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送出去”变成“卖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0:01 人民网

  日前,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在美国演讲时提到,二00四年中国进口了四千多部美国电视片和电影,“我们不必争论进口多少数量,关键还在于质量。我们反对色情、暴力之类的东西,只要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和陶冶情操的东西,多多益善。”“凭美国人的实力和经验,完全可以在中国市场切更大的蛋糕”(新华社10月5日)。

  由孙部长的演讲,笔者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当美国人在中国文化市场上切更大的蛋

糕的时候,我们中国不是同样应该在美国文化市尝在世界文化市场切更大的“蛋糕”吗?

  当孙部长演讲时,一场空前的文化盛会“中国文化节”正在肯尼迪中心举行。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展示,回应它的是数以万计慕名观看中国艺术的美国观众,是《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大篇幅的专题报道。这些年来,中国在其他许多国家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也都受到热烈欢迎。这些都说明,中国文化对美国人、对许多国家的人们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然而,遗憾的是,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存在巨大逆差,例如,2004年我国通过出版社引进图书版权10040项,通过出版社输出版权仅1314项,贸易逆差接近1∶8;2003年我国音像制品的进出口金额之比在两年时间里从不到2:1进一步扩大到9:1。文化产品贸易上的巨大逆差,除了经济损失外,对中国缺乏了解,容易使各国政府和民众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产生更多的困惑,双方付出更多的代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把文化看作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我国流行的是“对外宣传”概念,而没有“文化产品贸易”的概念。例如,在我国传统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政府是主体,政府派出艺术表演团体和展览单位去国外执行对外宣传任务,经费由政府承担,在国外演出展览也大多是免费赠票的。这样的做法虽然对外宣传了中国文化,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很少。通俗地说,“对外宣传”就是“赔本赚吆喝”,虽然也有必要,但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对外宣传”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

  因此,要世界真正与全面地了解中国,不可能仅仅通过“宣传”,只有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贸易”才能实现,也就是把“送出去”变成“卖出去”,就是以适当价格提供受人欢迎的产品。

  文化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化扩展方式,只有把文化产业充分发展起来,才有可能让世界分享到中华文化的甘醇。实践已经证明,文化产业较之传统的制造业意义更大,后者有经济意义,而前者兼有经济与精神的双重意义。中国在经历了近代历史的低谷之后,已经开始了复兴的进程,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明显提升,这也为中国文化的全球性辐射奠定了物质基矗我们应加快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化的步伐,把中国建设成多姿多彩的文化出口大国,在世界文化市场切更大的“蛋糕”。

  来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