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办大学是个大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8:55 桂龙新闻网-北海日报

  2005年的金秋十月,北海的历史在这里改写。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学院诞生了。

  北航北海学院的诞生,圆了北海人民的大学梦,终结了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惟剩北海没有高等院校的历史。

  (一)

   为圆大学梦,北海人走过了十多年曲折的风雨历程。

  北海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惟一没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城市。建立北海大学,发展北海教育事业,一直是历届市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从1992年起北海大学开始筹建,到1995年市政府征地3868亩用作北海大学校园用地,几年下来,北海市已先后为北海大学筹建投入了1.6亿元,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因种种原因,北海大学的筹建工作陷于停顿。

  2000年下半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立后,把北海大学筹建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制定了《十五期间兴办北海高等教育的基本思路》。市委书记温卡华上任伊始,即对北海大学项目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百忙之中经常到北海大学规划地进行实地考察。以步为尺,他丈量着脚下偌大一块荒地,放眼望去,满是芳草凄凄。“有这么好的地方,怎么就建不起一座大学城!”他是在感慨,又是在下决心。

  在多年筹建北海大学未果的情况下,2001年市委、市政府转变工作思路,决定摒弃原来创办独立大学的计划,将筹办北海大学改为筹建北海大学园区,采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建设模式筹建,政府提供基础资源和政策,企业投资建设,吸引各地著名高校入园自主办学。经过多次考察协商,市政府最终选择了具有丰富大学园区经验和投资能力的中国教育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联手开发建设北海大学园区。2003年7月29日,北海大学园区破土动工,北海人踏上了圆梦之旅。

  建设大学园区两年多的时间,将近800个日日夜夜,建设者们战严寒、斗酷暑,夜以继日奋战在大学园区的建设工地上。这项担负着改写北海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点工程,牵扯着太多人的精力与挂牵。温卡华书记经常到工地察看工程进度,看望工程建设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保持每天连续“光顾”三次的记录,清早迎着晨光去看、中午匆匆饭后去看、半夜时分还带着有关领导去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正是多年来社会各界对筹办北海高等学校的高度关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与辛勤付出,使北航北海学院得以横空出世,矗立在北海这块热土上。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世界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的第三天, 10月15日,培养中国航天航空人才的最高学府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第一个独立学院——北航北海学院成立,占地3800多亩的北海大学园区同时启动运作。这是改变北海历史的一天。148万北海人的大学梦想终于实现。

  (二)

   高等教育发展已成为国家和民族决胜于未来的重要因素,成为一个城市提升综合经济能力的主要因素。

  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明确要求广西要充分发挥作为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作用。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基础环境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广西的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2004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9%,广西仅为15%。据分析,广西在本世纪初需要各类人才100万名,而以当前的人才培养速度,则无法达到要求。广西高校的布局也不尽合理,49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基本分布在桂北和桂中,经济相对发达的桂南沿海三市和毗邻的玉林市几乎没有高校。

  北海作为大西南惟一的沿海开放城市,应当担负起“龙头”的责任。但北海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除了基础差、起点低之外,就是人才紧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海人才紧缺和高等教育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与北海市作为大西南主要出海通道的位置极不相称,而且严重制约着北海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城市的文化层次,文化品位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高等学校。北海作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城市,必须有高等学校,这是一个开放城市的门面。

  建设北海大学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入驻办学,可以迅速发展北海高等教育,从而调整广西高校的布局,增强广西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桂”战略。

  建设北海大学园区,将为北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的汇集,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构建北海的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确保北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北海大学园区,可以提高北海的城市品位,有利于塑造北海作为对外开放城市的新形象,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

  建设北海大学园区,是民心工程,也是德政工程。既可实现北海人民多年的梦想,满足北海人民不断增长的高层次教育要求,让北海人也能在自己的家门口上大学,又有利于增强全市人民的信心,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

   大学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珠海大学园区办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珠海也是没有大学的特区。1999年珠海市政府与中山大学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名城与名校合作办学的“中大—珠海”模式,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反响。继中山大学之后,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7所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进入珠海大学园区,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5.2万人,其中广东省籍学生超过2.5万人。珠海市的高校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大提升了珠海城市的文化品位,培植了城市的形象资产。珠海大学园区一方面吸引各国、各地的学者和学生,另一方面又与所在地区的发展互相融合,成为与当地居民、企业混合的城镇。在大学园区的强力拉动下,有200多家高科技企业到唐家湾落户,组成了绵延10多公里的“科技创新海岸”。珠海大学园区的建设成为珠海乃至广东大力开发文化资源的战略步骤。

  北海要实现“三新”目标,必须走一条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学园区的建设,高等院校的进入,将为北海聚集大量人才、技术、信息和产业优势资源,可以进一步优化北海的投资环境,为北海发展带来了用之不竭的智力资源。可以充分发挥知识经济的优势,将人才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随着汇集人才资源的北海大学园区的建立和日趋成熟,资本也相应会随着人才的流向被吸引到北海来。作为知识创造、传播与创新的载体,北海大学园区还将担负着培育城市居民素养,推动学习与创新的城市风气,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任。

  6年前,中山大学与珠海的联姻,为珠海摘掉了在特区中没有高校的帽子。现如今,北航北海学院的成立,终结了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惟剩北海没有高等院校的历史。

  (四)

   北海大学园区将会成为北海的城市品牌。

  北航北海学院作为北海大学园区的首期工程已经竣工,首期开发建设面积3779亩,投资总额近7亿元人民币。这还仅仅是起步,我们要把北航北海学院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成品牌。以北航北海学院为带动,并以园区为平台,科教产业为龙头,复合发展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产业,将来建成的大学园区不仅是一个校园,还将是一方旅游胜地,是一个城市的活标本。

  北海大学园区分为教学区、高科技产业区、国际文化交流区、生活区和风情旅游区,将通过8——10年的努力,开发建设土地面积20平方公里,投资总额100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500余万平方米,吸引10所大学入园创办独立学院,园区内各级各类学生达到8——10万人。北海大学园区将成为北海城市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成为展示北海精神风貌、经济成就和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基地,借此推动北海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三新”战略的顺利实现。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北海大学园区必将成为北海智慧的心脏,文化的摇篮,发展的动力源,为北海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大学因城市而生,城市因大学而闻名。

  办大学是一个大战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蒋 明)

  责编:劳海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