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守山孤客为什么成为大众模范(评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07:22 人民网-江南时报

  在金鼎的登高山上,每天都活跃着一位澳门籍老人,他十年如一日,义务担当起这座大山的修路、护林、环保、治安等守护任务,甚至直接面对砍树买树者,与之斗争(据9月22日《珠江晚报》报道)。

  从新闻中,我们发现,孤独的守望者在成为大众模范———杨先生见到记者,开口就说:“他的行动感动了很多人,我也要向他学习,在有生之年做一点有益的事。”1999年加

入澳门户籍,并在澳门拥有房产的“山神爷”梁永义很少回澳门,因为“在这里不但让他拥有了健康的身体,而且还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从这样的人生感悟里,我认为,梁永义首先是作为一个孤独的守望者而不是一个道德的表演者出现的。当下,人们似乎愈加重视着使自身成为八面玲珑的“社会人”的机会,害怕着自己每一次的落伍和被忽视。梁永义自甘寂寞的个体行为原本是对这一世俗潮流的背离,又是如何获得多数人的首肯的呢?

  社会学上有一个皮克马利翁效应,主要的意思是,人会按照别人的期望来行事,亦能成为别人所期望的人。表面上看,梁永义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行事,却成为别人所期望的人——学习的模范,这不符合皮克马利翁效应。实际上,“梁永义自己的期望”所制造的社会效应和精神硕果,是对整个人类的主流道德观的下意识的演示,然而人们因为种种原因对这种主流道德观过分畏惧,使得大多数人不能在行为上自觉地、持久地坚持人类在道德追求上的共鸣,所以这种主流道德观反而成为一种“潜流”。而当梁永义用自己的期望无意中掘开“潜流”时,其暗藏已久的美好一下子送给人心一种难以排遣的震颤,并且使人们感到深深的愧疚。不必讳言,把梁永义当作时代的楷模和学习的对象,正是这种扭捏心理的映照。

  当人们意识到有必要向一个偏处一隅的“自然活动家”看齐的时候,则说明,道德感化已经通过特定的例子发挥了作用,我们拥有的心灵震颤正可谓是社会在进行道德重建时所收获的第一桶金。

  《江南时报》 (2005年09月25日 第二版)

  作者:河南 汤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