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安利下月取消团队计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9:3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昨日,记者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获悉,安利根据直销条例的相关规定,正在研制一套调整方案,为申请直销许可做好准备。现调整方案已基本成形,包括产品直接以八折销售、取消20%的顾客销售报酬、佣金提成比例提高为产品净销售额的9%-30%、不再实行团队计酬。消息一出,一些安利的经销商表示,公司此举会对自己的收入造成较大影响。

  安利公司表示,为了能够更好地符合国家规定,安利将于11月1日对产品定价及营销人

员报酬等方面进行调整。

  在产品定价方面,将产品直接以现价的八折标价,统一面对营销人员和普通顾客。目前,安利产品的优惠顾客和销售人员都以八折价格购货,而销售人员通常也会以八折价格将产品出售给消费者。产品价格下调20%,将与销售代表价并轨,意味着公司取消了原来销售代表理论上的20%顾客销售报酬。

  在营销人员报酬方面,所有现有安利销售代表和经销商均以个人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销售额取得公司的销售佣金。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高销售佣金比例,佣金提成比例为产品净销售额的9%~30%。佣金结构的设计更向基层销售工作倾斜。

  在一份安利公司内部的《业务信息速递》中,记者看到,对于安利公司的人数最多的销售代表,公司修改了销售代表晋升制度。销售代表可以循序渐进地成长为中级、高级、特级及杰出销售代表。其中,杰出销售代表还将获得公司的公开表彰。

  而对于人们最关心的经销商,自2005年11月1日起,所有安利经销商将严格按照其作为独立商户的个体销售业绩计算报酬,即经销商在其固定经营场所销售安利产品,可按其直接向最终消费者(包括优惠顾客及普通顾客)销售安利产品的收入,获得公司发放的销售佣金。与此同时,公司亦将经销商的销售佣金比率由6%~24%调高至9%~27%(包括原有的销售补贴),并从2005年10月起回溯计算。

  另外,公司还将参考经销商2005年6月至8月营运补贴的发放情况,为经销商提供一次性经济补助。

  经销商:对收入有较大影响

  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了一位安利高级经销商,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前天晚上公司已经召开了高级经销商会议,公布了调整方案。他承认,按照目前公司公布的方案,的确会对他们的收入造成较大影响。一旦取消团队计酬,影响最大的是现在级别已较高且不再亲自销售安利产品的经销商。但他同时透露,在前晚召开的高级经销商会议上,公司高层已表示会通过其他方式对经销商给予补偿。也就是说,除了现在公布的调整方案,公司还会有新的方案,以稳定队伍。

  另一位安利的高级经销商则坚信公司会有变通之道,以保障经销商的利益,她说,“如果取消团队计酬,团队的业绩都跟我们没关系,那我们还有什么奔头啊,只做一个销售代表有什么意思!”不过,在新的方案中,销售佣金比以前高很多,这对于主要靠销售产品获得收益的销售代表来说是个好消息。

  对于安利刚刚公布的调整方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刘忠律师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公布的方案是安利公司早有准备的,且符合刚刚颁布的直销法规,而且过几天还会有一些细节出来。据了解,另一直销企业如新也正在制定新的方案。

  直销新军

  继健康元、美罗药业试水直销后

  哈药集团拟借直销转型

  自直销管理条例颁布以来,上市公司与直销的“联姻”就没停止过。湖南安邦入主武汉塑料,被视为国内直销企业借壳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首例之后,健康元9月底也开始进军直销业。哈药集团前日也发公告称,将涉足直销领域,目前已经开始向国家申请牌照。

  哈药集团在公告中称,将增加保健品、日用化学品的生产和销售项目,同时将正式申请直销许可,涉足直销领域。

  本报记者昨日致电哈药集团董事会秘书孟晓东,对方称哈药确实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但具体这些新增加的保健品、日用品的生产和销售会由哈药下面哪个企业来做还是专门成立一个公司来运作,目前正在商讨之中。

  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员向本报记者介绍,最近一两年抗生素的大幅降价,让抗生素老大之一的哈药元气大伤。哈药主业的发展正在进入中老年期,这几年来都没有较大的突破,选择直销也是一个大的转型。

  而在此前,健康元、美罗药业等也都宣布将进军直销。目前还有万基药业、新世纪集团等也都有进军直销的传闻。对此,中国商业经济研究会理事,直销专家胡远江认为,上市公司进军直销具有非常好的优势,一是产业稳定,有着强大的资本支持。另外就是可以通过直销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来达到效益的更好提升。

  但直销所带来的高风险也不容忽视。首先,直销的方式不容易做到差异化。其次,直销产品的雷同度也非常高,无外乎直销管理条例里规定的五大类。最后,由于现行的直销法律框架禁止了多层次计酬的方式,这将会打击营销员的创业热情,从而影响直销业整体的销售额。直销所需的前期投入,包括团队建设和培训、产品研发等,都比较大,在短期内尚难以给进入直销的上市公司带来收益。(黄佩)(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