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民间回到民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4:29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孙建军如果向外地人介绍四川,一定离不开川江、川菜、川酒、川剧这四大特色。特别是振兴川剧这句口号,好像喊了许多年了,许多年来,兴出了点什么不多见,倒是业内不知不觉出现了一句十分富于川剧念白的自嘲:“越整越稀儿”。细看一下我们的文化生活,这种看上去显得有点复杂微妙的冲突似乎比比皆是,川剧在台面上的尴尬,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

  川剧是不是真的有那么悲哀,倒也未曾见得,近期以来,川剧在所谓正统化台面上仍然一路“稀儿”下去的时候,却在“地下文化”的圈子里兴旺起来。前不久就有报道称,成都川剧院首次将戏台抬到了新鸿社区,让铁杆老戏迷们过足了戏瘾。如果把这个报道看成一个噱头,认为不过是让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过了一把瘾的话,那就真的不了解时下川剧在成都“地下文化”中红火的现状了。川剧不仅仅在社区受欢迎,而且唱进了成都夜色中每晚都热闹无比的夜总会与酒吧。正如“钵钵鸡”与“芝华士”能在成都的酒吧里自然而然地混合成一种香味一样,川剧唱段与英文情歌,“弹戏、胡琴”与“超级女声”同样博得喝彩。这是川剧进化的标志,我们应该由衷高兴。

  面对如此复杂且微妙的冲突,我们不禁会问,川剧在正统台面上的越整越稀儿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细想一下便能看到,正是所谓的“正统台面”将川剧固有的民间本色异化而致。从川剧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应该算为四川移民文化的一种。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昆、高、胡、弹、灯五腔共和的川剧。

  笔者以为,川剧不需要人为的振兴不振兴,倒是应该让它从民间回到民间,因为艺术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可以成为人类文明的实现方式。而这个方式的核心是“和”,是宽容求证的自由和起点平等的对话:那种无视民众精神世界的行为本来就没有任何市场价值,那些在字缝里挑骨头的人总有一天会失业。我们的未来,它不应该是成天较量谁更正统的人为冲突,而是美好事物、情感和态度之间的对话。它们不必在暗箱里操作,它们可以摆在桌面上,摊在阳光下,让所有的眼睛去评判选择,没有人有权力要求别人只能这样而不能那样。对别人脱帽是因为内心对于生命的敬重而不是对于权贵的畏惧。

  当年的会馆文化与现今的酒吧文化,算得上异曲同工,都以其“地下文化”的特征呈现出它十足的民间性。所以,从民间回到民间,才是川剧进化之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