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柔性引进博士 期待鲶鱼效应(碰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1: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安徽10月16日电记者刘杰、何聪报道:为寻求智力援助、引进国内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及优秀在读全日制博士生,安徽省滁州市近日拿出50多个副县级岗位和120多个正科级岗位共177个岗位,正式启动“百名博士引进工程”。截至目前,该市共收到600多名博士、博士后和博士生导师以及在读博士生的简历。

  据了解,“柔性引进”是滁州此次引进百名博士的最大特点。按照“按需引进、对

口工作;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引得进、用得上”的原则,滁州规定引进的博士不受编制、职数限制,而且可以“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合同约束、自由流动”。在任职形式上,引进的博士可任职,也可挂职、兼职、聘任;在待遇上为引进人才每人提供110平方米住房,为工作满5年后的博士提供18万元的购房补贴,此外还特别推出了一项特殊的选才举措———在读的博士生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兼任副处级职位。在合作形式上,充分协商、双向选择、一人一议。在工作机制上,采取课题式、项目引进式、假期服务式,除每年提供1万至3万元特殊津贴外,对作出突出贡献者另设奖励。

  滁州市委副书记毕美家告诉记者,滁州在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过程中,面临着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2003年以前,滁州800多名县处级干部中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只有4人,到目前只有3个博士。滁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光靠自己容易形成死水一潭,要借力发展,面向全国、重点在长三角地区引进博士才能产生“鲶鱼效应”,让本地人才“动”起来,“活”起来。

  据毕美家介绍,博士生挂职、兼职不需要走干部选拔那套程序,任职,在目前编制满额情况下,是不占编制的。目前该市提供的177个岗位中,有50多个副县级和120多个正科级岗位,现已收到600多名博士、博士后和博士生导师及在读博士生的简历。同时,该市为博士提供的200万津贴资金也已到位,目前市里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博士服务站,并特地为此增加了3个编制。

  博士的优势滁州需要

  “柔性引博工程”改变了传统的按部就班的用人机制,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博士的价值,不仅在于他所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博士在专业训练中形成的思维方法。相比较于现在陷于事务性工作的很多干部而言,博士在思维的理论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上更有优势。引博工程把博士的知识、理论、见识和在其他地方的阅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带过来了,这是目前的滁州需要的。

  滁州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博士倪立峰

  关键是做好后续工作

  按需引进博士,引得进,用得上,为博士提供一定的起点和平台是必要的,这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从滁州“柔性引博”的制度设计来看,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按照双向选择原则,为那些愿意并适合为滁州发展作贡献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相适宜的平台是必要的,关键是怎样在后续工作中发挥博士的专长,让他们更好地为滁州发展服务,做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滁州市委副秘书长、北大法学博士胡启生

  引智应求实际效果

  用50多个副县级岗位和120多个正科级岗位共177个岗位引进博士,初看很好,细思量,不由产生诸多疑问:这么多岗位都需要高学历者吗?高学历者就一定是高能力者吗?县里的不少岗位不是研究所、高校的研究岗位,而往往是干具体的实际工作的,最需要既有现代知识、又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务实地解决问题的干部,如果触目皆是书斋里成长起来的博士,不一定是好事。再者,如此大量的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如果前来“当官”的博士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初的预期效果恐怕很难达到。

  北京朝阳区潘若

  《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7日第十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