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城带乡看义乌:"拨浪鼓"精神摇出"华夏第一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21:02 人民网

  城里富、乡下穷,这样的尴尬,正在浙江义乌悄悄地改变!

  城里美、乡下靓,这样的面貌,正在浙江义乌喜人地呈现!

  跨入新世纪以来,依靠勤耕好学、敢为人先的“拨浪鼓”精神,摇出“华夏第一市”的浙江省义乌市,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坚实地迈出以城带乡、城乡和谐的

发展步伐——

  共享“公共财政阳光”

  青石驳岸的池塘碧波荡漾,水面上跳动着四周农民别墅鳞次栉比的美丽倒影,水池边是彩色瓷砖铺设的灯光篮球场和装设多种运动器材的农民健身园。村里的道路全是宽敞平展的水泥路,纤尘不染、花木扶疏。置身其中,俨然现代都市,很难想象这是远里义乌城区的后宅街道寺前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朱文仙介绍,最近3年来,村里投资800多万元兴建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其中超过一半是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光是今年,市里搞村庄住宅外墙美化,就下拨资金近100万元。他说:“别看我们这里是乡下,可住的房子,生活的环境,哪样也不比城里差多少。”

  寺前村就是今日义乌新农村的缩影。

  为了以城带乡,加快农村发展,义乌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制定市域一体规划,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排水、电力、卫生、通讯、环保、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共享公共财政阳光。从前年开始,全市以“硬化、美化、量化、洁化、绿化”为标准,对市域800多个村庄进行环境整治,目前已经完成600多个。整个农村面貌一新。

  曾几何时,义乌还是“城里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由于一度忽视农村发展,农村垃圾污水得不到处理,结果虽然城区垃圾污水处理达标了,整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还是好不起来。”市委一般人从严峻的现实中深切体会到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性。市委书记楼国华态度坚定:“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农村问题不解决,就反映到整个社会系统的不平衡上。义乌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偏重城市的非均衡发展向城乡并重的均衡发展转移,加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农村失血过多,怎么办?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晒向农村大地。

  义乌的气魄令人惊叹。市长吴蔚荣介绍,全市2004年“三农”资金实际支出12.5亿元,2005年安排“三农”资金16.8亿元。这些资金投向农业、水利、交通等九个方面,其中,仅仅农村公路交通,就投入14460万元。

  中央政研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说:“义乌以长远规划、统筹发展的战略思想,抓住市场这一主导财源,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地方公共财政,不但很好地贯彻了国家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对全国很有借鉴意义。”

  富裕农民保障农民

  以城带乡,关键是富裕农民、保障农民。

  作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的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义乌在以商立市、工贸兴市的进程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胆驾御调控,实行以市带村,以工促农。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政策,鼓励工商企业向农村幅射来料加工业,构筑农民增收的产业保障。市里专门设立创造就业岗位奖,凡使用本市农村劳动力100—200人的企业,奖励1万元;使用200—300人的企业,奖2万元;使用300人以上的企业,奖3万元。现在,义乌2.3万家制造企业,1.5万家在农村,全市已有20多万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二三产业所得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

  富裕后的农民关心自身健康,担心因病致贫。市里顺应农民意愿,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形成以财政补偿为主,镇(街道)、社区、医疗机构合理负担的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2003年以来,市财政总计已经投入7亿多元资金,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舰健康教育、农村水改等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单单农民医疗保险一项,义乌市财政每年就要补贴2000多万元。目前,全市80%以上农民参加了大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6万。走访后宅街道,27个村卫生室都设立了诊断室、治疗室、输液室和配药房,里面配备了诊查床、输液床、消毒缸、空调、温湿度计和高压灭菌消毒设施。看着墙上张榜公布的药械质量、药品进货渠道、处方调配、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规定,记者禁不住啧啧称赞。

  眼下,义乌农村户籍、社保、医疗、就业等各项改革正向纵深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见端倪;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服务制度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制度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覆盖乡村,特困农民每月可享受120元的农村最低生活补贴。至于失地农民,义乌将人均耕地不足0.2亩的农民全部纳入失地农民保障范围,市财政按每人2.2万元的标准,将钱逐年打入土地被征用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参保个人只要一次性缴纳4000元,男到60周岁、女到55周岁,就能按时领到养老金。“现在的政府真好,不但帮我投了养老保险,还参加了医疗保险。”义乌市后宅街道上周村57岁的林银翠大妈谈起目前的生活,满心喜欢。

  塑造新农民

  “村里经济发展了,村民生活富裕了,但我们并不满足。我们谷了口袋还要富脑袋。”大陈二村的党支部书记如是说。

  为了满足农民求知、求美、求乐等精神文化需求,“十五”以来,义乌已经投资3.4亿元,兴办农村文化事业,在全市农村建起640多个标准篮球场和2500多个室内活动场所,新开辟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58万多平方米。

  1400多支农民文体运动队应运而生,农村文体活动如火如荼。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机关干部每周至少利用一个晚上与乡村农民农民举行篮球赛。大陈、苏溪、城西、廿三里、赤岸、上溪等镇篮球、乒乓球、健身操、门球、拔河等邀请赛、友谊赛接二连三。体育之乡苏溪镇,村村组建起篮球队和乒乓球队,做到每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文化用品生产专业村下王村,还专门辟出场地建起中心健身场,安装了跑步机、双杠俯卧架等健身器材,并与外来人口一起组建木兰扇队、腰鼓队、筷子舞队、舞狮队,经常开展友谊比赛。

  立足于二三产业发达的实际,义乌叫响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口号。他们从培训业务技能、加快劳动力转移入手,拨出专项资金,利用分布各地的学校,抽调100多名教师,对农民进行计算机应用、烹饪、服装裁剪、电焊、商务英语、企业管理等7个行业18个工种的业务技能培训,累计受训农民超过数万人次。

  义乌人重知识技能,也中文明素养。争做全球化时代的文明义乌人,蔚然成风。今年3月,一个以社会礼仪、市场礼仪、场馆礼仪、生活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为重点的道德教育活动推开。全市万名党员干部上街倡导“文明举止”;12万名中小学生向家长示范文明礼仪;5万个商位、20万经商从业人员承诺“文明从我做起”;随着万场电影送农村进社区等活动,文明礼仪之风劲吹乡村地头。

  眼下的义乌,68万本地居民与70多万外来创业人员,以及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名常驻外商,和谐共处,一片祥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