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征文:建设节约型学校要有点大动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8:38 人民网

  建设节约型学校,诚然,要教育学生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但这还远远不够。基于学校的性质,基于时下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我认为,要真正达到构建节约型学校的目标,必须从观念上、制度上着手,必须有点大动作,这可概括为:改变三个观念、建立三项制度。改变三个观念,一是要改变“节俭是小气,节俭是寒酸”的观念,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二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杜绝题海战术的泛滥;三是要改变超前消费的观念,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奖惩制度,节

约有奖,浪费受罚;二是建立劳动制度,培养劳动习惯,体验劳动艰辛;三是建立学生理财制度,逐步使学生具有理财意识和本领。

  先谈改变三个观念。

  一是要改变“节俭是小气,节俭是寒酸”的观念,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崇尚勤俭,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民族早已充分认识到它对立人、成家、兴国的重要性。《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然而,无庸讳言,时下在畸形的生活理念和消费观的支配下,在相当部分人身上,勤俭不再,奢侈成风,并且侵入学校,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相互攀比、追逐名牌,排场的生日派对、豪华的谢师宴、星级宾馆里的同学聚会,奢侈浪费现象频频出现。在这股竞豪比阔逐新潮之风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思想观念变了,即使是家庭经济很拮据的学生也不再认为“节俭”光荣,而相反看作是“小气”、“寒酸”。我们建设节约型学校,就要对这种时风、对这种观念来个“拨乱反正”,要理直气壮提倡“节约”,要向学生讲清楚我们资源、能源缺乏的国情,并通过具体事例,尤其历史上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宣传和张扬我们民族勤俭的传统美德,在校园里营造起浓厚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

  二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杜绝题海战术的泛滥。素质教育我们喊了多年,从中央到地方,有关政策、有关规定、有关指示,也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严,不可谓不坚决,但结果呢,还是依旧故我,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很多地方、很多学校依然离不开应试教育的思维,走不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舍不掉应试教育的支招。应该说,应试教育造成了时间和智力的最大浪费,造就的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但即便从物质层面上来说,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不断地机械地做习题,题海泛滥,频繁地重复地考试,试巻源源引进,而究竟又有多少效益?更值得提一点的,现在不少家庭教辅书籍、练习册的购置,尤其不少学校试题册、练习巻的征订颇为盲目,浪费严重,有的成册、成捆、甚至成堆地闲置着,实在痛心!并且,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打造节约型学校,这些现象如果不改变,学生看在眼里,怎么有说服力呢?

  三是改变超前消费观念,教育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由于受社会上畸形消费理念的影响,一些学生也纷纷效法,虽然自己不是生产者,但消费水平却往往超过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师,有的已成为“校园大款”。有的父母是农民,自己节衣缩食,熬几年,指望孩子上学成才,岂料孩子在校任意挥霍浪费,有的每月手机费甚至也要高达千元;有的父母双双下岗,举债供孩子读书,谁知孩子为图虚荣,过一个生日,也会一掷千金。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这种过度消费、奢侈消费不仅白白地流失了父母的血汗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损害了年青一代的心灵,与我们的教育宗旨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其实,古今中外一切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也都无不十分重视对子女进行勤俭的教育。三国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宋朝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用“德者皆由俭来”教育儿子,陈毅在写给儿女的诗中也谆谆诫示:“勤俭是吾宗。”今天,拿父母的钱图自己的乐,过几年后,就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花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着眼点在哪里?在享受!我们能指望这样的人艰苦奋斗,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吗?所以,必须改变学生中的超前消费观念,教育他们从俭、合理消费。

  再说建立三项制度。

  一是要建立奖惩制度。要形成杜绝浪费、自觉节约之风,除了思想教育外,还必须要有相应奖惩制度跟上,表扬、奖励节约,批评、惩罚浪费,以树正气,压邪气。要教育学生立足平时,立足身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要他们懂得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使自觉做到节约成为他们的一种行为习惯,做得好的,应表扬、奖励。相反,对劳动成果很不珍惜,任意浪费的,要敢于批评,敢于惩罚。毛泽东同志曾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此话并没有过时。有些高校,一边是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边是用餐时,照例可以看到不少学生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若无其事地丢进旁边的泔水桶,这种现象难道是生活小事吗?难道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难道不应该去制止吗?我们的“天之骄子”难道不尤其要做到“言行一致”吗?当然,在这一方面,我们老师“言教”的同时,更要重“身教”,作好表率,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二是要建立劳动制度。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懒则衰,就不好。”勤和俭总是连在一起的,贪懒的人难以真正做到俭,勤劳者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才能做到节俭。所以,要构建节约型学校,需要建立一定的劳动制度。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情况又如何呢?应该说,劳动教育非常薄弱,学生的劳动习惯非常缺乏,有的学生甚至连教室的卫生工作也不愿做,或者出钱请人代做,或者叫爷爷代劳,更不要说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了。我是上世纪50年代读的中学,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我记得每周都有一个半天的像模像样的劳动,初中是到学校附近一个叫古城山的地方种黄豆,垦地、打穴、下种、浇水、除草、收获,经历了作物一个完整的生长、收获过程,深知“锄禾日当午,汙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黄豆收获后,就充当我们小菜,供我们每天吃豆浆,改善了我们营养,又使我们实际体会了劳动,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便备加爱惜,如果发现饭桌上掉下一颗饭,谁都会马上拾起来。我60年代初在杭州读大学,每周也有一天半天安排田间劳动,轮到劳动这一天,总是早早地换上了劳动服和球鞋,俨然一个普通劳动者。那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是很自然的事,校园里绝没有现在那种任意糟蹋饭菜的现象,更不会如现在一些大学生那样穿名牌、追时髦、下馆子豪吃暴饮。

  三要建立学生理财制度,逐步使学生具有理财意识和本领。这是建设节约型学校所需要,也是为适应市场经济所必需。“节俭和储蓄是美德”,在新加坡,这已成了对青少年的教育理念,使新加坡青少年从小学会理财,学会节俭。我国青少年绝大部分每年都有一定的压岁钱,少则几百、几千,多则上万,平时还有零花钱,如何对这些为数不小的钱管理起来,不仅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尤其通过管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理财意识和节俭美德,更有特殊的意义。我国一些地方已尝试着开设“儿童储蓄所”、“青少年储蓄所”等,这对逐步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理财意识和本领,对培养节俭品格都是有益的。此外,还可开设家长学校等方式,在教育孩子节约用钱、用得有意义,在培养孩子学习理财方面,多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些家长对孩子压岁钱、零花钱的使用有好的经验,可在家长学校里进行介绍;同时国外一些好的教育孩子用钱、理财的方法也可引进,如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小约翰·洛克给他14岁的儿子使用零花钱做了14项“规定”,其中两项是:“每月1美元5美分零花钱,若使用恰当,下月可在这个基础上上浮10美分,反之,下降10美分;父子双方约定,每月零花钱中,至少拿出20%用于公益事业。”我想,这对我们就不无启示。

  总之,改变三个观念,建立三项制度,就能从根本上达到构建节约型学校的目标。有些知名学者说: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很有见地的。从观念、制度着手,就把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过程,变成为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过程,变成为更好地培养一代新人的过程,变成为传承并弘扬勤俭这一民族传统美德的过程,是意义深远的。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李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