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启创造生命的智慧之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7:15 青年时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不仅成为全球关注的主题,也成为与每个生存者息息相关的关键。面对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生存观、社会心理等环境的变化,教育面临挑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人才成长离不开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中学教育对人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精神境界、情感、思维、心理、智能、知识结构、人格魅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教育工作者不仅面临知识的更新,更需科学的思维,德性创造性教育观的产生、教育创新的能力的增强、实践范式的根本性转变,更离不开教师精神的成长,情感的变化,对教育理想的激情,实现逻辑理智(指以传授知识、发展认知能力为目的的,借助有固定含义的语言、概念、逻辑、科学等理性化的手段和工具来实现的教育)和道德情感协调统一的完整性教育,离不开教育活动及教师教育发展研究理念的突破。

  有教育学者指出,逻辑理智精神能力是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道德情感精神能力则是人的发展最根本、更关键、更本源的精神力量。我们不能不看到,前者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后者则是人的发展的更根本、更关键、更本源的精神力量。不能否认道德情感精神力量是人的发展最本质、最核心、最深层的方面。完整人的发展既是个体生命“转识成智”,将认知成果和智慧内化为德性的过程,也是其道德情感与意志的发展过程。教育权威研究机构的学者认为,完整的教育就是培养完整德性人格的活动。

  北京市123中学校长齐英春带领教职工不断反思教育本质和生命的意义,以全新的研究理念,激发教师、学生发展的原动力,使教育在这里已不是一般的教学和知识接受论,而是为激发理想,关注精神成长,培养人重新认识自我、世界,使教育成为学生生活,有益德性生命创造,唤醒灵魂,滋养人格,开启创造生命智慧之源的钥匙。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重新感悟生命,思考教育本质,陶养德性人格,精神境界的升华,使教师们在研究与实践,师生互动中创造着新的自我和新的生命,师生间开始了真正的对话与融合,教师从关注学生的逻辑理智的发展转向关注包括逻辑理智和道德情感融合统一的德性生命的自主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师从对学生德性生命的创生,到走出“知识论”的狭隘的、封闭的老路,走向开放的、超越的、本真的“德性论”的新境界。实现这一观念的转轨,极大地激发教师地工作热情,使他们重新审视和体验教育活动的真谛和乐趣,从创造完整的德性生命活动中激发出自身的生命活力和激情,在主体意识觉醒的状态下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自己的新生命。教师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课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精神能力。教师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使学生逐渐地领悟遁迹于知识背后的精神与伦理价值。师生相互学习,成为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齐英春校长将自己的管理者角色转换为与教师平等对话的研究者、学习者角色。她的研究轨迹、生活轨迹、学习轨迹充满激情和活力,将对教育和教师、学生的爱融会于对生命的发现。坚持创造性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师的逻辑理智精神能力和道德情感精神能力为主线,以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调动其教育理想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抓手,探索创造型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形成了一个以研究为中心,以实践为载体的现代学习型组织。她将单一的诉诸规范的管理范式内化为教师个性发展,为实现教育理想的自我需求,开启了创造师生生命的智慧之源。

  挖掘教师发展原动力提速创造型教师专业发展

  近几年来,北京市123中学以全新的研究理念,以激活教师发展的原动力为基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实践为载体,培养教师科学的研究方式,使之形成研究个性和团队研究之风,提高了教师教育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首先,教师产生发展欲望的动力源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和对愿景的追求。彼得·圣吉指出:愿景与现况的差距也可能是一种力量,将你朝向愿景推动。由于此种差距是创造力的来源,即创造性张力。

  因此,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学校重视愿景建设,构建学习型组织。从三个层面进行学习,即:一是学习理论。邀请专家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讲座,了解、学习建构主义、合作学习、多元智能、信息技术整合、新课程理念、教育科研方法等等。二是在实践中学习。邀请优秀教师到校现场教学、组织观看名家授课录像、观摩教学名家风采、体会如何将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改革新理念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具体实现。三是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开展研究课、教学分析会、征文活动、研究交流会、与专家对话等活动,以多种形式不断思考教育的本质,弄清什么最重要?如何做?为什么?对现状进行分析。注重从名家授课中,感受、欣赏、理解教育的艺术境界,体会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创造性张力,引发教师“心动”,产生付诸行动的动力。

  齐校长告诉笔者,在当代,由于生存状态的新变化,教师的个体性、主体性日益凸显出来。北京市123中学通过让教师在组织文化环境的体验中,使教师把自身的价值判断和生存性关系领悟融通起来,引发其发展的欲望,是使老师体验知识增长、智慧开显、人格提升的原动力。心理的发展欲望是教师创造自己具有个性化教育观的深层动力因素,是影响教师创造教育观念形成的个体性支持条件。教师的发展欲望是生命对生命的发现过程,是教师发现自身生命价值对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影响的作用,是自己创生的潜动力。

  其次,该校通过开展撰写案例、研讨交流、课题方案制定、课题研讨、论文,以及每学期开展的听评课活动等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使教师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将研究与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的解决问题,到有意识的研究教育。在教师的实践行动中,学校重视对教师的指导,重视教师间的合作研究,提出强调集体智慧的碰撞,重视通过年级组、学科组、研究组的建设,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获得行动中的成功感受,形成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氛围。

  马斯洛很早就提出了实现个人价值是激励个人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鼓励成功并给予教师精神与物质的奖励,以组织的名义确认其研究的价值,使教师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从而形成更为持久的教育改革动力,提高研究型教师队伍的水平。

  学校为教师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教师发表文章、外出学习创造条件,还召开隆重的颁奖会,评选校、区、市级骨干教师并享受相应待遇,使他们享受研究经费,以及其他形式的物质奖励等等。教师们都渴望得到认可,这种认可给教师带来了很强烈的心理感受,而这种感受导致了教师情感变化,又调动了教师的动机、目标、体系,使发展成为教师的精神、心理需求,由此调动其激情、智能,开启其发展的原动力。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发展。

  齐校长认为,教师发展的本质是领导者营造一种组织文化,用愿景引发心动,用任务支持行动,用多种方式肯定教师的行动,促其激动,激动后又会产生新的心动,行动和激动。这个反复过程使教师心理、情感在互动体验中变化,精神的成长过程形成了教师逻辑性理智精神能力、道德情感精神能力不断提升的环式链条。精神力量决定着教师们向着共同愿景不断努力,完善自我,追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构建教师发展平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形成研究个性与团队研究的动态研究过程。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通过撰写研究方案,开展学习、研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依赖他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教师研究能力的增强带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探究事物本质,思考更为深刻,提高了教师研究的思想、文化含量。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走创造型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权威教育专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实现教师创造教育观及实践范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创造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北京市123中学的教师们正是在充满艰辛又洋溢着创造激情和快乐的探索、研究活动中,探索学生完整的德性生命的自主发展及人生幸福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自觉地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向促进学生完整的人格、使学生和谐的、自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上拓展。

  该校以实践反思为起点,以课题论证、教学研讨为支点,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在倡导辅导、激励课题研究中提供平台,建构起一套科学、完整、系统、极富创造性的研究方式,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研究个性和群体研究之风。编写出一批引人深思,倾听孩子心灵,与生命对话的案例,记录了教师们的研究成果。既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是师生生命互动中的感悟和发现,其精神得到再次升华,开启了师生互动、情感体验的智慧宝库。

  教师们在编写、修改案例的反复过程中,教师们的角色实现了彻底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转向智慧的生成,从占有式的师生关系转向相互创造与提升的师生关系,从物性化的创造方式转向人性化的创造方式。教师们在与学生心灵、情感的对话中,创造着全新的自我,又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发现和创设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条件,把自己和学生都推向自主创新型的方向。教师不光以传授知识、技能为己任,而是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独特性潜能,关注学生整个精神生命的发展,关怀学生的情感精神层面的发展,教师的创造教育观转移到完整性教育的方向上来,创造着新的生命。教师创造生命的过程不仅影响着学生们,也从中领悟遁迹于知识背后的精意与伦理价值,在开启学生智慧的同时,涵养着学生的人生观。教师们对学生“生命”的创生,使他们开始走出“知识论”的束缚,走向开放、超越的新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重新审视和体验教育活动的真谛和乐趣,从创造完整的德性生命活动中激发出自身的生命活力和激情,从而体验进行创造性教育工作后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志恒)

  编后语

  齐英春校长将教师发展的核心定位于引发教师情感体验,陶养人格上,由此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私的爱。这种爱根植于教师对教育特有的职业理想信念与道德人格情操,特别是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深层次的观念,这种爱超越了一般情感,是无私、博爱的人类情感,蕴涵着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切理解,构成了教师发展的原动力。

  不能否认,研究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探寻其本质性、根基性的法则,成为齐英春校长的研究个性。其形成过程,充满齐校长情感体验、精神升华、陶养人格的幸福感受,也放射着智慧的光彩。著名权威教育研究专家朱小蔓教授曾指出,“情感,按人格智能理论分析,它又是一种能力,主要是由内省性认知能力和交往性的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能力……情感智能是完美人格、高尚道德和至爱情操集合,是影响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

  或许,齐校长个性化的研究理念、充满智慧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正是源于上述专家精彩论述的实践之旅。

  而她与众多校长不同的是在自我反思教育本质、解读生命中创造着新的自我,找到了激发教师生命感动,开启创造生命的智慧之源的方法论,喷涌出无限的激情和活力,弹奏出21世纪教育改革最强音,书写着人类心灵的诗篇。

  正是由于齐校长善于思考,不断地积累、升华其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与教师不断加强这种互动,教师才充满激情和活力,而且持续不衰。这一过程,记载着齐校长对教育理想的独特见解和创造自我的自觉,也记载着激励教师进取的“原动力”教育理念被证实、升华的多位循环轨迹。当理解、实践“原动力”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之际,学生发展的“原动力”才能诗化般地在学生的心灵、情感体验中涌动,并开始付诸运行、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创生生命的本质才更显其情感、精神的力量。而此,才是齐英春校长以身心、灵魂浸泡出的“原动力”的精华所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