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禽流感危机处理越透明越安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0:35 新京报 | |||||||||
继罗马尼亚出现禽流感疫情后,俄罗斯、土耳其、希腊等国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与此同时,泰国西部北碧府一名中年男子10月19日死于禽流感病毒感染。 世卫组织警告:禽流感比非典更可怕。H5N1禽流感病毒早晚都会发生变异,使禽流感能轻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一旦如此,它将给人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养殖大国,面临着非同寻常的挑战。早在10月14日,农业部办公厅新闻办便称,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工作形势严峻。原因在于:周边国家疫情明显扩大;带毒候鸟威胁很大;中国家禽以散养为主,不利于控制。自从内蒙古出现禽流感疫情之后,国家防控体系正严阵以待。 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反思一下去年以来我国禽流感从发生到有效控制的过程,会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透明的才是安全的 发生危机并不可怕,尤其是这种天灾人祸,关键是让公众了解疫情,理解、支持政府采取的措施。在这一点上,过去我们有过不少沉痛的教训,包括2003年非典初期发生的事情。 或许正是抗击非典给我们带来了好的经验,在去年禽流感袭击我国之初,我国政府就力主公开,也正是我们实行了公开、透明,采取了严厉的防疫措施,才使得疫情得到迅速控制。这再次说明,国家在遇到公共危机的时候,越是透明才越安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还会发现,我国的疫情处理机制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和脆弱。在西方国家,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量化,建立了各种以数学计算为基础的危机处理模型。我国对危机管理基本停留在定性分析而缺少定量分析。在西方发达国家,危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成果体现在立法上,如日本就有紧急事态干预法,而我国在处理危机时仍习惯于用传统方式。因此,制度化和高效化还有工作要做。 需要强化危机意识教育 在去年疫情危机中,人们对正常的禽类产品也敬而远之,甚至连鸡蛋也一度销售不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众的非理性情绪过大,缺乏面对危机的正常心态。 在一个理性的社群里,谣言是很难盛行的。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地方流言纷纷,有说喝绿豆汤可以防人体传染“禽流感”,有说放鞭炮可以避免感染,还有的说弄几味草药挂在门前,全家人就能躲过灾难的。这类似是而非、令人哭笑不得的迷信做法之所以能够流传,能让一些人相信,恰恰说明国人的相关知识的缺乏。一些谣言可能会轻而易举地引发抢购,让政府采取的隔离防治部署加大了执行难度。 所以,有关禽流感防治科学办法应该让人们普遍知晓。 必须构建农村“健康网” 农村毫无疑问是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目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还十分脆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扎根于最基层农村的公共卫生系统曾有过辉煌,为农民提供了最初级却相当有效的医疗卫生保障。然而,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市场化改革,使得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解体。接连出现的非典、禽流感给我们一次次敲响了警钟,城市不可能离开农村自保。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农民织好“健康网”已是当务之急。 禽流感的发生,是人类的危机,同时也是人类反省、调整自己的契机。通过疫情反思我们的不足,调整我们的策略,保障公众的健康,生活才会更美好。 丁海霞(河北职员) = 《新京报》服务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