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职业教育不该是“次等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12:26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沈峰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10月15日~16日于北京举行的中外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指出,现在市场的调节作用在中职教育领域似乎已经失灵。一方面,“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等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另一方面,家长、学生却仍然往“小学到研究生”这条小路上挤,职业教育被看做“次等教育”(前日《中国青年报》)。

  职业教育被看做“次等教育”,这主要是重学历文凭、不重素质技能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观念在作怪。在对口高考的人才选拔体制下,普教“车水马龙”,职教“门前冷落”,高等学校连续几年大幅度扩招,拉动了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但同时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片面追求高一级学历文凭,加上一些地区职业教育收费仍然偏高,尤其是农村学生承担不起学费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教育成为“次等教育”。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把职业教育看做从属于普通教育的补充系统,因此很容易把职业教育设计成单纯的技能培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这样的职业教育中同样被扭曲,使职业教育服务于人的发展功能被弱化了。

  虽然,2003年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包括技能人才在内的各级各类人才,都“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技能型人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待遇过低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项调查显示,2004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年薪为28348元,而技师收入为26134元,技工则仅为22655元。这种局面不扭转,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怎么可能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因此,有关专家郑重指出,国家必须通过相应政策,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才有可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同时,我们的各级政府必须引导社会、家庭和青少年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育机构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一些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把“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建立在职业教育帮助人人成才的出发点和归宿上,那么,就会影响到人们的“成才观”,从而有目的地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另外,各级政府应当帮助那些想上职业学校而又没有能力实现的人。如对贫困家庭中的贫困学生、残疾人等,通过政府埋单的方式,推出部分职业教育免费就读的机会。此外,还应看到,现行教育体制的单一是造成技术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只有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个性发展多样选择的要求。(来源:中国宁波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