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晓南建高架桥接通内外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0:5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倪明通讯员史剑、朱学权)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东晓南路二期工程即将动工,该路放射线北接内环路,南接外环和洛溪大桥,通过地面道路拓宽、节点改造和新建高架,不仅原有的双向六车道地面更加顺畅,高架桥车速更可达到60公里/小时。届时,市民上海印桥后即可一路走高架桥直达番禺,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广州大桥、广州大道拥挤的局面。

  现状:东晓南变“肠梗阻”

  北连海印桥和内环出口、南接外环路和洛溪大桥的东晓南路,几年前还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这几年因为周边楼盘如雨后春笋般矗立,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昨天下班时分,记者在东晓南路上看到,双向六车道上大多是朝南走的车辆,小车和公交车挤成一团,半天也挪不了几步。的士司机告诉记者,上班时间,大多数车辆都往市中心办公区涌,向北车道难行;傍晚下班时间,车辆则纷纷散往南向,向南车道变得拥挤。一个小区就有几百辆小车出入,与其交叉的不少路口更是塞车黑点。

  目前,东晓南路放射线附近的交通混乱状况已不容小觑,行人过街成为该地区的一大难题。比如海印桥南路口的一条斑马线,这本来是行人过马路的唯一通道,现在却成了大量汽车、摩托车的拐弯便道。一辆要拐弯的夏利出租车被迎面而来的摩托车堵在路口长达5分钟,后面马上就排起长龙,一轮塞车又开始了。

  设计:建高架直通番禺

  据了解,目前海珠区南北通行的大动脉仅有工业大道、江南大道、东晓南路和广州大道等。

  作为城市主干道,目前上述各道路的交通已趋饱和。广州市为减轻东晓南交通压力,增强海珠区南北通行能力,同时考虑到内环路原设计需要,有关方面已经决定投资2.47亿元实施全长3.9公里的东晓南路放射线工程。工程主要包括拓宽地面道路,新建高架,改造节点。

  目前,建设方案正进行交通疏解方案准备,将在近期开工,由于施工路段车流多,围蔽施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已制定了具体的车辆分流计划,等待交警部门批准即可公布执行。

  配套:新建人行天桥

  根据计划,地面道路将进行扩建和改造。在现有高架桥上下匝道,适当加宽;97中学一带道路拓宽;整治交叉路口,提高通行能力;新建人行天桥和港湾式公交车站,方便步行者和驾车族。将来,整条地面道路中间是绿化隔离带,设计车速可达到40公里/小时。

  高架桥梁包括东晓南主线高架和主线高架桥上下匝道。完工后,高架主线可通行双向六车道车辆,设计车速达到60公里/小时,与内环路一致。

  新闻链接

  七条放射线最新进展话你知

  增槎放射线

  已经完成。作为西北出口,它与广佛高速、广清高速相连,从市区西去佛山、北去清远都可以通过在建的广清立交实现交通快速转换。

  洲头咀放射线

  以前规划的“如意坊放射线”,因离珠江大桥太近,已经被“洲头咀放射线”取代。同样是连接内环与芳村乃至南海,后者比前者向南平移了约1公里多,并改成过江隧道方案。总投资超过7亿元的洲头咀隧道,东起海珠区洲头咀洪德路内环路出口,跨珠江后西至芳村花蕾路落地,呈东西走向。根据招标书,隧道跨珠江处水面宽约400米,隧道计划按双向六车道考虑,建成后将是广州市规模最大的过江隧道。目前,隧道正处于设计阶段。

  广佛放射线

  目前,广佛放射线一期工程已完成,市民从中山八路到芳村、南海只需10多分钟。它连接内环、珠江大桥和芳村,直通佛山,不仅为芳村市民出入中心区提供方便,也是打造“广佛都市圈”交通网的一部分。

  广园广花放射线

  目前,这条放射线的环市西路至三元里立交工程正在施工,计划年底前通车。通车后,广州东部地区的车辆只要上了内环路,即可一路高速直达白云机场。

  广汕放射线

  一期工程已完成。这是广州重要的东北出口,可直达粤东汕头。目前东至大观路,未来计划直通广惠高速。

  黄埔放射线

  已基本完成。它西起中山一立交,东至规划中的广深二线,是天河、黄埔入市区的捷径。由于开通后交通量猛增,这条东向快速路目前正进行节点改造。规划将黄埔大道设计为中间封闭、两侧开放、具有连续通行功能的城市快速路,兼顾城市主干道功能,双向十车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是一条高容量的快速路。今后黄埔大道主线可一路无红绿灯。

  东晓南放射线东晓南路二期工程即将动工。(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