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晚聊斋 嚼字:从“炊饼”到“奢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1:49 今晚报

  《水浒传》里那位知名度并不低于打虎英雄武二郎的武大郎,一直是挑着箱笼卖炊饼。书中写了炊饼,无人深究是何种食品,待电视剧一演,见到那炊饼原来就是笼屉里蒸下的馒头,一时,竟引起许多人的注意。

  其实,炊饼在宋仁宗之前,都叫“蒸饼”。那时所谓饼,并不是在锅子里烙的,而是现代所说的馒头。而“馒头”一词,常常又是指带馅的食品,即现在所说的包子。

  武大郎将“蒸饼”叫做“炊饼”,有来由。

  宋人吴处原在《青箱杂记》中记载,因为宋仁宗的庙讳为“祯”,读讹后近似于“蒸”,所以,“今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原来,“蒸饼”改为“炊饼”,是为了避讳宋仁宗的名字。难怪宋以前,无炊饼一说。

  古人,凡皇帝名字用字,天下行文都要避讳。老子的《道德经》,开头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原应为“道可道,非恒道”,只因汉文帝叫刘恒。“恒”字就被当时的文人改为“常”字了。意思虽未变,字却发生了变化。

  唐宋人更重讳。避讳制度,惹麻烦,不只是借用了别字,为后人的阅读增添了困难,也为许多当事人制造了挫折。唐代诗人李贺,因为父亲名字叫晋肃,便终生不能举进士。杨行密据守江淮,那里“蜂蜜”便不能有“蜜”,而成“蜂糖”。还有位刘温叟,父亲叫了刘岳,便终生不能听音乐,不敢游华岳。

  读古人书,有时像是考古,既须重视那些撼动历史的大的遗物资料,也要对一砖一石上的留痕考证琢磨。

  字词,是建筑的砖石,古人把它与训诂、音韵一并归入“小学”。说是“小学”又是大学问。古人许多大家对此都有专门著述,为汉语言文字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作了记录。汉代杨雄写过《方言》,宋代王安石写过《字书》,都属此类。

  现代人以这些为雕虫之技,不在视野之中。除了语言学专家之外,一般人读书,只为表意、求知,对于字、词、音韵等细节多“不求甚解”。

  “小学”,是专门学问,研究起来并不易。读大学中文系,最不爱学的,就是《语言学》及古代与现代汉语。原因是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被抽象化,被解析之后,变得十分无趣。老师并不讲“蒸饼”为何到了武大郎时便成了“炊饼”。更不会由词的变化再去探究引起变化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原因。

  枯燥的语言文字,如果就着社会、时代的大背景来咀嚼,其实是挺有滋味的。

   比如“纣”字。殷纣王是一个暴君,在历史上留下恶名。但何以称为“纣王”?是他的帝号呢,还是后人谥号?

  “纣”字是贬词。《史记·集解》里说“残义损善为纣”。既如此,纣王必不会自称。《史记》说:“天下谓之纣”。就是说后来天下人恨纣王的恶行,才称它为“纣王”。陕北人在毛驴屁股后边尾巴下横一根棍子,驴子上坡时磨屁股,便不敢偷懒。这根棍,叫“纣棍”。殷纣王的“纣”,也包含了“最后一个”的意思。

  词的色彩,真是奇妙。一旦追根溯源,除灰拂尘,便见前人在造词、用词方面的智慧与用心。我们常常囫囵吞枣,并不细究和咀嚼词的味道,颇有些辜负了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不可救药”的本义谁都知道。但这个词其中细致之处并非人人皆知。明人张岱在《昌谷集解通序》中说:“凡人有病则药之,药之不投,则更要药以解药,所谓救药也。药救药,药复救药,至于不可救药,而病者真死矣。”却原来,同样是说必死无救,“不可救药”里,还包含了吃药中毒,以药解之,解之无效,谓之无以救药,最终才是人无以救。

  “作威作福”,简单理解,就是横行霸道,欺压良善。但细一分析,还不仅如此。历来,统治者对于臣下或人民都有法律规定之奖惩。不管那规定正确与否,合理与否,只要不违规,便是合理合法的。但是,封建统治者,常常又目无法规,言出法随;怒,则逾规重惩;喜,则逾规重赏。逾规的赏罚,这种“非寻常刑赏之有定别也”,“出赏罚之外”的赏罚,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里释之为“作威作福”。

  想想也是,法规本身就是当权者的“福”、“威”体现:施“威”于“惩”,施“福”于“赏”;威福并加,是统治的基本手段。再逾规另搞一套,别人只好以“作”称之,谓之不法,恃权而为,“横行霸道”了。

  还有些词,在变化的过程,被广泛使用,有时用得并没有多少道理。比如“打”字,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就觉得这个词使用很怪。本来,“打”有敲击的意思,但盛饭叫“打饭”,盛粮叫“打粮”,就不知缘何道理。到了今天,“打”字用得更广泛,织毛衣叫“打毛衣”;进城干活叫“打工”;坐出租车叫“打的”。这些行为与“打”的本义毫不相干,大家却都普遍认可,迅速流行开来。

  今天,社会生活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许多词的意义和情感色彩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为生活的变化推波助澜。比如“奢侈”一词,凡见诸于以往的文字,几乎全是贬义,象征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腐朽没落的社会走向,也象征着道德缺失的厚颜无耻。如今,却在房地产商的广告词里,大模大样地吹嘘夸耀自己的建筑是奢侈之居,用以吸引消费者。“奢侈”并不等同于“豪华”。为这一贬词涂上辉煌的褒奖色彩,不能不说是个“大胆的创造”。世风放纵奢侈,词汇情感色彩发生变化也就不足为怪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