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未来列强》预言大国前景(前沿书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3日21:34 环球时报
《未来列强》预言大国前景(前沿书评)(图)
《未来列强》一书的封面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虽然已经是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但仍保持对世界局势的关注。不久前,他的《未来列强———明日世界的赢家与输家》在中国出版,他以欧洲人的视角对世界几大强国和强力集团未来力量的消长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施密特旗帜鲜明地强调:“我对当今和明日世界的分析清楚地让人认识到,中国必然属于赢家”。

  一一评估未来各大国的发展前景

  笔者同施密特打交道已有近30年的时间,深悉这位老人有浓浓的中国情结。1975年,他作为联邦总理第一次访华时,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并同当时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举行了正式会谈。1982年他卸任后,又多次访问中国,目睹了中国的发展变化。他对邓小平的个人魅力和中国的务实方针产生了强烈的敬意,并激发了他研究中国的兴趣。2003年施密特访华时向笔者透露,他准备写一本预测未来二三十年世界局势的书。2004年9月笔者访问德国时,这位86岁高龄的欧洲资深政治家果然推出了其新著《未来列强》。

  在书中,施密特指出,影响今后世界发展的因素有4个:人口爆炸和移民潮、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及武器扩散造成的危害。但决定性的因素还是美国的政策走向,因为它在今后20年内仍是惟一超级大国,而美国有推行扩张主义、帝国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传统,当前布什政府又面临一系列的战略抉择,包括对联合国、欧盟、俄罗斯、伊斯兰世界和中国的政策,全世界都将不得不予以适应或应对。

  对其他大国和力量的前景,施密特一一作了精辟的评估:认为中国是“明日世界的赢家”,印度亦将成为经济大国,俄罗斯是一个“悬念中的世界强国”,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边缘,日本由于其政治阶层对二战侵略历史不认罪、不道歉的错误态度而朋友甚寡。伊斯兰教的力量和影响力不容忽视,它同西方发生冲突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根源,西方应承认伊斯兰教是与基督教平等的世界宗教,对它应持尊重和宽容的态度,而不应该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冲突看作是不可避免的。

  施密特在肯定欧洲联合的必要性和欧盟一体化取得的成就之后指出,1992年以后欧盟处于停滞不前的危机状态。但不管怎样,在可预见的将来即使没有美国拥有的那种行动能力,欧洲仍“应在美国面前保持尊严,而不应退化为驯服的惟命是从者”。

  反驳西方一些人对中国的偏见

  中国的读者会更关心施密特对中国的看法。从《未来列强》一书及笔者与施密特的多次谈话中看,他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不同景象有强烈的感受,对邓小平推行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崇备至,认为近20年来中国在经济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对中国今后20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对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深刻了解。施密特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对中国“不是狂热的崇拜者”,而是“一个带有批评眼光看问题的观察者”,但始终是“真诚的朋友”。与西方多数政界人士泛泛地赞扬中国,或说些常见的外交辞令不同,施密特对中国有独特的见解,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和面临的挑战有较深的研究,有时也直率地提出一些忠告。

  对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西方政界人士常常以不符合西方的标准为由持批评态度,施密特却指出:“中国现行体制所保障的国内政治稳定是符合需要的,对中国人民及其邻国来说都是有益的”,“如今中国人在自己国家里享有的自由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应该听其自然发展,如果试图在政治上从外部加快这一过程,将不会有好结果”。

  对美国不时掀起的“中国威胁论”,施密特在书中作了明确的批评,以大量论据指出,“至少在今后几十年里,这个幅员广袤的国家将面临巨大的国内问题和任务,任何中国领导人都会避开任何可以避免的战略风险。中国必须把国内问题放在首位,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历史上几乎所有大的帝国都要争夺权势,惟有汉民族的中国3000多年来似乎是个例外,中国这个大国的对外扩张倾向比历史上其他大国都要小得多。针对美国不久前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施密特一针见血地指出,该报告过分夸大了“中国的军费开支,既没有与美国和日本在本地区的军力相比,更没有考虑到中国有几千海里的海岸线和众多的陆地邻国,显然是为了故意‘突出’中国是军事大国,以‘误导’世人”。

  施密特认为,中国经济得到大发展之后,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控制和治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是好的,但应注意到沿海地区同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差距在扩大,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会导致贫富地区关系紧张。应更多关注失业、地区差别和贫富悬殊等问题。中国还面临越来越多意识形态和道德问题,中国年轻人现在多喜欢美国的东西,多数精英受美国影响,他们将来会面临以何种方式和价值观教育自己子女的问题。

  中国和其他一些大国或组织的关系将怎样发展

  施密特指出,中国为实现现代化需要国内局势稳定和外部环境和谐。但关于中国将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之后还会成为军事强国,美国的一些战略思想家已相当公开地讨论中美两个巨人将成为竞争对手,有些人甚至提出要尽快建立对整个“亚欧大陆”的控制。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的具体导因将是多种多样的,居首位的是围绕台湾的利益冲突。中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继续耐心地依靠自己实力的增强,同时强烈地坚持统一的权利并警告台湾不要独立。

  如果有朝一日中美之间开始对抗,欧洲人不会选择倾向于任何一方。美国朋友应当明白,对中国进行任何方式的监护都是不现实的。而中国朋友也应当知道,中国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还需要几十年时间。

  围绕中国同大国的关系,施密特也有一些画龙点睛的说法。他认为,日本政治阶层对二战侵略历史持错误态度,但广大民众中存在一种潜在而复杂的负罪感,中国应加以区分并大力做日本民众的工作。日本想借美国之力实现政治、军事大国地位,而美国利用日本遏制或平衡中国的影响,但美国不会允许日本成为军事强国,因为不少美国人对珍珠港袭击仍记忆犹新。关于日美强化军事同盟,美国在日本、韩国、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有驻军,同时在太平洋部署有强大的海军舰队,在夏威夷和关岛设有军事基地,中国因此产生受包围感是可以理解的,迄今北京对此作出了谨慎的反应,值得赞许。20年后,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会超过日本。

  目前,中俄关系发展良好,希望保持下去。在对待美欧关系上,中国应区分美欧对华战略的不同,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不论是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是如此;而欧洲没有这种不安的感觉。产生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是欧洲没有美国那种政治军事战略野心,也没有实力同美争夺。

  (本文作者为中国前驻德国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会长)

  《环球时报》 (2005年09月30日 第二十二版)

  作者:梅兆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