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此时此刻不妨重建筒子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3:22 信息时报

  康劲 经济研究员

  “开发商给富人盖房”招来一片骂声,由此引发“谁来关心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的社会舆论关注。万科集团昨天终于做出回应,在京正式启动“50万元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活动。按照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的设想:万科推出的给中低收入者的住宅原型将是一个“有人性味的大型集体宿舍”。“这里能提供一个很大的共享活动空间,

配套比较齐备,少则两三百人、多则七八百人住在一起。”

  以笔者理解,这个大型宿舍其实就是过去的筒子楼。

  提起筒子楼,人们并不陌生,那多是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用于单身职工或学生居住的集体暂时宿舍楼。但由于住房紧缺,这一“暂时”往往就是几十年,一代又一代人在里面搬进搬出。筒子楼堪称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厨厕公用的房子,有多少中国人在里面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后来,改造筒子楼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代之以一栋栋单元楼、复式楼,大家纷纷搬进独门独户的新居。筒子楼的大批推倒重建曾被认为是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景观。

  但是,就在城里人忙着进行住房制度的改革,推动商品化浪潮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想想那些进城的农民工和城市的低收入者是否可以买起商品房。其实,不要说商品房,就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有许多民工都住不起。那么,为什么就不能重建一些人人都能住得起的筒子楼呢?

  当然,新型筒子楼可以借鉴宾馆标准间的样式设计建设,引入现代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产权也可以灵活多样,15到25平米的建筑面积就可以容奈一户贫困家庭暂时居祝在不能解决居者有其屋的时候,优先解决人人有房住,避免让所有的低收入者和民工“茅屋为秋风所破”。

  目前,有1亿多农民长期进城打工。按照推算,在十一五规划后,中国还将有二、三亿农民告别农村走进城市,为这批新增的城市人口提供“过渡性的住房”,使他们能有一个初步的安生之所,应该是中国不容回避的历史任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