刻,是他拿出自家储备的面粉,宰杀8头奶牛,救济汉族同胞,并让儿子冒着被大雪埋没的危险下山送信救人。

  ……

  上世纪六十年代,祖国各地有90万知青支援新疆,为新疆建设增添了巨大的力量;1996年以来,先后有5批共2700名内地干部奔赴天山南北,给新疆带来技术、管理及观念的洗礼。在民族互动过程中,新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专业人才也茁壮成长起来。

  各民族共同开发新疆、建设新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汇成激越的时代交响,伴随着新疆一路奔腾向前。

  (二)

  消除历史遗留的贫困,逐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上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建设和谐新疆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50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为之努力,新疆各族人民也一直在为之奋斗。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扶贫攻坚一波连一波,形成全社会持续参与的汹涌浪潮。

  1979年初,素有“扶贫小岗村”之称的墨玉县托乎拉乡(原上游公社)在我区率先启动扶贫开发试点。通过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区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牞短短数年间,贫困人口由532万下降至249万。

  1986年,随着振兴经济、脱贫致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我区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掀起第二次浪潮。到1992年,全区27个贫困县人均收入比1985年增长271.6%;到1993年底,全区贫困人口降至176.4万人。

  接下来的“八七”扶贫攻坚战是第三次浪潮。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三项扶贫资金50多亿元,7年间解决了13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从2001年开始,整村推进的新理念,把新疆扶贫开发推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崭新阶段。与此相适应,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牧业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城镇化建设……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吹响了新疆追赶发达地区、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后来居上、建设和谐社会的号角。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新疆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能源战略基地、出口商品基地和国际商贸中心,正在一步步朝着“我国21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的新的历史方位迈进。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针对南北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自治区正在书写促进南北疆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大文章:在继续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南疆五地州支持的力度,使南北疆发展差距逐年缩小。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新疆正越来越重视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实现社会公平“调节器”的社会保障作用:救灾救助日趋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推进,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程打开了社会矛盾减压的另一个阀门。

  (三)

  早在公元100年前,古罗马就知道东方有个兴盛的楼兰。然而楼兰后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商贾使节驰驿于城下的景象不复存在。

  今天,当我们在新疆境内的楼兰遗址凭吊的时候,历史的启示便浮现在脑海:人类社会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1950年春,王震将军来到一条多石的河边,指着一片荒凉的戈壁,满怀激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创业,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吧。”于是有了“戈壁惊开新世界”的奇迹——石河子今天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绿城牞荣膺联合国“国际迪拜人居环境改善范例奖”。

  岂止一个石河子。克拉玛依、阿克苏、库尔勒、五家渠、阿拉尔……自治区成立50年间崛起的座座新兴城市,树茂草绿,鸟语花香,既是社会发展的奇迹,更是生态建设的奇观。

  5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绿染大地、秀及山川的雄壮乐章。

  柯柯牙,原是一片沟壑纵横的亘古荒原。一年中有100多天生活在浮尘之下的阿克苏人民用了近20年时间,造林扩绿,修复生态,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筑起了举世闻名的“绿色长城”,被联合国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老风口,千百年来令旅人谈之色变。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阻风挡雪的防护林网工程建设开始降服风魔。如今的老风口,24条宽大的乔灌草林带依次排开,绵延28公里,林草总面积超过12万亩。日本专家考察后惊叹不已:“你们解决了旷世难题!”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有过挫折和教训。迷信“人定胜天”、背离自然规律的“征服”冲动,曾经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挫折和教训使我们变得更加清醒和理智。

  今天的新疆已经有了全新的发展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成为全社会的选择。

  放眼今天的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已初现生态效应;天山和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保护工程已全面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林网建设等生态建设项目正在加紧进行。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走过50年的新疆各族人民,带着光荣与梦想,必将谱写和谐新疆的新乐章,走进和谐新疆的新境界。 :(责任编辑:高毅写信)

  作者:(新疆日报 作者:卢春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