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黄河咏叹调:三门峡水库 泥沙不能承受之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22:15 中国新闻网
黄河咏叹调:三门峡水库泥沙不能承受之重(图)
  中新网河南三门峡9月24日电 题:黄河咏叹调:三门峡水库 泥沙不能承受之重

  记者:王 亮

  三门峡水库,万里黄河第一坝。

  在50年代中后期,三门峡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十万水利精兵为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齐奔三门峡,修建这座当时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8年10月截流。1960年,一座高106米、主副坝长857.2米的大坝截断了黄河,大量泥沙在水库中留下,一向浑浊的黄河开始变清了,似乎就要应验“圣人出,黄河清”那古老的预言了。三门峡水库顿时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大跃进的丰碑。随即,1960年制版的二元人民币上印上了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一开始似乎就存在问题。

  记者采访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得知,三们峡的设计是由苏联人负责的,由于他们对黄河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估计过于乐观。再加上当年的政治大气候,国内的有识之士虽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作用不大。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有人提出将六个施工排水洞不堵,以便日后排沙之用。这一提议虽然得到全体赞成和国务院的批准,但由于最后苏联专家坚持原议,导致在施工时将排水洞全部堵死。

  设计的缺陷立即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据悉,三门峡水库蓄水后的第二年即1961年10月下旬,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就达36亿吨(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语),泥沙淤积堵塞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使渭河水流不出去,渭河流域水位连同地下水位全面升高。当库水位到332.5米时,渭河的一场小洪水即在河口形成较严重的拦门沙。洪水淹地30万亩,有5000群众被困,其上游的河槽也受到淤积。1962年3月起,三门峡水库虽改为低水位滞洪排沙运行,但因潼关河底淤高,回水倒灌现象更为频繁严重。1964、1966、1967年都发生倒灌。其中1967年将8.8公里河口段全部淤塞,抬高水位2.5米,淹耕地30万亩。即使在三门峡水库两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后的1971年和1977年,也发生比较严重的倒灌淤积。由于近年黄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调蓄和用水的影响,来水减少,河道萎缩,潼关河床继续淤高,现已到海拔328米,渭河淤积也继续发展,淤积末端离河口已超过200公里。为抵御河床严重淤积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北洛河及南山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并已两次加高。但标准较低,防汛困难,并且堤外涝水无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涝灾害,威胁堤外170万人和滩区10万水库返迁移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

  现在三门峡水库的常年水位只能保持在318米的高程,远低于设计时的蓄水位。而这个水位的供水能力将严重影响三门峡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造成这些祸害的关键就是泥沙过多!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水利专家们独创了“调水调沙”这种冲洗黄河泥沙的模式。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守春解释说,在治理黄河的几十年中,我国的水利专家逐步掌握了黄河里水与沙的关系,并非大水就能带走最多的沙,而是水流量与沙有一个大致的平衡点;再加上黄河水资源有限,不可能把蓄起来的黄河水都放走。所以“调水调沙”简单地说就是用最少的水冲走最多的沙。记者到三门峡采访时,发现正在“畅泄排沙”。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说,“第一天冲沙时,一立方米水里大概含有300公斤沙;第二天就降到200公斤,今天只有30公斤,明天就停止‘畅泄排沙’了”。王守春说,“从这几年做的‘调水调沙’实验来看,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如小浪底每年的“调水调沙”可以使下游的河床降低30-50厘米。当然,治理黄河泥沙任何单一的方法都非灵丹妙药,需要采用多种办法,如上游的水土保持也是不容忽视的。”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与黄河搏斗。三门峡水库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战斗场所,经验和教训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信我国的水利专家们会找到更多更有效的办法来治理黄河。

  摄影:王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