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评“中产榜”更显和谐发展本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3:16 人民网

  尽管有些人对富豪榜的反应是“又爱又怕”,英国人胡润搞的2005年中国百富榜还是如期对外发布,且又有了新的看点:上榜人数首次扩大到四百,其中第一百名都达到了17亿元,比去年多出4.5亿元。百富榜今年的门槛由12.5亿元降至5亿元,其中可能有山西的煤业老板(10月13日《华西都市报》、10月11日《北京晨报》)。

  触目皆是财富精英之时,我又看到了新华社的一则报道: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陶斯

亮12日在重庆召开的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上说,据官方统计,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只占总人口的5.04%,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变为45%(10月13日《成都晚报》)。由此想到,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本意来说,我们也许更需要多来评评可以体现各地富裕均衡程度的“中产榜”。

  两头孝中间大的“棒棰型”结构,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良好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富豪榜的不断“扩军”,固然也是代表经济长足发展的一项可喜指标,但最能体现共同富裕成效和实绩的,却还是各地的“中产化”发展程度。一个地方冒出几个“富豪级”人物,在今天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而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整体的富足和富裕,在“中产榜”位置的角逐中占得较好名次,则显然更能考验执政管理者的真实本领。

  以前也见有些机构以城市为单位,开评种类繁多的实力评比活动。鉴于这些评比项目与市民百姓的真实感受有着不小距离,所以评归评,人们的反应并不热烈。然而,我很是相信,倘若组织实施一项有关城市“中产榜”的评比,因着人们对各自生活区域贫富差距的熟知和了解,这样的“榜单”就肯定能让许多人刮目相看,认真比较。就地方管理者来说,在“中产榜”排名中如能摘得好名次,其实正是这个地方执政能力、经济活力和投资潜力的最好参照点。争得这种“美名”的价值,可能远比获取一些虚荣化的“桂冠”要大得多了。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曾评价:面对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仇富”心理成为社会中的一股暗流,而林林总总的财富排行榜,在倡导创业致富的同时,不经意间助长了这股暗流的发展。这也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已有越来越多的富豪级人物,对个人上榜采取要么冷淡面对、要么坚决拒绝的原因。一些人士也呼吁应当多从“企业社会责任”、“公众美誉度”等指标上去宣传富人。我以为,与其把眼光只盯着富豪动脑筋,何不转移方位,把更能表达增长均衡、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的“中产化”发展程度,用“排行榜”的方式年年作番评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