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实现教育公正事关社会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14:39 红网-三湘都市报

  方虹

  不久前新华社播发了题为《择校全凭“权”和“钱”教育公平何在?》的文章。文章说,尽管各级教育部门明令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可是每年的择校热从没真正冷下来过,择校成功者无不是凭借关系和金钱得遂心愿。

  这种以金钱或权力为基础的“择校”,直接践踏了教育公平。笔者想起今年三月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讲的一番话:“我想起了诺贝尔获得者、一位经济学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获得经济学中许多重要的原理。”有人以为温总理在这里提出“穷人经济学”是针对所谓“富人经济学”而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读。舒尔茨“穷人经济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教育提升穷人的“人口质量”和“人力资本”,从而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因此,“穷人经济学”指示了一条经由教育引导“穷人”翻身的通途。

  正是在教育这个关键问题上,我们出现了严重偏差,使得这条通途变成了泥泞之路。虽然政府垄断着几乎所有的教育资源,但事实上各地方和部门在利益博弈中一再获胜。结果,一方面对教育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投入仅仅造就了城市里的少数几个名校,教育资源和成果主要被城市占有,被相对富裕的人群占有。教育资源配置上日渐生成“富裕集聚效应”。

  尽管许多人都痛斥择校风,可是面对好学校与差学校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家长们仍然凭借关系或者金钱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上不了好小学,就难上重点中学,紧接着也就难上名牌大学,上不了名牌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是家长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得出的结论。

  当那些有权力背景和有金钱实力的孩子成功挤进“名校”、重点学校时,就意味那些家庭贫寒的孩子被剥夺了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缺乏权力和金钱实力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得不到良好教育,就可能难以走出贫困的阴影。教育本来应该缩小社会人群间的差距,可是现在却成为保持乃至扩大社会人群间差距的可怕的筛选机。

  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是我们国家的现状,由此造成的择校不但加剧了教育不公,更加深了不同社会人群之间既存的差距,岂可等闲视之?教育公平涉及到千家万户,温家宝总理呼吁保障相对贫穷人群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政府必须改革并重组带有典型官僚化色彩的教育条块利益实体,维护教育公正,促进教育这一公共产品为最广大的人民所享用。如何使教育资源向贫穷人群倾斜,如何实现教育公正,不但事关社会公平,也考验着各级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智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