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别策划:药品降价 触动了谁的神经?(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4日01:15 人民网
  特别策划:药品降价 触动了谁的神经

  编辑:常红

  第17次药品降价

  22种药品降价 金额近40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8日宣布,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金额约40亿元。这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也是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

  降价的22种药品以抗感染类药品为主,共涉及400多个剂型规格。这些药品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价格虚高空间较大,也是各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品种。
特别策划:药品降价触动了谁的神经?(组图)
  药品降价:22种应用广泛的临床药 平均降幅40%左右
特别策划:药品降价触动了谁的神经?(组图)
  22种降价药品名单: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纳)、头孢克肟、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硫酸奈替米星、硫酸依替米星、阿奇霉素、盐酸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氟康唑、水溶性多种维生素、胸腺肽、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2b、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重组人干扰素α-1b、复合干扰素α]、曲克芦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负责人28日表示,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药品价格监管,不断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同时,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部门深化改革、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努力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防止降价药品被不合理替代 国家出台配套措施

  这三条措施是:将医院销售22种降价药品的实际加成率严格限制在15%以内;暂停22种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对医院合理用药的监管,要求各级各类医院销售降价药品数量不能因降价而发生明显变化。

  降价集中在抗感染类 10月10日起执行

  百姓:

  

  品降价 永远的期待

  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这是中央政府酝酿已久的惠民之举,也是广大消费者期待多时的药品第17次降价。

  然而,前几次药品降价之后,取得一些效果,但是也有不少患者反映,医药费开支并没有减少。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的现象。此事的主要原因是,

  

  品一上了降价目录,就往往从医院的处方和药商的供货单上消失了。其结果是群众得不到降价的实惠。

  发展改革委会同卫生部首次联合出台三项配套措施,就是防止降价药品从市场上消失,用心良苦。但是,这些措施在实践中会不会遇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应当如何加以应对?绝不能过早乐观,有关部门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时研究新情况,及时加以解决,免得降价的威力被消解。

  政府主导一些药品降价,其实质就是把药品生产、流通环节所得的过高利润降下来,减轻广大消费者的药费支出负担。这必然会遇到医药企业和某些行业人士的反对。别外,药品降价,也要降得合法、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才能真降下来。这些情况,都提醒我们,把这些举措变成消费者得到的实惠,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企业:制药业遭遇“生死劫”

  非招标药品一般流动环节

  

  品生产企业→大型批发企业→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主管领导→药剂科主任→医生→统计药方的统方员→消费者

  虽然经历了“联名上书”和暂缓执行的多次风波,此次发改委下调药价的平均幅度也从此前提出的60%下降到40%左右,但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认为,此次降价对民族制药企业影响颇大。

  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表示:此次降价直接和间接涉及到的企业达到近千家,除小型企业外,还包括华药、新先锋等一些大型企业。经历了去年的抗生素大降价后,抗生素企业几乎都在生死线上挣扎。一批制药企业可能因此而关闭,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大型企业,而华北制药等大型企业还将继续亏损。

  22种药品降价 将重创抗生素类上市公司

  22种药品平均降价40% 医药企业称面临生死劫医院: 医药不分 以药养医 药价平不了

  业内人士认为,只要医院不平价,虚高药价还是平不了。医院的药品价格一般比平价药店要高出20%-30%,甚至更高。如一盒迪奥脑心康6元进的,平价药房6.5元可能就卖了,到了诊所就要9元,到了医院得12元。

  按常理分析,发改委连续十几次降价的药品都能在医院买到,也能省不少钱。但据了解,国家对部分药品再降价,而替代品种多、价低的药品还是进不了医院。究其原因,一是现今“以药补医”的医疗体制,二是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在作怪。

  据统计,目前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约占48%;医疗服务收入约占47%;财政拨款等约占5%。在财政补贴严重不足,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药品销售收入自然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多开药、开贵药实际上也就成了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特殊经营机制与补偿机制的直接后果。

  另据了解,药品要想在医院流通还要遵循许多“游戏规则”:进行层层“公关”,通常要给医院让利15%左右,这是国家允许的部分,叫“明扣”;医院从医药公司那里还能拿到一部分灰色收入,大约10%,叫“暗扣”。此外,医院举办各种活动时,药厂或医药公司都要“随份子”。

  

  品降价:降下了多少虚火

  酝酿多时的又一轮药品“降价方案”28日出台。但记者调查中发现,在一次次“降价令”后,老百姓还是认为药价太高。发展改革委的有关领导也认为,许多药品仍然有降价空间。调查显示,居民平均每次门诊的费用和住院费用,远远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国家发改委连续十几次降价的药品都能在医院买到也能省不少钱。但据记者了解,国家对部分药品再降价,而替代品种多、价低的药品还是进不了医院。究其原因,一是现今“以药补医”的医疗体制,二是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在作怪。

  平价药房治理药价虚高的作用非常有限,原因出在当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和机制上。首先,平价药房的药品销售量太小,我国药品销售终端大头在医院,其市场份额占85%以上;其次,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处方药不允许外流,有公职的医保人员也不可能拿着处方到平价药房购药,同时,平价药店中处方药品比例也较低,可供选择量小;第三,平价药房绝大部分不是定点药店,它们最大的消费群体是自由职业者、下岗工人。

  平价药房可以说是一剂“良方”,但还不可能根除药价的“虚火”。幅度较大的几次药品降价风暴

  1998年至2000年,有关部门共6次出台药品降价措施,累计降价金额约80亿元、涉及300个品种,平均降价幅度为15%。为配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出台,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品的最高零售价。

  2001年,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公布了69种抗生素类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为20%,年降价金额约20亿元;49种中成药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5%,年降价金额约4亿元;383种化学药品、30种抗生素单独定价药品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为20%,年降价金额约30亿元。

  2003年,原国家计委制定并公布了199种、900多个规格的西药最高零售价格,按照2002年的市场销售量估算,降价总额约20亿元。

  2004年5月31日,发改委决定大幅降低部分抗感染类药品最高售价。降价共计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30%,最高降幅达56%,降价金额约为35亿元。

  发改委发出通知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将重创抗生素类上市公司。

  光大证券医药股分析师袁璐表示,此次降价的22种药品中有7种是去年刚进入医保目录的新品种,也有一些是经过降价但没有降到位的。医保目录中药品的开支有部分是要国家承担的,降价也是出于控制国家药费开支的考虑。

  光大证券认为,药品降价会使整个医药行业盈利预期下降。以抗生素为主的药品降价效应将在整个产业链上传递。由于存货原因,降价将首先打击药品流通企业,并向生产企业传递。目前,由于竞争激烈,生产商一般都要给经销商很高的折扣,售价下调将进一步压缩生产商利润空间,然后间接影响普药原料和制剂企业盈利。

  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30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此次降价将对以抗生素类药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光大证券分析报告显示,丽珠集团、一致药业、哈药集团、四环药业等公司所受影响可能较大,投资者应注意规避;同时,关注那些能够不断开发高毛利率新产品、有较好研发基础和储备品种的医药股,如恒瑞医药等。(蔚霆)

  :

  22种降价药品名单

  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纳)、头孢克肟、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硫酸奈替米星、硫酸依替米星、阿奇霉素、盐酸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氟康唑、水溶性多种维生素、胸腺肽、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2b、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重组人干扰素α-1b、复合干扰素α]、曲克芦丁

  幅度较大的几次药品降价风暴

  1998年至2000年,有关部门共6次出台药品降价措施,累计降价金额约80亿元、涉及300个品种,平均降价幅度为15%。为配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出台,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品的最高零售价。

  2001年,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公布了69种抗生素类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为20%,年降价金额约20亿元;49种中成药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5%,年降价金额约4亿元;383种化学药品、30种抗生素单独定价药品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为20%,年降价金额约30亿元。

  2003年,原国家计委制定并公布了199种、900多个规格的西药最高零售价格,按照2002年的市场销售量估算,降价总额约20亿元。

  2004年5月31日,发改委决定大幅降低部分抗感染类药品最高售价。降价共计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30%,最高降幅达56%,降价金额约为35亿元。(沈玮)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2种、400多个临床应用较广的药品再次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降价名单。这一次,平均降幅在40%左右,最高的将达63%,如果按照这些药品现有的销售量测算,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

  虽然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纳入此次降价范围的药品多为价格虚高、降价空间较大,各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品种,但一些医药企业却称,自己将面临一次“生死劫”。

  降价博弈:从60%到40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发布消息时也强调:“今年3月起,发改委便开始组织力量展开了药品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的专项调查,经专家评审和地区之间衔接并商有关部门后,最终确定了上述降价方案。”

  但公众更愿意把半年之久的调查看成是多方博弈的过程。

  早在半年前,就有消息称发改委已制定出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当时,盛传的降价幅度为60%。随后,就发生了24家医药行业协会联合上书发改委,建议“平均降价幅度不宜超过20%”的声音。

  但博弈的结果——方案中40%的平均降幅——显然与企业的预期有着不少的距离。

  “生死劫”

  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次降价直接和间接涉及的企业达到近千家,其中除了小型企业外,还包括华药、新先锋等一些大型企业。

  去年的抗生素大降价之后,抗生素企业就开始普遍“叫苦”。2004年,解热药生产基地山东新华制药遭遇了建厂50年来第一次亏损,亏损额5561万元;华北制药2004年利润下降77%,200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

  “由于能源上涨,一些抗生素原料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陈矛表示,在降价之前,其毛利率已经很低,如果再一降价,有些品种就可能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

  在于明德看来,此次正式降价,给药品生产企业尤其是抗生素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将是负面的。“一批企业可能因此而关闭,这其中还可能包括一些大型企业,而预计华药等大型企业还将继续亏损。”

  “我们生产的建国以来唯一拥有知识产权的抗生素‘硫酸依替米星’,此次也没有幸免。”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啸虎告诉记者,虽然他已经多次与发改委沟通,希望不要被列入降价名单,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但此次的价格还是被降低了20%。

  降价艺术

  “药品生产成本下降较快。”价格司负责人分析说,药品的特点主要是前期研制开发成本很高,一旦投入生产并达到一定规模后实际制造成本较低。据了解,随着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加快,新药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实际成本和成交价格也呈快速下降趋势。

  该负责人还解释说,为了不给药品生产企业的周转造成压力,价格主管部门采取了分步降价的方式。“例如,一种药品10元,理论降价空间为60%,即从10元降到4元。如果分两次降价,第一次从10元降到7元,降幅为30%;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第二次从7元降到4元,其降幅将扩大到43%。”

  “药价虚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降价问题,其中还应该包括许多流程。”参与此前联名上书的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康泓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有些药品的出厂价格已经被压到很低,但真正到患者手里的价格还是很高。“虽然发改委的意图是想从源头上抑制药价,但这其中的虚高不是靠降价就能够解决的。”

  与此前的16次药品降价相比,发改委的此次降价还公布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我们和卫生部一起出台了限制医院药品实际加价率并暂停招标采购的配套措施,这是在以往历次降价中所没有过的。”价格司负责人介绍说,由于这次22种药品降价幅度比较大,医院如果继续保持较高的加价率,对生产企业将形成很大压力。此外,由于中间环节空间减少,具有相同治疗功能其他品种价格没有同步降低,也可能出现降价药品被未降价药品所替代的问题。

  据悉,上述两项配套措施一方面是为了确保群众能够正常使用降价药品,防止降价药品被不合理替代甚至从市场上消失。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继续生产和供应降价药品,尽量保持现有降价药品供销格局不变。(记者杨茜 郭艾琳 发自北京上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