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呼救没人理与寒心的舍命救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9:07 人民网

  10月20日下午5时45分,福州江厝路市直湖前机关宿舍前,一名女子的提包(内有8000元现金),被两名飞车贼抢走后,任凭她声嘶力竭地呼救,前方的20多个行人都不理会。“我又去求旁边的两个摩的师傅,他们推托说不好追,就开车走了”。(据10月21日《海峡都市报》报道)

  英国亚当·斯密在他的那本很棒的论著《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对不幸者来说,最

残酷的打击是对他们的灾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因此,当报道中的女子声嘶力竭地呼救之后,没有人援救她,她的痛苦可想而知。但是在此,笔者更想探讨的问题是:女子的呼救为何就没有激起20多个行人的援救?仅仅因为路人内心冷漠与麻木吗?依我看,未必。

  我以为,路人对于自己的“无动于衷”,事后也很有可能会感到自责与愧疚,只是因为他们缺乏一种勇气以及我们的现实生活缺少一种足以使他们站出来“拔刀相助”的土壤,才使他们在那时那地变得畏缩了。换言之,依他们的本意,他们还是迫切地希望援救他人。就这点,我们可以从亚当·斯密的论断中找到答案。

  亚当·斯密以为:“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外,一无所得。”既然人有“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的本性,那么,对于具体环境中任何一个没有发出施救行为的人来说,如果我们的社会能采取一些措施,就极可能激发他们“拔刀相助”的本能。

  但这个本能如何激发呢?在此,我们先来看一则9月16日《东方早报》的报道:台风“卡努”肆虐时,4名民工冒险勇救一名开跑车的落水女子;但这样美好的事迹最后竟变成“酸柠檬”,越来越多的人猜测4名民工是“见利勇为”——“人家开跑车的,肯定给了不少钱。”“下那么大雨,真是要钱不要命。”……如此刺耳的声音让民工们很难过。

  据报道,4名民工是在如下情况下救出落水女子的:一辆银色现代跑车突然撞断了桥的栏杆,车子一头扎入了距离桥面6米高的水中;4名民工见状立即奔向嘉园桥,没有多想就立即跳水救人;“钻到水下后,我们看清了车里就一个女司机,但被车子困得很牢”,经过近15分钟的协力合作,4人终于将女子救起;事后医生称说,若未被及时救起,女伤者情况肯定更严重。

  笔者以为,以上救人过程很少有“见利勇为”痕迹;相反,“见义勇为”的英勇行为倒跃然纸上。因此我以为,在“呼救没人理”的今天,4名民工的这种见义行为应该得到社会的肯定,而不应该是无情的嘲讽。由此,我们应该获得启示:当有人真正见义勇为时,我们决不能冷言冷语,那种“见利勇为”式的讥讽更是要不得,而应给予“见义勇为”者足够的鲜花与光环。

  在鲜花的感染与光环的照耀下,我们社会“拔刀相助”的土壤才能形成。这就需要社会各方尤其是政府部门,对见义勇为者不仅要实行精神鼓励,更要实行物质奖励和提供社会保障,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时代之所需。目前,我国许多省份都出台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但由于其操作性不强以及相关承诺难以兑现,使得条例难以达到出台之初的初衷,对见义勇为行为所需的土壤难以起到加速催生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