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孩就受这样的成人“教育”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4日00:00 红网

  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前几天和妈妈乘公交车时看见一位老爷爷站在旁边就赶紧主动让座,谁知说时迟,那时快,有个20多岁的小青年立刻抢得了座位,而面对站着的一老一小却视而不见。孩子回来说:“如果这样的话,以后我再也不让座了1

  这是一起较为典型的道德沦丧案例。这位青年的不良举止有违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理应受到道德“法庭”的审判和德治社会的鞭挞。然而在这一

幅画面中的其它人,对这一行为并没有加以痛斥,甚至连一句抵制的话都没有。而是采取了漠然或敢怒不敢言的消极态度。在很多的这种场合,我们总是学会了放任或放纵,对恶行总是顺从、缄默而不加以反击,因为人人都明白:挑战和对抗总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保持围观和沉默是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最好武器。不挑战当然就要学会去适应它,当见怪不怪的时候,一切也就变得自然了。生活逻辑是这样,对道德价值取向的认知和判断也会如此。所以即便是孩子也有很强的次道德的感悟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当她看到老师经常教导的尊老爱幼,乘车时应主动为老弱病残幼让座的德行和现实有差距,人们的反道德、次道德行为非但不受谴责,反而为此使自身受益的情况下,她的价值判断就可能是:既然社会都这样,我也是一个幼者,也值得同情,干吗为老人让座,以后再也不干这样的蠢事了!

  我们的大人们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地“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老埋怨孩子缺乏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可是,在乘车时又有几个大人能为老者弱者主动让座;在面对歹徒对他人行凶时,又有几个大人能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我们的大人们总对孩子说要做一个三好学生,可自己在公共场合却随便吐痰、扔烟头、纸屑、瓜子等;我们的大人们总让孩子保持文明的言行,可自己嘴一动,却往往出口成“脏”……教育者首先要成为他人的示范者,而我们的大人们总对孩子严格要求,却唯独对自己“宽大处理”。有些大人认为,以上这些不当之举都是小毛病,无关大碍,殊不知,滴水也能成河。我们的大人们正是对所谓小毛病不在意、不经意,最终酿成了大毛病,组成毛病链,从而败坏了社会风气。我们的孩子正是模仿着大人们的言行举止,耳闻目染,感同身受,也渐渐染上了大人们一些坏毛病甚至恶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而一旦一些不真不善不美之言行得到认同,进入孩子的心理积淀,进而内化为行动的时候,再想得以改变,就十分困难了。

  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并不高大。有个跨国机构曾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孩子进行调查:你最尊重的人是谁?结果美国和日本的孩子,他们心目最尊重中的人依次为:爸爸、妈妈、英雄人物。而中国的父母很惨,父亲被排在第10位,母亲为第11名。孩子是不会说谎的,这就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这就是“全职保姆型”的中国父母所付出的代价,这就是人格有缺馅、道德滑坡的中国父母所得到的回报。父母们要知道,在我们自己的身后,总有一双双的清澈的眼睛在时不时地看着我们。

  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在相互教育和被教育着。无论是大人而是孩子都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这不仅是在教育孩子,更是在教育大人;这不仅是在教育他人,更是在教育自己。

  (稿源:红网)

  (作者:李建军)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