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探寻汕头商业格局变迁]小公园:以商起家,再以商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16:2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小公园是汕头开埠的发祥地,在岁月中见证着百载商埠昔日的繁华;尽管随着汕头城市重心的不断东移,小公园的商业中心地位逐渐消退,但汕头人仍对小公园有着浓郁的本土情结———不仅基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还有着挥之不去的情感,以小公园为中心的老城区如何重振昔日的商业雄风,更是牵挂着无数汕头人的心。

  繁华已成遥远记忆

  如今漫步于骑楼片区的大街小巷,一切已今非昔比,呈现着“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的景象。残破不堪的房屋墙上写着醒目的红漆“拆”字;为俯拍小公园街景,记者多次敲响了骑楼人家的房门却一无所获,在巷头纳凉的老人们告诉记者:如今中山纪念亭一带的邻街骑楼不少已人去楼空,想找到一户有人常住的,可不容易。而周围尚未拆除的铺面中,经营的多是档次不高的商品,生意寥寥。

  小公园旧时以商扬名,其浮沉从几家店面的变迁可见一斑。对精于美食文化的汕头人来说,飘香小食、福合埕牛肉丸、西天巷蚝烙、爱西干面一直令人念念不忘,这几家饮食名店莫不起家于小公园一带,也因位居显赫之地而愈加兴旺。但随着小公园的衰败,这些名牌老店纷纷在东区开起分店,原址均不再是经营的核心,其中“西天巷蚝烙”的原址现已拆除,仅存在汕头人遥远的记忆中了。

  发展空间受制逐步边缘化

  按照常理,一座城市中旧核心区域的地价最是昂贵,但小公园并非如此。当年作为商家必争之地,为何会沦落到今日的境地?追本溯源,其主要原因便是心理上的边缘化。小公园以前依托港口,水陆交通方便,是城市的辐射中心,但其地理位置天生却有局限性,南已靠海,西为梅溪河及牛田洋滩涂,几无发展空间;梅溪河航运的衰落也使其连结汕梅的优势不再。空间和交通的制约,注定了汕头城市发展的方向只能向东,而非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从而出现小公园从辐射中心转向偏于一隅的局面。

  伴随着功能退化而来的,还有着人口、建筑方面的压力。据1996年中规院统计,汕头旧城区的人口密度为全国最高,住房密度高,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自然难以跟上。现在小公园片区已是城旧城区主要危房集中区域,危房率高达75%。如此种种,都是小公园在新发展阶段中遭遇到的瓶颈。

  旧城改造不乏成功范例

  旧城改造,真的就这么难吗?其实也不乏成功的先例。就在上个月底,广州首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已迎来其开辟10周年的日子。上下九路明代已然著名,一砖一瓦都见证了岭南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发展,但它也遭遇过地处老城区带来的困惑,后经上下齐动内外兼修,设立步行街并对骑楼建筑进行装饰、修旧,保留并发扬了其南洋骑楼文化,现已成为羊城极其火爆的商业旺地。而同样曾处于城市老街区的上海新天地,也利用石库门、砖砌外墙、弄堂等格局镶拼成了一个上海风情区,成为沪人待客的首选。

  不管是上下九,还是新天地,其所在片区与小公园都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它们的成功也给汕头人带来了启示:要成为现代商圈,文化内核和商业内核不可或缺。作为地方风味浓郁的老城区,文化内核从来就不缺乏;如能充分发挥其文化特色,老街挖掘商机的空间颇是可观。

  以商起家,再以商重生

  以上文提及的“西天巷蚝烙”为例,如今这家名小食已彻底搬到东区,生意还是不错,食客中不少是慕“西天巷”之名而来。“西天巷蚝烙”在这个层面上是一种精神、一种缅怀,更多的是作为品牌而存在的。其实,不单单是“西天巷蚝烙”一家如此,大至整个以小公园片区为中心的旧城区在汕头及周边城市至今仍享有盛名,拥有着文化上的资质和商业上的升值潜力。

  为加快对小公园乃至整个旧城的合理保护、改造步伐,市人大近年来先后审议通过了设立“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规划”以及片区的建设规划。今年7月20日,“小公园步行街”举行奠启基仪式,作为汕头开埠见证物的南生百货也开始动工加固、顶升整容。据悉,这次“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及其规划协调区”项目,投资总额达12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将建成以小公园片区改造为重点,建成步行街、美食街、汕货名牌产品街,集商贸、文化、旅游、餐饮、娱乐、居住于一体的商业街区。整个区域将提取老的建筑符号和元素融入新的建筑风格,以全面骑楼为最大特点,而漳潮会馆、居平商场、协和鞋行等一批区域内建筑,也将视保存程度、建筑特色等不同因素分别采取加固保护、原貌重建、移位重建等不同保护手段。当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作为汕头迄今为止旧城改造中拆迁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项目,投资额不菲的小公园旧城改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庞大的工程项目也将考验着汕头人的智慧。但历史与现实注定了小公园命运的走向:以商起家,因商而落,直至今天的以商改造、明天的再以商重生。也许,这正是延续小公园的文脉,成为我们保护“百载商埠历史标志”的最好方式。本报记者陈江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新路 电话:编辑部8322700 广告部 8312781 发行部 8245040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电子报编辑部制作

  E_mail:sten@stnews.com.cn

  电话:0754--8633440 传真:8910196 邮编:51504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