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马拉松”何时趟过“猝死”这条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16:57 青年时讯

  2005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一名约20岁的男性全程马拉松选手不幸身亡,另一参赛者晕倒后送医院抢救,昨晚在医院治疗(10月17日《新京报》)。

  一年前,也就是去年的10月17日,在200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跑中,共有13名参赛运动员途中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其中一名19岁大学生和一位60岁老人猝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然而,对于北京国际马拉松这样重要的赛事,竟然连续两年发生同样的悲剧,怎不令人扼腕痛心?让人如何接受?人们有理由对赛事的组织工作,尤其是救护工作进行问责,人命大于天啊!

  难道组织者不明白马拉松是运动性猝死发生概率最高的项目之一?非!把人类所有的疾病都算在一起,最危险、最紧急的疾病就是猝死。在去年猝死事件后和今年比赛前,无论是赛事组织者还是医学专家,都对马拉松这一项目与运动性猝死的关系进行过阐述。像马拉松这样高强度、大运动量的比赛,不是谁都可以参加的。

  要跑马拉松,最重要的是先检查身体状况和提前一个多月进行适应性训练。对于组织者来说,应遵循生理规律,对参赛者的身体状况严格把关。据悉,1981年创办的时候,北京马拉松赛只有200名选手参赛,组委会给每名选手都进行细致的体检,后来,随着参赛人数增多,体检变成了健康证明,现在,由于比赛人员太多,对参赛者的体检与健康状况的要求,也越来越松。去年北京马拉松赛,基本没有对所有参赛人员身体状况做严格要求和必要检查,这也是发生猝死事件后人们对组织者严厉谴责的重要原因。痛定思痛,笔者很想知道今年是否对参赛选手进行了必要的医学检查?

  任何体育项目的宗旨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人的生命与健康。在笔者看来,参赛人数越多,越需要严格体检,因为“出事”概率会随着人数增加而提高,组织者更需要做好前期工作,防患于未然。人的生命无价,生命与健康是比赛的最大价值所在,怎能为追求上档次、上规模的“体育形象工程”盲目扩大参赛规模而省略了参赛者的体检程序?与人的生命与健康相比,“体育形象工程”一文不值,不能本末倒置!

  世界上第一个跑完马拉松的士兵跑到目的地后再也没起来,他用年轻的生命向人们传递了胜利的消息。连续发生两年的猝死悲剧,传递了什么呢?是参赛者体质欠佳,还是组织者的疏漏?是盲目的急功近利,还是对生命的藐视?但愿这样代价高昂的学费能够让人长点记性,但愿悲剧不要重演。青安/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