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没有儿歌自己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2:04 南方周末

  岩泉

  星期天上午,小姨子家的两个小孩(表姐弟)来我家玩,他们姐弟俩同年都是10岁,读小学三年级,人很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都很顽皮。每次来都要打打闹闹,喜欢打闹或许是孩子们的天性。客厅的空间太小他们玩儿得不过瘾,就你追我赶地跑到楼下球场上去玩。

不一会儿功夫,姐弟俩在楼下赛起了儿歌,其实是在打嘴仗。起初是姐姐唱,接着是弟弟唱……可是我听着听着就觉得有些不大对劲:“星期天早上雾茫茫/你和小明去抢银行/小明抢金你抢银/不知谁拨打110/他瘦跑得快/你胖跑不赢/他当了大款/你判
了徒刑。”

“你放屁太用力/飘洋过海吹到意大利/意大利国王正在看戏/突然闻到一股屁/擤擤鼻子———感到很满意。”

“你是一头猪/穿着健美裤/跳起脱衣舞/问你酷不酷?”

“今天天气真正好/你和小丁走到桃花岛/瞅见黄蓉在洗澡/上上下下看个饱。”

“今天星期四/你又去考试/考到四十四/回家看电视/看到少林寺/就想学本事/学了几路拳/出门去试试/结果被人打成西红柿/还说没事,没事。”

……姐弟俩就这样你一段我一段,唱得有滋有味,甚至神采飞扬。我赶紧从窗口探出头去:“上来,上来!你们俩唱的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从哪儿学来的!”

他俩仰首望了我一眼,俏皮地做了个鬼脸向我吐了吐舌头:“我们学校的同学都这么唱。”

我问:“是你们老师教的吗?”

她用手指着表弟说:“不,是他们班自己编的。”

他不服地:“你们班不也编了。”“唱这样的东西,你们学校的老师就不会管吗?”

姐弟俩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没有谁回答我问的问题。我想了想,不该难为他们。于是说:“你们学校教不教儿歌?”“我们学校的老师没教过我们儿歌。”“再说,我们课本上的那三首儿歌一点都不好听。”他们抢着回答说。

“那你们就唱这样儿歌?是吧!”我很严肃地说。她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这不是儿歌,这是骂人话。”

听得出,这些“儿歌”“童谣”确实是他们自己瞎编撰出来的。字里行间充满着童趣和俏皮话,只是这样的词汇出自他们这样稚嫩的口,有些显得“早熟”和令人担忧。毫无疑问,这些骂人、损人的顺口溜,基本都是从当今的一些电影、电视里和地摊文学中“提炼”出来的。什么“抢银行”啊,“当大款”啊,“大美眉”啊,“脱衣舞”啊,等等,无不来源于“丰富的‘瘟’化生活”。

前不久,笔者从报上获悉:“泉州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林家阳创作的《智松鼠笨老虎》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这首童谣故事性强,押韵,充满童趣和智慧。最后过关斩将,获得第一名。”至今我还记得它的全部内容:“小松鼠打小鼓/影响附近小老虎/老虎跑来抓松鼠/松鼠机灵爬上树/老虎想要爬大树/掉在地上摔屁股/痛得老虎直叫苦/喜得松鼠又打鼓。”真是太美了。

于是我就想,人家小学三年级学生林家阳才7岁,竟然能创作出这么优秀朗朗上口的儿歌,而我们那些从事专业或业余儿童文学工作的成人们都干什么去了?当然,培养与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不能只靠一二首健康、有趣的童谣和儿歌就能解决问题,还必须启动整个社会工程。但是,这种便于传唱容易接受的歌谣,对幼小的心灵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看看我们学校外面的世界:一边是疯长的俗语,一边是荒芜的儿歌;一边呼吁救救孩子,一边是网吧将孩子们一网打尽;一边在发行《中国少年道德手册》,一边在公共场所举办接吻大赛。如此“生态环境”若不改变,恐怕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仅能自编自唱骂人、损人的“儿歌”,恐怕还将自导自演坑人害人的恶作剧。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