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三桥提前22个月建成通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9:02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金陵晚报记者 尹晓波昨天中午12点,历时26个月之后,南京长江第三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比计划工期提前近22个月。昨天上午8时30分,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举行通车典礼。继南京二桥之后,南京长江上又跃起一座气势恢宏、雄伟挺拔的现代化桥梁,大桥、二桥、三桥三条过江通道进一步完善了南京大交通的格局。南京三桥是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2010年前在长江江苏段规划建设的五大战略性通道之一,也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工程。南京三桥位于现南京

长江大桥上游约19公里处的大胜关,起点为长江南岸绕城公路刘村互通,终点为长江北岸的宁合高速公路张店互通,全长约15.6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4.744公里,为主跨648米钢箱梁斜拉桥,在同类型桥中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为国内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上首座“人”字弧线形钢塔斜拉桥。南京市副市长戴永宁介绍说,南京三桥工程2003年8月29日正式开工,2004年6月25日完成长江上施工条件最复杂、难度最大深水基础工程;2004年12月31日实现索塔封顶,成功打造“中国第一钢塔”;2005年5月22日实现主桥合龙、全线贯通,标志着南京三桥取得决定性胜利;2005年9月15日主线完工;长江三桥历时26个月建成通车,比计划工期提前近22个月,投资控制在概算33.63亿元之内。今年9月28日通过了建设单位组织的验收委员会的交工验收,获得主桥98.118分、全桥97.45分的国内同类型桥梁最高分,质量等级为优良级,已完全具备正式开通条件,可以交付使用。

  南京的士10元过三桥

  南京本地私家车通行三桥可以享受15元的优惠通行费,那对于公交车、长途客车及出租车有无优惠呢?昨天三桥管理部门透露说,一些优惠方案正在制订之中,其中南京的出租车过三桥时只需缴纳10元。据了解,目前过往大桥的公交车实行月票制度,每辆车按675元(15元×45次)一个月收费。不过,事实上,现在对南京市公交总公司的公交车实行的是免费政策,对中北公司的中六线和汉中门车站开通的汉江线实行的是月票交费方式。二桥公交优惠月票费为200元/月,按规定:“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有限责任公司对途经二桥高速的公交车辆发售IC月票卡,收费标准为400元/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公交车收费没有按照400元的标准收取,而是地方政府考虑到公用事业费的原因,采取了减半优惠的方案,每月收费标准为200元。在对长途客车方面,二桥规定长途客车费用可以采用包月制(每月800元),江北地区上下班交通车通行二桥也为800元/月,大桥的费用基本保持为二桥的一半。对此,三桥收费部的许黎明表示,三桥也将对长途客车和公交车(目前尚未开通公交)实行包月优惠,收费标准绝对不会比二桥高,最起码也是持平。现在开始执行的一个优惠方案是,已经对南京本地出租车实行半价优惠的通行方式,只要原先20元通行费的一半——10元。

  通车首日车流量不大

  三桥开通首日车辆通行状况如何?给大桥、二桥的分流作用有无体现?昨天中午,金陵晚报记者驱车再探三桥。12:33,记者驱车来到绕城公路与三桥的刘村出入口的匝道处,看到“南京三桥”的指示标识很是醒目。12:38,记者的车子停靠到三桥的主线收费站。从12:40到12:41的一分钟时间内,对从江南开往江北的车辆数作了一个统计,总共有9辆车,其中外地牌照小车为3辆,南京本地小车3辆,其他为货车。一辆车号为皖Q21749的小卡车停车交费时,交了30元过桥费。司机王师傅说,他经常来往南京和和县(安徽)两地,以前走的是板桥汽渡,常常因为路上堵车,等上好长时间,从三桥过江要比原来省20分钟。三桥路政大队的一名路政队员说,从12点通车以后的40分钟内,据他目测,大概有100辆左右的车流量,和大桥及二桥的车流量相比,简直是太少了。按照这个车流量“毛估”,一个小时也就150辆的车流量,12小时是1800辆,24小时是3600辆,对大桥的分流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走错车辆掉头难

  昨天中午一辆车号为苏NA7783的卡车一头扎进三桥收费站,车辆驾驶员周吉高一看进了三桥收费站,慌了神。对收费员说,自己身上仅仅带了10多块钱,根本不够过桥费。他说,自己的车子是空车,本来是到板桥去拉货的,哪知这里不给拐弯。南京市交通局公路处路政部门解释:10月12日起施行的《南京市长江公路桥梁隧道管理办法》规定,车辆在桥梁上隧道内行驶时不得越线、超车、倒车、掉头、逆行和擅自停车。(编辑 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