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低保不是催生懒汉的温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3:10 人民网

  深圳市将9月份定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月,并开发了500个公益型岗位,力争今年年底前使每个“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但深圳劳动部门透露,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除了开发工作岗位以外,还有就业人员就业观念保守的问题,一些人宁愿继续领低保,也不愿意去就业。(《工人日报》10月13日)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英国等高福利国家就出现过大量工人们不愿意工作,宁可

领取政府救济度日的怪现象。这样的怪现状一度被人总结为为“高福利养懒汉”,分析其原因,就在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定得过高,以致出现某些工作岗位的薪水标准还不如低保的不合理现象。

  20多年过去了,相同的一幕在我国深圳上演了,应该承认,出现这样的“零就业家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它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贯彻执行。但同时,也表明我们的低保工作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样的偏差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势必会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原则、破坏整个社会的激励促进机制。

  低保标准是否过高?这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科学的调查、分析来做出科学公正的结论。同时,这个标准的调整应该在法律的规范下来确定,不能随意而为,否则就有损低保的权威性。总的来说,是应该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的标准是让低保者刚好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同时又能刺激低保者参与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

  人都是有惰性的,特别是一些低保者,“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缺乏技能和特长等状况”,可能就更不愿意工作了,即使工作,也是怕苦怕累,总想干一些高新但又轻松的“美差”。这种情况下,低保就应该体现出它的“发挥人的潜能”的作用。具体的说,就是组织低保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愿意参加者,可以领取更高的补贴,不愿意参加者,即意味着没有工作意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低保的标准。这样一来,自然激发低保者参与技能培训的热情,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他们落后的就业观,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对于极少数不愿意参加工作者,可以组织他们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给他们一个回报社会的机会,这样会让他们明白,原来不去参加工作,还是要劳动的。义务劳动应该经常组织,不仅可以避免他们出现期待“天上掉馅饼”的懒汉心理,同时也让他们时刻接受劳动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来说,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锻炼手段。

  低保作为国家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标准的一种制度,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绝不是催生懒汉的温床。对于“零就业家庭”的出现,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重视,否则任由其发展,不仅会使低保制度异化变质,也会伤害社会公平,会让社会激励机制黑白颠倒。其社会效果,也将会适得其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