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拉达车沉浮的启示(市场观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7:58 环球时报
拉达车沉浮的启示(市场观察)(图)
伏尔加厂的最新产品———拉达“卡林娜”轿车

  第六十一届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9月15日开幕以来,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厂400平方米的展厅受到了业界和参观者的广泛关注。伏尔加汽车厂展出的7辆拉达系列车中,有被车展组委会指定品牌车“卡林娜”。俄媒体认为,能够受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汽车展—————法兰克福车展的青睐,加上该车年内以来的上好表现,表明伏尔加汽车厂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度半死不活,今年再遇销售危机

  1970年,原苏联同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和法国雷诺公司合作,建立了规模巨大的伏尔加汽车厂,使轿车年产量从30多万辆增加到120万辆,伏尔加公司因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轿车厂。由于既没有进口车压力,也不存在销售之忧,伏尔加汽车厂生产的各款小汽车一度产销两旺,伏尔加汽车厂也成了原苏联汽车工业的代名词。中国人熟知的拉达车就是伏尔加公司的拳头产品。

  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降低了汽车进口门槛。美国、欧洲和日本淘汰的大量廉价二手车,冲击了几十年不思进取的俄罗斯汽车业,伏尔加厂的产品开始积压。特别是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对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外国品牌的汽车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青睐,伏尔加等国产品牌汽车的销量日趋下滑。21世纪初,俄国车终于卖不动了,有80年历史的莫斯科汽车厂寿终正寝,伏尔加汽车厂、高尔基汽车厂和伊热夫斯克汽车厂的小汽车生产线一度半死不活。2002年,伏尔加公司积压的小轿车多达8万辆,生产经营几乎陷于停顿。为缓解压力,当时公司被迫对外界宣布临时停产两周。

  不会坐等“安乐死”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伏尔加公司没有坐等“安乐死”,而是采取了诸多措施积极应对挑战。

  第一,不断推出新车。首先是强力推介拉达家庭号———“卡林娜”。“卡林娜”生产线于去年11月18日正式投入生产,新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为22万辆。第一批1000辆拉达“卡林娜”今年6月已经开始在俄罗斯萨马拉、圣彼得堡等城市销售,年底销售范围将扩大到40个地区。预计2007年“卡林娜”的年产量将达到22万辆。其次是逐渐提高环保标准。现在伏尔加汽车厂出口欧盟国家的所有汽车都符合欧洲3号标准。

  由于欧盟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欧洲4号标准,因此伏尔加汽车厂决定生产符合这种标准的汽车。三是在伏尔加汽车厂第十代汽车的基础上投资1.327亿美元研制PRIORA汽车。俄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伏尔加汽车厂产品更新升级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相比不相上下,提高了该厂的竞争力。

  第二,全力克服销售危机。今年一季度,伏尔加汽车厂产品产大于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此,伏尔加汽车厂一方面宣布打算出售某些非主业资产,此举有可能导致其12万名员工中10%至20%的人失去工作;另一方面,从5月16日起将每周6天工作制减少到5天,主动降低月产量8000至1万辆。全年总产量也调低到69.5万辆。

  第三,扩大零部件供应和合资企业的生产。伏尔加汽车厂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资兴办的企业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俄美合资企业,总投资达3.32亿美元,其中2.31亿美元为美方投资。今年伏尔加厂已经为“通用—伏尔加”合资厂生产了5.4万份成套散件。该厂还为国内外其他汽车组装厂生产了25万份成套散件,从中赚取一定利润。

  第四,大力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2004年俄一共出口了1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了15%,其中70%出口到独联体国家。面对近来国内和欧洲市场的销售颓势,作为俄罗斯轿车出口的最大企业,伏尔加公司已把目光投向了古巴等发展中国家,希望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民众对伏尔加车仍很有感情

  今年8月底,记者在参观第九届莫斯科国际汽车及配件展时注意到,尽管很多人都到外国公司展厅咨询,但主要目的还是拍照留念,他们最后一般都会到伏尔加厂的展厅看看,以至于那儿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样的场景在俄罗斯还很少见。伏尔加厂的代表告诉记者:“现在‘卡林娜’就像刚出炉的馅儿饼,热乎着呢。要买只能提前订购。”

  类似的事情记者在采访中还碰到过。前不久,记者到莫斯科几家汽车销售公司考察时发现,俄罗斯民众对伏尔加汽车厂生产的拉达系列车仍有很深的感情。一名从业十多年的销售商马尔科夫向记者表示,尽管进口汽车和合资国产车的销售势头越来越好,但像伏尔加这样的大厂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卡林娜”的问世就是俄国内厂家面对强敌所做的一次突围性尝试。

  对中国汽车业有借鉴

  分析人士认为,伏尔加汽车厂的沉浮代表着原苏联和俄罗斯汽车工业的起落过程。伏尔加车厂成立之初引进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由于大量采用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大量装备自动化生产线,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该厂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接近了当时西方主要汽车生产厂的水平。但伏尔加汽车厂所代表的苏联汽车工业走的是一条高度集中统一的道路,即项目由国家确定,产品由国家开发,原材料由国家供给,汽车由国家包销,其辉煌也是在长期短缺经济状态下形成的。由于20世纪80年代投资停滞,伏尔加汽车厂的产品和生产技术水平已经相对陈旧。因此原苏联解体后,该厂走过了一条艰辛的发展道路,尽管它目前仍然占据俄市场老大地位,但在应对外来产品冲击时越来越力不从心。在痛定思痛之后,伏尔加汽车厂重新走上了技术创新的道路,并开始逐渐摆脱产销危机。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应该吸取伏尔加汽车厂的教训。目前,俄罗斯汽车厂商纷纷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这对于中国汽车厂商来说,正是走出国门的好时机。但中国汽车业必须加快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改变仅仅是价廉的形象,而且要以技术为本,走精品之路。这才是汽车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环球时报》 (2005年09月23日 第十五版)

  作者: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常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