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购买车辆保险有章可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9:42 南方日报

  台风“龙王”导致福州8000辆机动车被淹,引发车辆投保反思

  购买车辆保险有章可循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台风“龙王”的侵袭下,福州等城市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洪灾。截至目前统计,福建保险业已接到与“龙王”有关的被淹机动车辆报案

7034起,受灾投保企业813家。分析人士认为,以9成车主购买保险来推算,加上未购保险的被淹车辆,此次福州大概有近8000余辆汽车被淹。面对天灾人祸,被淹车主虽然值得同情,却不是我们此次关注的问题焦点。数量不小的受损车辆车主向保险公司要求赔付时,遇到麻烦甚至被拒绝赔付,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如何明智地选择保险公司,如何依据保险条款维护自己的投保利益,是车主们不得不仔细研究的课题。为此,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汽车保险方面的专家,为车主朋友排忧解难。

  莫轻视保险公司售后服务

  对车主来说,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保险公司。从购车时你就早已成为各类保险公司瞄准的目标,不用你去联系他们就会主动找上门。但就如同经常听车友们唠叨的一样,虽然各保险公司都会标榜自己雄厚实力,并以优惠的价格去拉拢车主,但可能到了需要索保的时候才发现,与投保金额的微小差别相比,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千差万别。

  很多车主抱怨,一些很简单也很常见的索赔项目到了保险公司那里,竟然成了赔付范畴以外的项目;同样的索赔项目、同样的投保条款,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会得到不同的索赔结果。所以购买保险的时候,车主们一定要和自己有车的亲戚、朋友们多了解一下,选择正规并且口碑好的保险公司及有保险代理资格的代理员去购买车辆保险。

  购买险种要联系实际

  一般来说,参加车辆保险首先应选择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保险费这3个险种;其次根据本人车辆使用情况和经济实力选择全车盗抢险、车上人员责任险、救助特约险等附加险投保。在清楚了自身的风险特征后,消费者可进行不同的投保选择。

  以私车为例,对家庭自用的新车来说,新车新手上路出险率相对较高,容易刮擦,且新车丢失的概率大,因此最好首选投保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和不计免赔特约险。如果没有固定的停车地点,最好再投盗抢险。对于保险公司的选择,如果经常跑长途,或经常到所在地以外的地区,建议选择营业网点较多,且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异地出险,就地理赔”服务网络的公司,这样投保、理赔都很方便。

  第三险、设备损失险值得投入

  以往购买5万元的第三者险也许已经足够,但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后,机动车驾驶者在交通事故中承担责任的机会大大增加,而赔偿金额也是空前的。曾有一位上海的驾驶者驾驶机动车与违章穿越马路的行人发生碰撞,导致后者死亡,经法院裁决后需向死者家属赔偿40余万元人民币。在这种形势下,尽管第三者险价格已经上涨,但在这方面重点投入,购买较高金额的第三者险便可以降低这方面潜伏的危险。

  另外,新增设备损失险也是个容易忽视的险种。许多朋友都喜欢改装自己的爱车,而且投入一般不菲。比如车的大包围、新增的天窗、防撞栏、倒车雷达等,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而且一般都属于外饰件受损概率较高,可以利用新增设备损失险对这些改装件进行单独投保。

  本报记者 朱钦

  小贴士

  如何预防车辆泡水及减少损失

  如果车主们停车时能有一定的预见性,相信8000辆汽车被水泡坏这一数字也将大大减少,尤其是在天气预报已经准确预测了台风的登陆地点和时间之后,车主们应该及时将车辆停放于地势较高的地方,甚至用砖头、麻袋等物品将车辆架空。此时切忌将车停放于排水不畅的地势低洼处或是地下停车场,否则爱车极有可能遭受没顶之灾。

  此外,虽然现在的车损险已经包含了水淹事故,但车主的一些不当操作仍可能成为保险公司拒保或是部分免赔的理由。例如大部分车主在雨中行驶熄火后,都有强制启动的明显痕迹,甚至有的车辆在重新启动后还出现了点火花打通外壳的情况。根据车辆保险条例规定,这些损伤保险公司可以全部免责。因此,在行车遇到大面积积水时,不应心存侥幸地硬闯,而应该绕道或熄火后挂空挡用人力将其推出积水区,否则导致排气管进水、发动机空气滤芯、火花塞进水等严重故障,就可能需要自己买单了。

  朱钦

  图:

  行车遇到大面积积水时,切不可硬闯。 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