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佛山科技学院专家谈预防禽流感 改善养殖屠宰方式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11:01 南方日报

  从1958年佛山兽医专科学校(佛山科技学院北院的前身)成立,佛山科技学院的禽流感研究专家们可谓见证了建国以来我国禽流感的发展历程。这批专家在国内乃至世界禽流感防治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数十年风雨兼程,他们不仅对禽流感本身有了较深的了解,还把视线投向了禽流感爆发后面所隐藏的问题。

  “禽流感肆虐,很大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的,源自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禽流感的

爆发,可能使我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进一步变革。”专家们如是总结。

  畜禽混养增加感染几率

  佛科院有关专家认为,防止禽流感要从根源即养殖业抓起。

  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不科学地盲目用药,大量使用抗生素、成长激素、杀虫剂等。频繁地无限制地用药和催生激素的滥用,虽然使得畜禽的生长周期缩短,生产率提高,但也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同时,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病毒突变加快。据了解,禽流感A型病毒可由15种不同的H子型和9种N子型排列组合而成,可以组成256种类型,这些病毒每隔一段时间就发生一次小突变。

  广东家禽数量多,我国活家禽主要从广东省出口。2004年占全国出口额的90%多。佛山全市农贸、批发市场每天家禽交易量达40万只,肉猪屠宰量每年达400万头以上。流通迅速,产品调运频繁,防控难度相应增加。

  据悉,很多养殖场,特别是小型养殖场采取畜禽混养方式。农场鸡舍就设在猪圈之上,鸡鸭排泄物直接掉到猪的食槽中。恶劣拥挤的饲养条件,增加了病毒混合变异和传播的可能性。

  养殖模式跟禽流感的发病有着直接的关系,如鸡舍密度每增加一倍,鸡被感染疫病的概率就高4倍。“从鸡的饲料、繁殖、饲养、屠宰、加工、运输、出售到疫情控制,要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和监控模式,由生产商、经销商到政府全面参与实现。在这套模式下运作,哪怕某个家禽养殖区发生禽流感,也绝不至于扩散到其它地区。”崔建新说。

  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加强

  在实地研究禽流感病毒时,让专家们感受最深的是农村动物防疫体系的落后。

  乡镇机构改革后,许多乡镇畜牧兽医站受到削弱,有的基层站甚至变成了“夫妻店”。乡镇防疫人员工资待遇低,生活无保障,不得不为生计而外出打工奔波,大学生不愿意下来从事此项工作,基层防疫人才出现断档。农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不足,疾病诊断、化验设备短缺,疫情监测、通报系统存在漏洞。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动物防疫措施难以落实。一些地方虽然下达了指令性的防疫计划,但如何落实无人过问,不少农民防疫意识差,强制性免疫变成了放任自流,这无疑增加了控制疫病蔓延的难度,加大了我国畜禽市场的风险。说起农村动物防疫体系的情况,佛科院科研处区焯林科长一脸忧郁。

  “如果说非典暴露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的短缺,那么禽流感则突出地暴露了农村动物防疫体系的脆弱。”

  近几年来,佛山市在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各级政府均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建立了动物防疫责任制,加强基层动物防疫监督队伍建设。重点放在免疫工作、疫情监测、检疫监督、业务培训、经费和物资储备到位上。专家表示,如果此次禽流感真的爆发,佛山农村动物防疫体制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私屠滥宰容易感染病毒

  其实,早在去年禽流感大爆发时,佛科院的专家们就开始探讨传统落后的禽类养殖模式、屠宰模式以及消费心理存在的问题。期间,更有专家针对“爱吃鸡的老百姓,该抛弃一些什么,该改变一些什么?”展开了辩论。

  有专家说,佛山人吃鸡要吃土鸡,认为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但土鸡就是在地里散养,不便于管理;市民对鲜活生猛禽类的大量需求,导致鲜活肉鸡在农贸市场的私屠滥宰。尽管鸡在进入市场前经过严格检疫,但鸡肉特别容易在私宰过程中被附着在粪便、鸡毛上的病毒所感染。

  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吃活体鸡,一旦鸡市一有风吹草动,比如禽流感等疫情,鸡市立马陷入全面萧条。而人们一般认为冰鲜鸡不易感染禽流感,是肉鸡养殖业的“稳定器”。

  佛山科技学院科研处崔建新处长指出,禽流感病毒暴露在空气中只需5秒钟便死亡,60度的高温也可杀死病毒。目前看来,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均为养殖人员及其亲属,禽流感的传染途径为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埃、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只要将鸡煮熟了,不管是活体鸡还是死体鸡,都不会受到感染。”

  “专家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禽类养殖模式和屠宰模式和防疫体系的完善,而不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心理。”崔建新说。

  图:

  佛科院专家认为,禽流感肆虐很大程度上源自不科学的生活和习惯。图为一养鸡厂厂房。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