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让贫困县变成“摇钱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00:07 红网

  这几天有一条关于“最新国家级贫困县名单”的消息,非常引人注目,后经查阅发现,这个涉及全国21个盛市、自治区共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发布的时间是1994年,距现在已长达10年。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按道理说这样的旧闻,应当被人们所忽视,但实际情况是,不但没有被忽视,反而倒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足见“贫困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现象的社会影响力。

  “贫困”这个词,自古以来就是贬义的。一个人“贫困”,说明这个人生活能力差,“无能”;一个单位“贫困”,说明这个单位的领导无方,应当“下岗”。但是,这可不是规律。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却喜欢戴上“贫困县”的帽子,因为一旦列入“贫困县”的名单,每年就会至少有几百万、上千万甚至更多的国家拨款,“贫困县”简直就成了“摇钱树”。

  我国现在的“国家级贫困县”,第一批是1986年确定的,共计331个,标准是1985年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在1994年国家制定的八七扶贫规划中,规定1992年人均年纯收入超过700元的,一律退出国家级贫困县,低于400元的全部纳入。所以,全国在1994年确定了总计592个国家级贫困县。

  1994年到现在,10多年过去了。这10多年期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高涨时期,特别是一些资源丰富的贫困县,经济发展的优势更强一些。如近年来煤炭、石油等需求量持续增长,而有些能源集中的产地,仍然享有“国家级贫困县”的待遇,多年不做调整,一边抱着资源的“金饭碗”,一边享受着国家的扶贫资金。

  另外一点对社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是,相当一部分“国家级贫困县”政府部门截留挪用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在2004年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的审计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全国592个贫困县,有近6亿元扶贫资金被挪用。其中4.28亿被政府平衡预算,还有1.5亿用于购车和发放补助、行政经费等。更令老百姓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国家级贫困县”讲排尝摆阔气、建豪华办公楼、修宽马路大广尝用公款请歌星举办演唱会等。所以,基层的老百姓感叹:一些贫困县的领导并不“贫困”,甚至比有的“非贫困县”还富有。

  吸引人们愿意“争缺到一个贫困县帽子的原因,除了能得到大量的扶贫资金以外,就是我们对领导政绩的考核制度。从晋升到处罚以及日常的考核,没有形成一个和“贫困”相联系的激励机制,使一些领导感到虽然本地经济发展了,也要保装国家级贫困县”这个帽子,既可得到扶贫资金,又无政治上、政绩上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我们认为应当与时俱进,改进和完善扶贫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稿源:红网)

  (作者:李季平)

  (编辑:杨国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