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保障网”守护1万7特困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0:3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寄住在农村的亲戚家养老,考上大学的女儿长年在学校寄宿,一年中有300天,家里只剩下下肢残疾的阿军一个人孤零零地过。

  尽管如此,50岁的阿军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10年前下岗我每月只能领到50元,政府现在每个月发给我们家的几百元最低生活保障金,不但让有病的妻子得到照顾,又让女儿仍继续大学学业。只要女儿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我们一家就能脱离低保线,社会和政府更

会少一份负担。”

  在广州,像阿军那样的城镇特困家庭有17697个,共41876人,他们的生活一直有一张宽广而温暖的保护网守护着———那就是广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着物价的上涨,广州最低生活保障金从最初的200元变成了现在的330元;佳节来临,困难群众收到的大米食油是政府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最低保障

  金让一家人告别捡破烂

  阿军从小父母双亡,由养父一手带大,小时候的一场高烧给他落下了小儿麻痹,上世纪80年代养父也离他而去,举目无亲的他娶了一名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一级精神残疾人。

  阿军原本在一家企业当门卫,可是,就在10多年前,由于企业不景气,阿军不得不待岗,当时每月的待岗工资只有50元,生活的重担让他放下“脸皮”,靠拾破烂多赚几十块钱让一家人糊口。直到1995年的一天,“政府发给了我们家第一笔最低生活保障金,那时虽然每人只有200元,但终于让一家吃上了饱饭。”

  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救济处处长陈云嫦告诉记者,1995年我市就开始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全国最先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之一,当时的标准为:市区人均200元,县级市170元至180元。作为广州市特困群众生活的最后一条保障线,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一直在增长。从1999年起,保障范围从“三无”(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对象扩大到无业人员、失业人员、退休人员供养家庭,及市(区)属、驻穗中央、省属单位困难职工家庭,市区的标准再次提高到300元,县级市提高到260元至275元,农村的标准从原来的100至150元提高到130至200元。

  如今每月的低保金已经涨到每人每月330元,作为重度残疾人阿军和妻子每月还能额外领到每人每月100元的重残补助,一家人1100多元收入,阿军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把妻子送到农村的娘家疗养,每个月寄300多元;女儿按月400元的生活费;至于自己嘛,尽量省一点。

  今年4月1日,广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一次提高,从300元提高到330元,“三无”人员提高到396元。据预测,这次提高标准全市城镇将扩保1万人左右。

  慈善超市

  家中沙锅“变”电饭锅

  记者在阿军的家中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家只有两样电器,那就是电风扇和电饭锅。阿军说:“要是没有慈善超市,说不定我到现在还用不起电饭锅。”2003年广州市第一家慈善超市在东山区开张后,阿军一年能领到12张换购券。

  不但每月能领到救济,困难群众生活中一些必要的花销政府也给予减免。据了解,广州市五年多来,共为低收入困难家庭租住市直管公房和单位公房等消费性开支减免了2280万元。

  据介绍,自2003年7月在东山区试点开办了首家慈善超市之后,荔湾、越秀、天河、芳村、白云、海珠区又相继开办了10间慈善超市,黄埔区慈善超市也已经准备就绪。天河的慈善超市更是一开就四家。仅2004年,东山、荔湾、越秀、天河、芳村五个区的慈善超市共投入了价值250万元的物品,超过一万名的困难群众在慈善超市领取了物品。

  面对总数达一万多人的低保户,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救济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低保对象享受低保金等不会因为区划调整受到影响,政府将尽最大努力保护低保户的利益。

  善心“反哺”

  女儿自立首当回报社会

  去年夏天,当大多数孩子考上大学的家长欢呼雀跃的时候,阿军却在为争气的女儿考上本科院校而犯愁。女儿如愿考上大学,首期学费就要5000多元。整个夏天,阿军几乎跑遍了整个广州,“求”了十多个同学,才凑齐女儿上大学第一年的学费。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转眼间女儿要上大二,去年借的学费还没还。百般无奈下,阿军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向户口所在地东山区大塘街求助,“仅仅是两个月的义工筹款,5千多元学费赶在女儿开学前送到我的手里!”“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的生活根本没有办法维持,我女儿的学费更没有办法解决。”与一般父母不同的是,阿军希望女儿毕业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养家糊口而是回报社会。

  撰文/记者王湘 实习生崔素华

  关注困难群众 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篇)(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